回顧2013年的成都,相比起因“北改”、天府新區等政策規劃而如火如荼的城南、城北,城西顯得落寞許多。
對城西這片占去四分之一個成都的區域重新進行梳理,不難發現,城西的商業市場其實有著自身的特點。正如仲量聯行華西區研究部總監馬偉業所做的總結,“與成都核心商圈相比,城西的商業是很不一樣的。它主要是服務于周邊人群,品牌亦多是本地品牌,就連業態也是主要集中于社區型商業,包括底商、社區型綜合體。”城西,目前缺失一個能撐得起整個區域,并且輻射成都乃至大西南的商業體。
城西乃至成都商業地產發展大勢:環狀與點狀分布并存
“成都的商圈,三環內,靠的是二環配套提供商業服務;三環外,則是依靠點狀的片區配套來提供商業服務。”在成都嘉浩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營銷總監馮玨看來,今日的成都商業地產早已呈現出全新的格局。
成都的商業趨勢,起始于市中心的春鹽商圈。但隨著居住人口的外遷,舊有的中心商圈購物主力基本由外地人所填補。新的成都人購物趨勢轉向沿二環主要商業節點所分布。二環以外的成都商圈,則是呈點狀分布,如西三環的中鐵西城、溫江的家樂福,逐步跳出了三環,是從環形發展向扇形發展轉化的一個比較明顯的趨勢。所以說,成都商業出了二環,就沒有呈帶狀的商業分布了。“
40萬方的城市名片,提升城西商業實力
作為城市名片的商業地產項目,必須代表一座城市的精神符號。如果沒有融合城市的特色,再多宏大的國外風情建筑,也并不能讓本地人有歸屬感和榮譽感。這就要求商業體,首先在建筑形態上是有特色的,是融入了一座城的精華之所在的。成都大悅城在整體建筑設計上,融入最能代表巴蜀特色的九寨黃龍風情,以有形的建筑承載城市靈魂,激發當地消費者的歸屬感和融入感。此外,成都大悅城還在購物空間中加入游憩元素,如戶外五大廣場,也是為了配合成都這座城市休閑的氣質,使建筑與人進行更好的互動。同時,獨特的建筑設計,還能提升城市形象,將城市對外傳播價值做到最大化。
同時,拉動區域經濟總量提升也是城市名片商業地產項目的硬性要求。成都大悅建成后,將聚集大量資源,在創造財政稅收、提供就業崗位、保障社會供給起到重要的拉動作用。如成都大悅城未來就將有近500個品牌引入,按照大悅城的運營慣例,這一數字還會不斷擴大,這意味著,成都大悅城的開業,將解決就業人口近4000人,年度納稅貢獻預計約1億元,預計開業當年銷售額達到8個億,開業首年客流量達到1200萬人次。這樣的聚合效應,將極大程度拉動內需,有力地推動城市經濟繁榮,同時可助力區域商圈建立成熟,形成一個聚集財富、可持續發展的城市核心地。
因此,對于城西乃至成都市的商業,成都大悅城的建立將具有節點意義,一方面打破了城西原有的社區化商業模式的格局,撐起了整個城西片區的商業需求,且有輻射成都乃至大西南的氣魄;另一方面,延伸了城西二環的商業帶,重新定義了成都的商圈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