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越來越多的O2O項目涌現出來。不論模式如何,都面臨一個線下運營的問題。因為線下的商戶涉及行業眾多,包括 “吃穿住用行,娛學醫健美”生活消費十大層面的不同行業。整合商戶是先做“片”還是做“線”便成為試水運營首先要思考的問題。
所謂做“片”就是按地理片區,不斷增加運營區域、不斷復制的方式;所謂做“線”就是按行業,逐個擊破。
有人認為先要吃透一個行業,然后再延伸到其他行業;有人認為,要先在一個社區或者商圈里做一兩個行業,然后再做其他片區和行業;還有人認為,要先在一個社區或者商圈把涉及生活消費的各行業都做了,形成一個標準化的樣板,然后再迅速增加片區實現倍增效應。
筆者認為,O2O在初期試運營,選擇做片的方式是比較理想的選擇。
首先,從理論上講,O2O不僅有本地化特性,而且有著典型的整合特性,這就應當成為先做“片”的理論依據。
所謂整合,就是把不同的對象歸集到一起,建立一套合理的規則,每個對象都在這套規則下和諧存在。作為整合平臺,其前提就是要成為規則的制定者,從而讓不同的對象認同平臺規則,大家在這種規則下從中各取所需,就像淘寶、家樂福一樣。
因此,整合平臺首先是應當解決涉及不同行業的生活消費類商戶共性的需求問題。如果開始只從一條線來做,很可能出現一個問題,就是之前所建立的規則并不適用于新的行業,或者對于新的行業你需要再思考增加新的規則進來。這樣一來,就等同于你還沒有建立好一套合理有效的規則就已經開始運營了,這么做,應當說風險會更大些。
其實,O2O是完全可以解決線下生活消費類商戶的共性問題的。畢竟O2O的平臺價值就在于解決他們的精準營銷的問題(可以參見筆者的另一篇文章
其次,從運營投入角度看,做線的方式要快速增加營收,勢必要拉長戰線才能起量,這種線下的長戰線,不僅不利于運營管理,而且地域跨度隨之帶來的是高投入,包括運營管理和人員成本,更在于你的推廣宣傳成本。而選擇片的方式,這些投入,尤其是推廣宣傳投入上,如果著重線下推廣,則費用會大為減少,而且精準有效。
再次,從營收角度看,用線的方式,其單位面積拓展的商戶數量必然少,相應帶給運營商的收入自然也少,而投入又相應較大,運營商則很可能長期處于非盈利狀態,這樣一來,會不會被拖死,就很難講了。對于用片的方式,集中火力,用三五個BD人員在一個片區扎下根拓展商戶,集中1、2個月應該就能拿下那些優質的涉及生活消費類的商戶,商戶數量多了,營收自然就能起來,很容易建立一個樣板市場,而且能反應真實的盈利狀況。這個時候,有了樣板和成本費用和收益數據,事半功倍。再開拓其他片區市場,胸有成竹,剩下的就是如何快速復制的問題了。
最后,從用戶即消費者角度看,如果用做線的方式,用戶則只能在一類消費上享受你的服務。其他類消費享受不到,則使用頻次也就不多,不活躍,甚至可能在用了一兩次后,就把你平臺給遺忘了,對于平臺的品牌影響力則會大打折扣;而當用做片的方式,當地片區的用戶則馬上就能享受平臺帶給他的“出門消費,樣樣優質優惠”的體驗,而且使用頻次高,那么這個平臺的影響力在這個片區很快就建立起來了,也就很快進入運營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