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卡鮮是一家創業公司,區別于大多數生鮮電商的特色就在于,將采購來的食材洗好、切好,配好作料,加上菜譜,冷藏包裝,配送到客戶手中直接下鍋烹飪。卡卡鮮CEO唐勇認為,做生鮮電商無法與大電商平臺進行PK,就主打他們暫時還做不到的“便利”。卡卡鮮做的是配菜,客戶等著下鍋,對菜品配送時間的要求很高,遲到半小時以上將嚴重影響客戶的體驗,這類高要求的配送在物流行業叫做“定時件”,唐勇稱之為“等米下鍋件”。于是他通過增加配送人員,將配送貨的誤差控制在半小時之內。
在確保“鮮”的問題上,卡卡鮮堅持的原則就是當天采購,并推出當天訂當天送。為了配合這個轉變,卡卡鮮開始做一部分存貨,根據以往銷量選擇存貨,賣不出去的便當做損耗。這樣調整的一個目的,也是為了沖量,增加融資的可能性。
據了解,卡卡鮮的團隊主要集中在切配和物流環節,約30人。唐勇坦言,雖然目前銷量也不斷增長,但仍有種如履薄冰的感覺。
農超對接,理想供應鏈
一個完整的商業模式應該包括了前端的零售平臺,以及包括相關銷售廠家以及種植基地在內的后端支持和中間的倉儲、物流環節,同時,還包括了盈利模式和資金,現金流以及支付等環節。
從生鮮電商的現狀來看,一些電商大佬一直在努力,但仍沒找到一個很穩定的商業模式。可以看到,目前產業鏈的中間環節并不成熟。比如目前缺少足夠多且穩定的基地;生鮮的倉儲冷鏈物流建設周期長;生鮮電商的本地化比較明顯,導致規模相對較小;倉儲以及物流門檻高,致使目前主要集中在中高端的領域等問題。
其實,最理想的生鮮電商供應鏈,就是種植基地即銷售基地。目前電商模式是基地發貨到倉儲,再到零售平臺,經過不同的渠道顯然是有問題。可以看到,現在“農超對接”,將農業基地和超市對接,把中間銷售渠道等省略掉,將蔬菜等生鮮一出來就送到超市,這種持續的商業模式是比較理想的。如果現在超市通過電商的方式來做還是非常有潛力的。
目前,生鮮電商的突破路徑在于,緊緊抓住前端主流消費群,通過規模生產改造后期供應鏈,建立生產基地。電商最核心的競爭力,歸根結底,還是對用戶的把握。以往沃爾瑪通過搶地盤來獲取用戶,以實現爭奪市場的目的,其實生鮮電商亦如此。
對于中小電商創業者來說,目前還只是紅利期,可能賺點小錢,但是不夠長久。未來個體的夫妻店以及夫妻電商店將逐漸越來越少。當大的平臺進入,通過大數據做出精準的會員營銷,這種“圍剿”對于夫妻電商店是致命的。所以說,生鮮電商也會出現寡頭,仍有可能將走向3C產品電商的老路。
zhuangshuai- 該帖于 2014-8-14 10:55: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