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廊上掛個牌日益“艱難”
說到各類引路標識,市民并不陌生:老街舊巷里立個牌寫某某胡同,在商場抬頭看下哪里賣男裝,在會展中心找到要去的某個廳,乃至在廁所看下標識分男廁女廁。“不就是掛個牌嘛,這有何難?”有人或許疑惑。
傳統城市中,街、巷等道路有限,單體建筑面積不大,認路靠路牌與門牌已足夠。隨著城市的發展,牌子掛起來越來越難。近十年以來,中國的城市進入高速發展的時期。尤其是北京、杭州等大都市,城市更新和擴展的規模都達到空前的新階段。
平地起高樓,各類建筑鱗次櫛比。從高空到地面,數千平米的平面,建筑在橫向和縱向上急劇擴張,形成一個讓人難辨東西的空間領域。如果標識不清,就會讓人兜圈子;如果缺乏標識,就會迷路。
以杭州蕭山恒隆商場為例,在比較復雜的綜合性空間中,人們不易自我定位定向時,就會無所適從,帶來諸多不便。據有關專家調查,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市的一些主要地下商場,人們對它們避而遠之,其主要原因是人們害怕在里面迷路。日本曾對地下商場進行調查,發現有超過80%的顧客在所調查的地下商場有過迷路的經歷。
問題的產生讓一個新的產業萌芽、發展。當城市開始陌生,構建快速認知的空間領域成為同行們關注的焦點。
設計成果得到各界充分認可
黃色的墻面通往的士站,綠色的墻面通往公交站……各種鮮艷的顏色成為無聲的導游,消防、電梯的標識有條不紊,分類指引。在恒隆廣場,標識系統采用城市空間意向的手法,功能不僅是引路,還包括促銷、消防等,成為了一道多功能的標識風景線。
恒隆廣場導向標識系統設計,在“城市中的樞紐,樞紐中的城市”的項目總體認識下,摒棄單純靠擾亂空間的指示牌導向方式,采用城市空間意象的設計手法,充分利用原生的建筑導向信息元素,實現了車行、步行、消防三大標識系統與建筑、景觀、裝飾、弱電專業多功能整合的系統化復合設計,導向與景觀融為一體。在滿足功能的同時,不僅節約了投資,同時使建筑空間更加規整美觀。設計成果得到了杭州市政府領導、恒隆廣場及專家們的充分認可,并以該設計成果作為恒隆地方標準的藍本進行起草和編寫,指導今后杭州其他的導向標識系統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