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紅火的美美力誠,也風光不再。 康虹 制圖
轉型經營業態,拓展二級市場——
今年初,成都本土高端百貨的代表——美美力誠創始人陳龍謀求轉型,在成都國際金融中心拿下一間店面,開設了一家專營勞力士和帝舵兩個品牌的鐘表專賣店;8月16日,伊藤洋華堂在成都市區的旗艦店——雙楠店重新裝修開業,不僅大力度調整商品結構,還增添了許多體驗式設施;仁和春天在成都謹慎開店的同時,加大了在省內二線城市的拓展力度,南充店將于2015年9月開業,達州店也將于2016年開業……
據報道,2014年上半年,全國百貨企業關店數量達15家,創下歷史之最,數據還在不斷被刷新。種種跡象顯示,經歷了黃金10年的百貨業將迎來變革與轉型。本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雖然成都百貨業尚無一家大型門店關門謝客,但衰落跡象已經顯現,轉型還是異地謀發展,成為一些商家的現實選擇。
開拓二級市場尋找商業新機遇
作為成都最老牌、最資深的高端百貨,仁和春天對二級市場消費群的吸引力非常強大。不過由于停車難,加之經營場地面積小,沒有地方引進新品牌和配套服務,成為仁和春天人東店的致命傷,這些情況也在其他店不同程度地存在,極大地制約了仁和春天的發展。
萬達百貨在成都的生意慘淡,可兩年前在綿陽開店卻獲得了成功,目前在籌備第二家店。走向二級市場——這為成都同行提供了參考。
從2012年開始,仁和春天開始關注二級市場,在先后與綿陽、樂山等城市失之交臂后,最終敲定了南充作為進駐四川二級市場的第一站。據悉,南充仁和春天將于2015年9月開業,而達州店也將于2016年開業。
同樣是成都備受矚目的百貨,也是王府井集團的明星百貨——成都王府井百貨,也悄然籌備了南充店。在王府井集團旗下,成都王府井百貨業績斐然,年度銷量占據集團全國銷量的15%,但這也彌補不了其全國百貨店的衰退,開拓新市場,這是成都王府井百貨面臨的又一課題。
伊藤洋華堂繼在溫江開店之后,樂山店也在緊鑼密鼓的籌備中。走出去謀發展,成為了百貨的共同決策。
光靠百貨業企業生存舉步維艱
今年成都百貨業最大最震撼的新聞,莫過于成都本土高端百貨美美力誠創始人陳龍進駐國際金融中心(IFS)開設鐘表專賣店。一家百貨公司老板,不在自家商場開表行,而到其他百貨設門店,實屬罕見。據悉,該店目前在成都IFS每月80-90萬元的銷售額,讓陳龍大為滿意。“應該是在為上市做考慮,陳總的時尚產業里唯獨缺了鐘表。”一位美美力誠的中層職員告訴記者,“目前美美力誠除了百貨經營外,也做了很多品牌的區域代理,菲拉格慕、DAKS、DKNY、VERSUS等品牌都是美美力誠的代理產品,在全國開設了近百家專賣店。”
其實,陳龍轉移經營重心的策略早在幾年前就初現端倪,他先拿下了意大利品牌CUCINELLI的全國代理權,又自己做買手,在意大利國寶級珠寶Damiani進入中國市場以前,將其專柜開設到成都美美力誠。而反觀其經營的高端百貨,如萬寶龍、CELINE等一些國際一線大牌相繼撤離,都說明美美力誠轉型壓力加大。記者發現,曾經信誓旦旦要于2014年開業的美美力誠二店——成都天府大道首座地產的底層,如今絲毫沒有開業跡象。據相關人士透露,該店由于資金問題,初步延遲至2015年開業,至于具體能否開業,尚是一個未知數。
調整經營策略的還有伊藤洋華堂,兩周前伊藤洋華堂雙楠店重新裝修后開業,除了調整商品結構外,還添加了許多體驗式設施。伊藤洋華堂中國區總代表三枝富博告訴記者,雖然雙楠店的面積不夠大,但將百貨打造成購物中心的提案刻不容緩,為加大休息區、升級兒童區等,伊藤洋華堂犧牲了不小的營業面積,“這些改變都來自于消費者的需求,我們做了很詳細的分析,才做出了這樣的決定。”而對于許多本土百貨來說,這樣的改變幾乎不可能做到。
成都人民南路商圈另一家高端百貨仁恒置地廣場則一直在進行品牌調整,希望多多加入體驗式項目,從而帶動三樓以上的店鋪客流。據相關人士透露,仁恒置地廣場在轉型中不再將仁和春天等一批沒有體驗式項目的百貨作為對手,進而關注新興購物中心模式。此外,仁恒置地廣場已經拿下了南側一塊商業用地,全力打造的二期項目將增加更加多元化的體驗式項目。
【記者手記】
救命稻草哪里尋找?
對于成都百貨來說,2014年是尷尬的一年,經濟形勢的下滑、電子商務的沖擊,以及外來大型購物中心搶市場,讓成都百貨有些不知所措。“沒有提前練好兵,因此有些尷尬,高大上路線受阻,也沒有放低身段的營銷策略,對應措施顯得不夠周全。”這是許多業內人士對于今年成都百貨賣場的評價。
最值得觀察的行業大佬是美美力誠的創始人陳龍,這位以做品牌代理起家的生意人,曾經做活了本來瀕臨死亡的DAKS,讓其成為中國中產者最受歡迎的品牌之一。而他在百貨業不景氣的2014年,又回到了其老本行——品牌代理,涉足了從未涉足的鐘表業,但店鋪卻在其他賣場,這讓所有的行業內人士都摸不著頭腦。有人說他是在為其時尚產業上市做準備,也有人認為他骨子里就喜歡一些新鮮的挑戰,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百貨生意不好,使得他可以分心來做這些事情,而不繼續加快推進籌備中的美美力誠二店。
在多年徘徊之后,仁和春天也終于要在南充開店了。不過這也許并不是一個好時機——2014年成都商業的大滑坡,使得仁和春天在南充的開業不再那么值得期待。那些在仁和春天成都各店都不一定能賺到錢的經銷商們,是否還愿意跟著仁和春天到南充開拓,還真是一個問題。“成都仁和春天今年的大盤沒有垮,但每家進駐企業都有保底的場租,因此生意到底有沒有受影響暫時看不出來。不過可以確認,已經有很多經銷商每個月都在交納保底場租,而不再是生意好時的扣點了。”一位服飾經銷商感嘆到。
聚焦成都百貨賣場,沒有涉足房地產業的屈指可數,伊藤洋華堂算是一個。日本經營者大膽而細致的管理、不斷調整,對其生意紅火起到了關鍵作用,但究竟伊藤洋華堂神話能維持多久,行業內都在觀望。而如仁恒置地廣場、仁和春天乃至更多的百貨,在某種程度上依托了地產而存活。“商業帶來周圍房價的提升,提升寫字樓租金、住宅售價。即使百貨生意差一點,但對于集團公司來說,也是戰略上的全勝,萬象城對于二十四城的影響就是一個典型。”一位資深人士告訴記者。
據悉,成都王府井百貨和仁和春天在南充的項目都與當地房產開發商合作,開發商需要商業的配合,條件是免掉百貨一部分租金,而百貨則借此機會順利進入二級城市。但少了地產的支撐,他們的存活狀況究竟如何,百貨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是否可以不再依托地產?成都百貨在二級城市的發展或許可以給出我們答案。
更多的尷尬,來自于百貨業態的轉型,往往是不得已之舉,而不是打有準備之仗。擴大業態、輻射二級城市甚至轉行代理,轉型的形式各異,預示著百貨業運營者們心里沒底,究竟該到哪里找救命稻草?
(來源:四川日報 記者 鄒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