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新《消法》,先來看一組簡短的數據吧:據了解,新消法中關于網絡購物的內容成為消費者投訴熱點。比如,從電商平臺較為集中的北京、上海等5個城市12315中心受理投訴情況看,自3月15日新消法實施以來,五城市共受理消費者網絡購物投訴2.7萬件,其中直接和新消法有關規定相關的投訴有1380件,涉及消費者普遍關心的“七日無理由退貨”的投訴有741件,占與新消法相關投訴總量的53.69%。
也就是說超一半的投訴和電商有關,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況?
一、電商是跑得了和尚沒有廟
中國有句古話叫: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來形容被騙的風險。這句話用在電商領域就不靈了,所以電商對于新《消法》執行不徹底或者干脆就不執行也就變得可以理解,畢竟消費者出問題了,不可能跑到電商的倉庫討說法吧。特別是像天貓這樣的獨立開店平臺,一旦品牌商家的店鋪出問題,天貓也只能是像消協一樣從中協調處理罷了。
二、利潤過低服務成本高
一方面是利潤太低,另一方面一旦發生退換貨電商的服務成本又過高。從專業的角度分析我們都知道電商的逆向物流成本是正向物流的好幾倍甚至十倍,也就是配送費5元,退貨產生的成本有些電商公司要到20元到50元。畢竟還有前期銷售商品時的推廣營銷成本在里面,這無理由一退貨,電商在成本上就很難扛得住。
三、消費者“素質”問題
這個問題寫出來估計會被很多人罵,可是事實上做過電商的都知道,在中國這個神奇的國度里還真就存在這樣的所謂“素質”問題導致的退貨,例如一雙鞋買回來穿七天,然后退掉,不退就投訴。搞得許多電商很頭疼,不退嘛這個投訴就跑消協或媒體去了,退嘛明顯商品沒問題,就是被“素質”鬧著玩兒了,成本白白增加不說,還把信譽搭上。
這三個問題幾乎在純電商平臺是無解的,不過這三個問題卻給O2O極大的機會,特別是在線下擁有多個實體店的傳統零售商和品牌商獲益匪淺。這個分析也有幾點:
一是實體店很多為了提升服務,很早就可以“7天無理由退貨”,當然配套的當面驗貨,這樣一來實際真正隨意退貨的比例大大下降,這也算是人的一個心理。
二是線上買了東西真的在七天內不滿意,不像純電商那么麻煩要寄來寄去,可以直接到線下的實體店去退換。
三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的心理也讓O2O平臺會有忌憚,不也像純電商一樣明目張膽地欺負消費者。
四是在現在純電商平臺資本化的運作下,傳統企業的O2O進程和收效并不大,轉變消費習慣和消費行為需要綜合的因素來推動,價格驅動是一個方式,良好的售后服務則是更好的方式,畢竟純電商無法在這方面與擁有眾多實體店的傳統零售商PK。
五是電商平臺惡性的價格競爭導致出現的假貨問題、無法很好高效率解決的售后問題越來越突出,這使得新《消法》或許對純電商平臺來說是個壓力,對于O2O模式的傳統零售商來說反而成為優勢。
基于這五個方面可以看出新《消法》明顯會使得O2O模式的平臺獲得更大收益,而純電商平臺如果要和O2O模式的平臺一樣則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所以未來純電商也將逐漸和線下的實體融合整合,這樣在售后服務這個領域才能獲得與O2O模式同樣的優勢。
本文為莊帥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微信公眾號:百讀社(baidu_she),網站:www.baidush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