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西安市2014年1~7月商業服務用房共銷售面積45.67萬平米,比去年同期下降37.52%。而截至7月末,西安商業服務用房結轉可售面積為562.68萬平米,這個數字相當于56個開元商場的建筑面積。這部分面積尚不包括未辦理銷售備案手續,不具備銷售條件商服用房面積。即使不考慮這一部分,西安市商服用房去庫存化周期已經達到86個月。
如果以每平方米平均銷售價格20000元計算,這一塊的庫存市場價值就達到1125億元。按照西安有1000家開發企業,平均每家可以均攤1億多元。除了較大的地產商,多少小地產商能承受得起1個億資金的沉淀呢?
年初我的一個學生給我打電話,帶我去看西郊一個樓盤,說他的招商總監要請教我個事情,我一聽商業裙樓面積足有10萬平米,招商總監一愁莫展。我就問了一句話,沒有蓋樓的時候怎么不找我呢?招不來商才著急了?著急也沒用,這個地段,目前拆遷成這個樣子,10萬平米,沒有5年以上,商業根本起不來!5年都是保守的估計。
西安的情況,是全國商業地產的一個縮影,這個問題目前比較普遍。這種情況下,大多數商業地產商,我估計一定會死!
符合以下狀況的要特別小心:
一、政府胡亂規劃的商業地產,基本都會死。。
政府里面搞規劃的,不懂商業、不學商業、也瞧不起搞商業。現在中央不讓官員公費上EMBA,太對了!有幾個官員是正經學習商業去了?
有一個普遍規律,凡是政府規劃的商業區,基本上都是搞不起來的。這種例子數不勝數,每個城市都有,就不一一例舉了。但是政府明明不懂,也管不了這個事情,還偏偏愛規劃,而且是強制性的,給出這一塊地皮必須是搞商業的,那一塊地皮商業配比要達到多少面積和比例。結果地產商要拿地,就得按照這個規劃搞,根本不問市場的需求是多少?容量是多少?搞多了,政府規劃部門有多大責任呢?
二、不學無術的商業地產開發商,基本會死。。
前些年地產商只要能從政府手里拿到土地的,就沒有說沒錢蓋、就沒有說蓋不起來的。所以我們中國的地產商不需要學習,不需要動腦筋,要學習腦筋的就是如何搞定政府,把地拿下來就行,搞房地產不需要文化,搞定政府靠關系,不靠文化。
蓋樓就更簡單了!我們現在蓋樓的技術還是50年前蘇聯老大哥教的呢,蓋樓有多大技術含量呢?設計院都是小青年,圖紙都是模版化的,現在有電腦,三拼兩拼就出來了。多幾個曲線就是歐式的,畫兩個飛檐就是仿古的,柱距、鋼筋配比都有建筑規范,套唄。我從小在工地上跑,見過的包工頭大部分都是農民出身,找個看圖的,找個放線的,蓋樓還是難事?不同的就是設計院是保守主義,安全至上,所以比較費材料; 開發商是節約主義,節省工料為佳。
上次我和一個地產公司的高管聊,說蓋住宅就是小學水平。她還不樂意聽!我說全中國的房子都是小學生蓋的,你信不信?
倒是王健林先生說的實在:搞住宅算個小學水平,搞寫字樓算中學水平,搞商業地產才是大學水平。所以說有實際經歷的就是不一樣。
商業地產的核心是商業,沒有知識搞不了商業,因為商業要研究的東西太復雜,而且是動態的,活的。太有知識的人也搞不了商業,因為太有知識就看不起商業了。
很多所謂的商業用地,實際上根本就不適合開發商業。前一段時間有個朋友拿了一個策劃,在西安南郊航天城以南,極其荒涼的地方,一個30萬平米的購物中心!我問地拿到了沒有?說拿到了;再問挖坑了沒有?說準備挖呢,先請您看看。我說這還不算糊涂啊!還有得救!我說給你教個招:趕緊找個下家,連蒙帶騙,把這個項目轉讓了!因為,誰干誰死!
商業地產對于地段的要求指標是非常復雜的,不像住宅地產,搞到城里叫生活便利,搞到郊區叫品質生活,搞到山里叫親近自然,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找個廣告策劃公司,做本花里胡哨的樣冊,能騙了政府拿地,能騙了商人投資?能騙了百姓購物?
三、目光短淺的地產商,一定會死。
有個地產商拿了幾百畝地的地產項目,叫了幾次我不去,老板自己跑到西安說張老師您給我看看我那塊地,我心想上個項目策劃錢還沒有付呢,心里實在不痛快。說實話我們給零售企業做咨詢,總體說來委托方信譽比較好,不拖欠咨詢公司的錢,因為知道咨詢公司幫他賺錢,有個長期經營的想法。但是地產商沒有他不敢欠的帳,信譽好的不多。
也有聰明的知道花小錢辦大事。還是西部的一個地產商,看上一塊地,周邊地塊都拍賣到800萬一畝了,他不想掏那么多錢,通過朋友找到我,我們實地勘察一圈,給做了個策劃案,把這個地塊規劃成了一個"第三代農業綜合體",政府一看,又是菜籃子工程,又是富民工程,又是農業項目,綠色工程,簡直說到政府心里了,政府一高興,得!產業用地,支持項目,最優惠的價格給你吧!他策劃花點小錢,結果呢,一畝地就便宜了好幾百萬,拿到手就賺錢了!后面隨便搞點寫字樓、公寓、賣點商鋪,賺死了啊!
可惜這種聰明人在地產開發商里太少,很多找到我們樓都蓋好了,您來給我招商吧!有的樓的布局根本商業用不成。這就是為什么大量的商業樓盤空置的根本原因-先天不足!
前期定位策劃要么沒有,要么異想天開,讓廣告公司瞎編,中期讓售樓小姐騙,后期經營管理讓物業公司整!錢倒是省了,商業地產開發,偏偏沒有商業公司參與!一個懂行的沒有!這商業項目他不死能行嗎?
把上面這三類商業地產商刨掉,剩下的有10%就不錯了。
想想萬達吧,都看萬達商業地產做得好,設計的時候就照著萬達弄!就沒看見王健林搞商業地產付出的代價。直到今天,王健林還在為前期不懂商業地產,探索商業地產模式中的失誤還債呢!
- 該帖于 2014-9-28 16:19: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