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集團與中國以往贊助足球的幾百家企業完全不同,真正意義上第一個把足球隊做為營銷戰略其中一部分的企業。這次說說恒大的一線隊人數:中超俱樂部限定的一線隊最高人數為40人,一般的球員都是在30人上下,為什么恒大要編滿40個球員,踢得上球的年薪幾百萬,踢不上的也有幾十萬,這是一筆非常不菲的開支。
直到今年夏天的二次轉會,我算看懂了許家印打的如意算盤了。我們來看恒大的大名單,除了一些暫時還打不上球的年輕新秀以外,其余20幾號人都是國家級的球員,顯然這樣一個陣容肯定是過剩了的。于是,夏天的二次轉會,恒大把一線隊的一些非主力球員,租金到中超急需保級和中甲、中乙急需升級的球隊。而那些沒有號碼二線隊年輕球員外租則是為了讓他們踢上球,鍛煉成長。
那些租到其它球隊的球員,幫助其它球隊完成保級或升級任務立下汗馬功勞,自然會受到其它城市市民對恒大的好感。而恒大的足球和恒大的其他產品在許家印的幾年運作下,早已經融為一體了。恒大整體的產品營銷在這個城市就非常容易被接受。
然后年底今年的聯賽結束后,這些外租的球員又回到恒大,整個球隊又恢復了40人的大名單。然后明年夏天,又根據聯賽形勢的需要和球員的表現外租一部分球員出去,既幫助其它球隊雪中送炭,又廣結了人緣,打開了市場。所以說許家印養這40號人的一線隊,絕不是做好足球這么簡單。如果燒錢,只需要做強15人左右的主力陣容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