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輝超市讓傳統超市的自營生鮮火了半邊天,當下O2O平臺席卷零售業,電商的自營生鮮也熱鬧起來,“網上菜籃子”每天都在推陳出新,消費者也樂得其樂,可這使得原本希望通過零售商打品牌的供應商不知道該何去何從。
從自營生鮮到零售自有品牌,不可避免的市場趨勢
生鮮雖然被稱為是零售市場的“藍海”,但也是公認的、最難經營的品類。一方面,生鮮商品是消費者必須反復購買的生活必需品,集客力非常強,屬于零售商的“磁石”商品;另一方面,由于生鮮品對鮮度的要求非常高,但如果措施不當會造成高損耗,使生鮮品的毛利率降低、甚至虧損。據統計,國內超市生鮮經營的平均毛利率僅為7%左右。所以為了做到既新鮮、又賺錢,許多零售商都是從原產地直采,從而獲得低價格、低損耗、高毛利的“兩低一高”競爭優勢。
隨著越來越多的零售商在自營生鮮市場的得心應手,將從源頭直采的模式進行深化,開始把自營產品擴展至其他食品品類,直接與源頭的食品制作工廠合作,生產出零售商的自有品牌,就像現在超市能看到的零售商自己的礦泉水、果汁、可樂、薯片、餅干等,有的商超零售食品自有品牌達幾個單品數,他們大多與知名品牌商產品放一起,還是那個配方,還是那個味道,可以平易近人的價格卻給供應商品牌不小的危機感。
零售自有品牌和供應商品牌,合力共贏的黃金搭檔
一位做糖果的制造商說過“零售自有品牌是發展趨勢,是你不可不面對的,如果別人都做,你不做,虧的還是自己。”的確很多供應商很不容易生產出了新產品,注冊了商標,再花費巨額的進場費、行銷費等,為的就是通過零售終端打出知名度、形象度,可這個有多久,有多費時,有多花錢,眾人皆知,再加上是否能迎合消費者也是問號,不論是占領市場還是擴大獲利,單單靠這個是否真的行?
而零售自有品牌,顧名思義即是零售商自己的產品,最基本的模式是工廠提供產品,由超市買斷,其后與從市場調研、包材制作、產品儲存、行銷宣傳都是以超市為主導,這對于專注生產企業來說,消化冗余生產量,以較少的成本享受來自傳統零售商上萬的門店渠道,以及電商上億的消費者O2O機會。除了品牌產品推廣再加上零售自有品牌渠道鋪面,您獲得不只是名還有更多的利。
發展零售自有品牌,供應商不能不知道的事
供應商發展自有品牌,能不能獲利,還在于知道找誰做?怎么做?國內的零售自有品牌發展緩慢,盡管食品類在其中算大頭,但是國內零售商自有品牌的缺乏管理機制,市場有待規范,如何找到一條捷徑,是發展的首要之事。
作為中國唯一零售自有品牌的采供渠道平臺,全球零售自有品牌產品亞洲展(簡稱PLF)每年12月在上海舉辦,旨是為中國零售自有品牌帶來健康的引導和值得信賴的零供資源。
2014全球零售自有品牌產品亞洲展(簡稱PLF),經過海外30多年的發展和資源積累,儼然已成為是中國乃至亞洲地區零售自有品牌供應商拓展中國市場分銷渠道和提升品牌知名度的最佳平臺。
通過安排專業觀眾貿易匹配、策劃高端買家一對一洽談活動、提供全球各地域暢銷零售自有品牌的展示,中國最權威的自有品牌協會(PLSC)市場趨勢分享,2014PLF為國內希望發展零售自有品牌的食品制造商會見潛在專業買手、掌握行業資訊提供了不可錯過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