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零售業在電商面前表現出的是傲慢與偏見,經歷無視、輕視、敵視三部曲。電商一日千里,既得勢又得市,傳統零售業在客流、業績雙下滑的壓力下,才吹響反擊的號角。傳統企業擁抱電商是有野心的,目標是線上線下兩個50%通吃,整合線上與線下兩條腿走路,創造出一個新型O2O。O2O僅寄托了商家的夢想,更是獲得了資本市場熱捧,媒體熱捧。只要坐上O2O這輛豪化大巴,不是身價倍增就是股價暴漲。
零售業O2O是什么?
中國零售業對O2O的推崇是一顆熱心,幾多迷信。在中國市場上O2O大抵可以分為三個流派。其一,革命派,代表是蘇寧,蘇寧認為線上未來是主流,即使未來電商占到40%或者30%的份額,傳統企業也輸了,但不僅僅是觸電,還要打通線下與線上,也就是O2O代表未來,不做是等死,但O2O是一種全新的模式,傳統理論沒教過我們如何做,現實中也沒參照的坐標,做就是找死。但寧愿找死也不愿等死。第二派,保守派,代表是紅星美凱龍,紅星美凱龍堅信未來絕大部分的零售消費仍在線下,線上只不過增加一個入口,傳統企業參與分享網絡的紅利,利用而非重用電商,沒必要找死。第三派,反對派,代表是寶島眼鏡,寶島眼鏡認為無論做線上的O,還是做線下的O,本質上都是做渠道通路,只存在O+O,根本就不存在O2O。
解讀方式不同結論卻相當一致——廣闊發展和盈利前景。美妙的預期拖著無數傳統企業積極試水,激進地涌入O2O潮流,有人大刀闊斧,有人小心求證,有人不斷試錯,花招絕招陰招怪招齊出,十分熱鬧,市場一片亂戰。總結起來有三種打法:蘇寧攻略,店商+電商=云商、線下與線下融合,線下店要實時盯準線上價格,線上要盯線下的體驗與服務,同時啟動內部革命,以應對商業模式轉型;銀泰打法,定位于營銷,用數字改造線下會員信息采集與個性化推薦,依托移動端和微信開聯動,從而打通雙線數據,線下享受線上流量,線上享受線下服務,互相促進,實現精準營銷;1919(聯合中酒網)策略,定位渠道,建立全渠道,保證各個接觸點的良好體驗,整合實體店與網店,讓產品與顧客零距離,實體承擔門店作為售貨與電商物流基站雙重功能,以離顧客最近、配送最快來建立競爭優勢。
應該怎么做?
O2O模式大火,專家的解讀、媒體的炒作,能夠吃透O2O模式的精髓,但到不了太多。企業的試水,也是實干派少,扯淡派多,甚建個微信群,也美其名曰O2O。主流的O2O戰法核心是建立閉環,是乎只要畫完一個圈,就萬事大吉,這個圈就是一道防火墻,消費者出不去,非消費者進不來。大家都在建閉環,卻忘了自己的出發點,推出O2O戰略,目標是要搶被電商切割的那50%銷量,然而銷量轉移到網上,就基本上沒可能回到地面。所以什么線下體驗下單,線上的顧客引到線上,基本都是亂說,因為你在挑戰顧客的習慣。因此,O2O的本質不是任何一個O都要擴大銷售與顧客群,任何一個O都必須體驗和購買并存。
這兩個O都是一個,畫法一樣,基因卻不相同。線上那個圈是輕資產模式,去中間環節的,回歸顧客,低價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線下那個圈是重資產模式,流通鏈長,需要高價支持。O2O核心是兩個圈打通協,相互融合,協同作戰。
前店后廠的聯盟
中國的現代零售業還不到三十年時間,但有一個共同的祖師爺——家樂福。雖然僅次于沃爾瑪貴為全球老二,家樂福與沃爾瑪卻遵循不同的商業邏輯,沃爾瑪策略是薄利多銷,天天低價;家樂福贏利方式卻是“前臺毛利+后臺毛利”組合,前臺毛利即為扣點,后臺毛利就是收費。家樂福先進入中國,在以山寨為戰術的年代,復制家樂福就理所當然,比如為了榨取供應商更多油水,家樂福炮制賣手三十二條軍規,而這差不多成為中國買手的圣經。
相當長一段時間,中國市場是渠道驅動而非品牌驅動,零售終端成了稀缺資源,成為競爭的焦點,與零售業打交道,進場得燒香,結算得磕頭,是行業公開的秘密。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要扣點、要費用、要銷量。保底是零售業的顯規則,未完成任務請掏錢埋單。零售商的日子太舒服了,即使受到電商的沖擊,但并不致命,也許只有倒下幾個龐然大物,大家才會真正改變。正是因為如此,零售業的O2O舉得高落得輕,如被列O2O十大案例的銀泰,線上那個O其實也只作為線下的一塊廣告陣地。
很多專家開出的藥方是價格阻擊,其實他們看的是電商的表象,電商不是用價格革傳統商業的命,而是瓦解4P,讓營銷回歸1P,1P營銷是去中間環節的。回顧一下商業簡史,中國市場體系大體可歸為三個時代,第一代坐商時代,流通的路徑是廠商——一批——二批,當然這是過去式。第二代,從坐商到行商,現代零售業崛起,流通的路徑是廠家——分銷商——零售商,現在正受到沖擊。第三代,電商興起,去掉中間環節,流通路徑為廠商——消費者。從這場市場體系演變中,得出一個結論,零售商位置很尷尬,正處于要被電商革命的中間環節。中國零售業發展很快,在一個區域內已出現領先的強勢品牌,放在全國市場這個坐標,其實還很分散,基本無法與品牌對接,無法實現直采直供,環節就必然多,環節多效率就不會高,價格也就一定高,一個價格一個距離,把O2O夢想擊得粉碎!
個別行業,出現了全國連鎖零售品牌,實現廠商對話,如家電行業的蘇寧與國美。然而,不管蘇寧還是國美,都是把顧客當成籌碼,向供應商施壓!他們以招標的方式來獲得供應商,而不是像寶潔與沃爾瑪那樣建立全流程關系,形成戰略合聯盟。全流程關系從需求出發,顧客需要什么產品、什么樣的價格,零售商反過來找供應商滿足,零售商從服務信息的傳遞、信息溝通、資金流動,彌合得生產者與消費之間的距離,廠商結盟形成前店后廠的概念(這是另一種去中間環節)。這是國外零售能順利從傳統時代過渡到電商的根本原因,用我們的話來說,就是能玩轉O2O。反觀蘇寧云商,不得不四面出擊,與品牌商扳手腕,與京東這樣的電商死磕,還要革自己的命,于是就有了蘇寧O2O哪兒都是痛的感慨!(第一營銷網: 田友龍)
- 該帖于 2014-10-13 9:28: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