擱淺5年之后,北京的“環球影城”項目終于重啟。
10月13日,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到通州調研北京環球主題公園的消息登上了《北京日報》的頭版頭條,北京環球影城項目重啟的消息,以這樣一種特別的方式公諸于眾。
早在2009年,北京就曾計劃建設環球影城,但這個項目報到國務院時,卻被叫停,從而讓上海的迪士尼搶了先。娛樂資本論了解到,當時國家叫停項目,擔心的并非土地,或是經濟效益,而是外國文化的侵略。
了解了這個背景,就不難理解,為何郭金龍調研時做出了這樣的表態——他要求環球主題公園要“在項目規劃、建設中,更多融入中國元素,吸引更多外國游客前來體驗中國歷史文化的魅力”。
2009年曾因文化原因擱淺
根據當時媒體報道,北京環球影城主題公園曾被列入“北京市2009年重點項目”,由美國環球公司和首旅集團共同出資建設。當時還曾計劃為地鐵八通線添加支線,直通落戶通州的環球影城。
受這一消息影響,A股當時還曾出現多支“環球影城概念股”,幾乎在通州有地產項目的上市公司股價都出現瘋漲,豐華股份、中國武夷、首開股份、華業地產、北京旅游、空港股份在內的多支個股等都曾因此漲停。
然而,這個項目在上報國家發改委之后,并未能得到批復。當年時任北京市發改委主任的張工曾對外表示,“北京環球影視城主題公園項目在向國務院匯報以后,國務院希望北京再從文化戰略安全的角度做深入的論證。估計還要壓縮投資規模,并加入更多的中國元素。”自此,通州環球影城項目便沒了下文。
昨日,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向娛樂資本論證實,當年北京環球影城項目未能通過,主要原因是擔心外國文化的沖擊,“從經濟效益方面大家都是認可的,主要考慮社會效益可能不夠好”。
環球影城、迪士尼等大型主題公園項目能對地方經濟產生拉動作用,這一點已有先例。陳少峰舉例說,在上世紀90年代,日本經濟泡沫破裂,經濟環境蕭條,大阪引入環球影城項目之后,對對當地經濟帶來了很好的拉動作用。數據顯示,位于大阪市的日本環球影城為例,年接待游客數達850-1000萬,2009年營收近7億美元,人均消費530人民幣。
“我是傾向于引進的,一是能拉動旅游產業,二是國內還沒有做得很好的主題公園項目,引進這樣的先進項目能帶來示范效應。”陳少峰說。
根據他的研究,目前中國最好的主題公園按單位土地面積所產生的收益只有國外的八十分之一,在他看來,華僑城、長隆等算是國內經營得最好的幾個主題公園,但由于占地太大,如果真正計算上土地的價值,未必能有很好的盈利。
陳少峰表示,一個關鍵的問題在于,國內主題公園主要都是靠門票收入,相比之下,迪士尼的門票收入占比只有24%,酒店、玩具等衍生品的收入占到總收入的76%。
2013年4月,北京環球影城項目將重啟的消息再次傳出。這背后,是國家在主題公園政策上的微妙變化。
2011年,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住建部曾聯合發出《關注暫停新開工建設主題公園項目的通知》。而2013年3月,國務院11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規范主題公園發展的若干意見》,規定主題公園項目新建、擴展應嚴格履行相應核準程序。這被媒體解讀為“被叫停的主題公園有望解禁”。
從現有的報道來看,北京“環球影城”的重啟9月底已確定。《北京日報》稱,2013年12月,合作雙方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按有關程序向國家上報了項目申請報告。今年9月25日,經國務院審核同意,國家發改委正式批準了項目申請報告。
盡管如此,無論是項目方,還是北京市,都保持著低調。直到郭金龍的調研,才讓項目重啟的消息公諸于眾。
知識產權(IP)運營,讓主題公園收入超過影業收入
美國洛杉磯的環球影城始建于20世紀初,最早是派拉蒙等幾大電影公司的拍攝基地,隨后逐漸演變成一個主題公園。如今,侏羅紀公園、怪物史瑞克、《速度與激情》中的街頭賽車等電影場景都能在環球影城里見到。
如今,環球影城、迪士尼等主題公園的收入,早已超過母公司電影拍攝的收入。在迪士尼公司2012年財報中,主題公園和度假業務收入140.87億美元,而包括電影在內的制片娛樂業務收入僅為59.79億元。
對于好萊塢幾大片商來說,賺錢的秘訣在于一個好故事,可以通過電影、電視、游戲、主題公園等項目多次售賣。這在業內有一個專業的名詞,叫做“IP(知識產權)運營”。
北京一家券商的賣方分析師告訴娛樂資本論:“電影行業本身的盈利能力并不穩定,但一個電影的IP,可以去做游戲,做實景娛樂,一個IP多次賺錢,這才是行業發展的趨勢,美國的迪斯尼等大的片上都是這樣的布局。”
陳少峰表示,迪士尼、環球影城的模式中,一般來說會向主題公園收取知識產權的使用費,以及設計、管理的費用,這樣的收費可能體現在股權上或是收入的分成上。例如,假設一家迪士尼樂園的總投資100億,迪士尼方面需要投入50億,但實際只是投入30億的資金就好,剩下的20億就是按照知識產權的投入。
華誼兄弟、光線傳媒都要建“環球影城”
目前,國內尚未出現諸如迪士尼、環球影城這樣的主題公園項目。但華誼兄弟、光線傳媒等影視公司都在試圖仿照迪士尼建立這樣的模型。
今年6月16日,光線傳媒曾將在上海宣布,將建設中國版“環球影城”——中國電影世界,占地1200畝,投資超百億元。
在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的表述中,中國電影世界的規劃與美國環球影城十分類似。
“光線會先確定要拍攝的電影,在拍攝前為電影搭建場景,用于電影的拍攝,在搭建時就把機關、體驗互動等提前設計安裝好,在電影拍攝完畢后相關電影的旅游項目就可以立即啟動。”王長田曾在當時的發布會上,這樣介紹中國電影世界項目。
他還表示,未來,中國電影世界將成為集拍攝、旅游、產業為一體的巨型電影主題項目,建成后將成為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攝影棚區,并且成為上海地區集中的影視企業辦公基地。
在主題公園這條路上,華誼兄弟比光線傳媒更是“先行一步”。如今,地產業務已是華誼兄弟三大板塊之一,由董事長王中軍親自抓。在今年8月底的投資者溝通會上,王中軍曾表示,計劃幾年內開出10家類似的主題公園,每年門票收入達到50億元。
王中軍介紹,這些項目都不會是華誼自己投資建造,而是由大的地產公司操盤。例如,海口項目的合作方為觀瀾湖,深圳項目合作方是珠江地產。每個項目,華誼兄弟光是品牌授權就有1億元,這筆資金是由合作方分3到4年支付,華誼兄弟還會在項目公司有一定比例的股權,門票收入也有一定百分比的分成。
在海口的馮小剛電影公社,幾個合作方成立了合資公司,華誼兄弟占股35%,觀瀾湖集團占股60%,馮小剛的公司占股5%。今年上半年,這家項目公司營業收入7974萬元,凈利潤892萬元,成為華誼文化地產項目中首個實現盈利的項目。
更多信息歡迎登陸3W點SOIROC點COM
在主題公園業務的影響之下,今后華誼在電影投資上的思路可能也會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例如,華誼投資的電影《太極》票房表現一般,但電影中提到的村莊在美術上有很大的價值,放在主題公園里就很合適,電影《狄仁杰》當中的地下鬼城、神龍等元素,對于主題公園也都是很好的題材。
更多信息歡迎登陸3W點SOIROC點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