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造城的速度太快了。
三五年光景,一個新城區就華麗麗誕生了。大致套路是這樣的,要造某某新區,政府大手一揮,幾百萬平方米的地,好了!開始造概念,各種CBD走起!去各大城市土地推介會,造勢賣地!各大產業園區,招商!產城一體!只要拉來了兩三家大企業,就開始宣講,全球多少強已經來了多少家,你再不來就沒地了。
接下來,就是各大開發商苦思冥想的創意銷售時刻了。
在這輪空前絕后的城鎮化進程中,中國一下子多了很多個新的中央商務區,也多了很多的住宅、購物中心、寫字樓、酒店。
所有的人都在問一個問題,泡沫什么時候會破?
答案或許是,分化。
不論是購物中心還是住宅,在不同城市,不同區域,差異化越來越明顯。有些商場人滿為患,一天幾十萬人流,晚上八點去吃飯也要等位一個小時以上;有些卻門可羅雀,冷冷清清,幾十億的投資成本,租金還沒回流商家已經要提前離場。
贏者仍然通吃。
接下來,澎湃新聞想用數據和案例告訴大家,各地購物中心都活得怎樣?希望能給埋頭苦沖的造城者們,提供一些思考。
中國:零售商新進目的地
沒來過中國的牌子,都在來中國的路上。
見過中國人的消費力么?出個國,看著一個免稅店就走不動,澎湃新聞曾舉例,一個大陸客人在澳門一個商場某一個品牌店,一次性消費100多萬買斷當下所有新款。
不光是土豪,中國大眾消費者的市場很龐大,很龐大(點擊查看大圖):
看看各大品牌對中國人的喜愛,看機場就夠了,在美國舊金山機場,清一色的中國服務員,中文暢游暢買。中國甩開了德意志大不列顛,全球零售商們即使放緩了腳步也要毫不猶豫地繼續沖進來,將來這態勢必須超越日本,直逼法國。
上海:全球購物中心面積最大
不要和中國比大比多,你知道嗎?全球10個購物中心面積最多的城市,8個都在中國。
這份榜單中,上海高居榜首,在建購物中心面積達330萬平方米。第二名不是北京不是廣州不是深圳,而是西南一霸成都,這個以商業供應過剩聞名之都,僅比上海少10萬平方米,320萬平方米的在建面積甩開大北京5名之遠。
話說,上海最大的購物中心不斷被刷新,32萬平方米的月星環球港開業不到一年,33萬平方米的世博源立馬又盛大開業。下一個最大,不知花落誰家?
請注意,這個是在建,算上存量,我們熟悉的巴黎、紐約、倫敦自然不會被甩開這么遠的距離了。在建面積如此之龐大,反映了中國當下激增的供應。
這簡直太考驗政府的規劃能力了。不止一位開發商抱怨過,“當初說好的,三年內,我們這一片,就引進我們一家購物中心,現在隔壁不到3公里,就開了一家更大的。消費力就這么多,大家都不好活。”
各個城市的空置率分化很嚴重啊。比如沈陽和無錫,有些項目的空置率就高達40%。記者從沈陽機場一落地,沿路都是各種在建商業綜合體,從高端奢華到普羅大眾,一應俱全,但生意不是太好。即使是在全國其他城市大熱的項目,比如萬象城,比如恒隆,去沈陽看看,對比下來和上海差得有點多。
這里說一下,上海的購物中心在國內基本上壟斷老大哥的地位,不論是在建還是開業。睿意德統計來看,上海已開業的購物中心有155家,其中社區購物中心數量83家,為全國最多,比第二名北京的44家幾乎多出一倍。
上海,是整個大中華區最受零售商喜愛的城市,主要呢,因為上海消費力強對新鮮事物的接受度高,所以新牌子基本上是來一個火一個。就說Michael Kors吧,在嘉里旗艦店開業之后,今年又陸續在國金中心和來福士開分店。不光是衣服鞋子,吃喝玩樂皆如此,來吧,來吧!
不怕沒錢花,就怕沒地方花。到了周末,真的太無聊了,上海市區那些個新開的購物中心都是人擠著人排隊,看展覽、吃東西、看電影。
當購物中心開始成為都市人民感情寄托的場所,各大品牌怎可錯過?一輪又一輪的各種活動走起啊,還沒開的自然是擠破頭來選地段。即使是上海,除開極其個別的商場,品牌商都是絕對強勢,有些地方為了引入LV不惜天價補裝修貼租金。不過,上海各大國際奢侈一線品牌基本上都開滿了,南京西路、淮海路、虹橋、陸家嘴各開一家�,F在的招商時代,是輕奢的天下,尤其是那些還沒進入上海市場的品牌。
世邦魏理仕統計,2013年有30家國際品牌將上海作為其登陸中國的首選城市。比如2014年3月,Old Navy在南京西路首開店,約2000平方米。4月,Abercrombie & Fitch帶著一幫八塊腹肌的男模慶祝開業,人家在靜安嘉里中心開了1800平方米。8月,M&M’s亞洲首家旗艦店開在南京東路百聯世茂國際廣場,營業面積1600平方米。
快時尚也是開得撲出來了,不過上海最近各大商場都在改造,像正大五樓的那些個小餐飲都調整成日韓少女裝了。還有一些商場的運營方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以前一樓的H&M、ZARA、MANGO等等快時尚品牌會調到二樓甚至三樓去,一樓會換成一些剛進或沒進中國的輕奢品牌。
在上海開購物中心,不管賺不賺錢,至少好出手。世邦魏理仕統計,2005-2013年間,上海大宗零售物業投資交易額高達345億元,占整個統計樣本的三成。上海從來不缺少改造的神話,類似南京東路353這樣的案例時有發生。
這里有必要說一下,以前一個購物中心的黃金業態比例是零售、餐飲、娛樂6:2:2。
世界都是吃貨的,現在你去瞧瞧上海各大商場都是排隊吃東西的人多,買東西的人相對少。于是,這個黃金比例現在演變成4:3:3。餐飲翻身把歌唱,有些購物中心甚至是3:5:2。
看看北上廣深的小伙伴們,都愿意把錢花在吃上,就知道餐飲搶手的態勢會愈演愈烈。不過,餐飲貢獻的租金收入不高�,F在比較流行的趨勢是,各大MALL都在做小面積特色餐飲+下午茶+甜品+少許高端餐飲,有些甚至把公共面積租給甜品鋪子,比如上海的中山公園龍之夢2樓,還有中信泰富4樓。
多位開發商投資部人士表示,現在想進上海蓋商場晚了,沒地啊。別說后起之秀了,就說現在上海的新增供應都集中在中外環了,非常市中心的購物中心只剩下南京西路的大中里了。
所謂的副中心,是下一輪新開購物中心的激戰所在。
世邦魏理仕研究部統計,在未來三年(2014-2016),上海預計將有接近330萬平方米 的新增供應,近80%來自城市次級商圈。比如說五角場、中山公園、大寧、莘莊、真如、七寶、虹橋商務區等。
上海市核心商圈的購物中心首層平均租金是52.4元/平方米/天,租滿了!
至于次級商圈的購物中心租金差異化比較大一點,平均下來是17.3元/平方米/天。從這里可以發現,上海市中心的房子均價七八萬元/平方米,外環同等品質的均價算四五萬好了,差別沒那么大。但是,購物中心的租金差異非常大,以10萬平方米現在的標配體量來看,一年租金差近13億元。
北京:高端消費聚集地
截至2013年,北京的常住人口為2115萬人,比上海少了差不多300萬。但北京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全國之最,達8375億元。
為什么呢?因為大北京有錢人多啊。想以往每年3月,各大高端商場,奢侈品的生意那叫一個好�;疽荒甑臓I業額一半都是這段時間貢獻的。
現在,這個趨勢當然沒有以前那么夸張。但帝都仍然是全中國消費力最強的一個地方,數一數福布斯富豪有多少在北京就知道了。
在2014年初,北京政府開展“反腐倡廉、節約過年”的專項行動,大大影響了高端餐飲及奢侈品業績,北京1-2月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速度從2013年的兩位數跌到2014年的3%,其中衣著類商品同比更是下跌了3.3%。
與此同時,中國出境購物游爆棚。不過呢,現在也不是誰想出去玩都能出去玩。低調一點總是沒錯的。
上海能留給新品牌展示的地兒越來越少了,北京毫無疑問成了首選。僅2013年,就有34個國際新品牌來到了北京,與2012年相比翻了近三番。
北京環狀的構成,導致了北京成為四個一線城市當中,地價貴得最離譜的。順其自然,新增供應只有往外環靠了。
杭州:供不應求
關于供應量過剩這個亙古不變的話題,干商業地產的天天被問,他們每次必須反駁的一句話是,“像我們這樣的供應并不多。”
言下之意就是,干得不好的供應再多都是枉然,這玩意兒又不像住宅一樣,蓋了就是出手貨。
讓我們再來回憶一下前前任全國首富宗慶后在杭州蓋的娃歐商場。選址,錢江新城;房子是租的;體量太小,才3.5萬平方米;業態混亂,撇開動線不談,這么一個地理位置大眾品牌不就好了么,買手挑的那些牌子誰知道啊。
你可能不相信,杭州優質零售物業的空置率比上海還低。截至2014年二季度,杭州優質零售物業存量約為100萬平方米,空置率只有1.7%。
浙江人民自古以來就是有錢人多,民間資本那叫一個充裕:
成都:新區來了太多商場
巴適!成都人喜歡喝茶打麻將,也愛花錢。2009年至2013年五年間,成都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復合增長率達到12.1%,全國排第三。
在西南重鎮成都,香港開發商和內地開發商都拼了命地開發商場,大牌很齊。九龍倉的國金中心開業以后,更是帶了一堆大牌。和來北京的都是買來送禮的不一樣,成都人喜歡自用,誰買誰知道啊。
新區新增供應階段性過多,成都空置率高這件事已經成為一個段子,你有聽說過1元/平方米/天的5A級寫字樓么。在蜀都!在成都蓋商場也有一特色,往大里蓋。那個23萬平方米的國際會議展覽中心也是醉了!
2010年以后,成都70%的新增供應都在新區。截至2017年底,成都將有約390萬平方米的商業新增供應入市,其中超過75%都來自新興商圈。怎么著,也要笑話三五年吧。
深圳:靠著香港,做做大眾市場
深圳是個很年輕的城市,人均收入也很高。2013年深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653元,全國第一。
沒辦法和香港離得太近,所以深圳人民買大件直接去香港買了。根據赴港購物的統計,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赴港購物的深圳市民的比例高達43.0%,同比上升18.7%。與此同時,深圳市民赴港購物的人均消費金額為11567元人民幣,與2012年6381元相比幾乎翻了一番。
年輕人多,自然快時尚也很多。H&M在中國最大的旗艦店就在深圳。
開發商也并沒有放棄深圳,有一個造商場的港資開發商就對澎湃新聞表示,深圳對時尚的接受度很高,所以會在商場里玩一些新東西,把一些最新的科技和歐美的潮牌引入。未來三年,深圳新增加的商業建筑面積將超過200萬平方米。這三年,各地都是井噴時代!
沈陽:開得多,空得多
別說沈陽商場人氣不好,是差異化太顯著。東北人的消費力是絕不容小看的,沈陽2013年人均GDP已達到14245美元。
沈陽空置率很高,目前沈陽的存量已超過510萬平方米,百貨與購物中心的體量比例大約為1:1。截至2014年第二季度,沈陽零售物業市場整體空置率為19.1%。
要說的是,仍然是贏者恒贏�?罩幕旧隙际菦]有經驗的開發商,總空置面積為46.9萬平方米。而沒經驗的開發商經營的開業購物中心存量占到市場近一半,有120萬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