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網編輯邀請我參與這個話題討論,今年零售業情況不佳,我們咨詢公司生意卻特別好,俗事頗多,耽誤了幾日。今日心靜,寫兩句看法。
世間萬事,唯新不變。大賣場要像這個樣子經營下去,是有點困難的。
我的博客中有08年的一篇文章《未來五年中國零售業發展的六個方向》,一、批發市場建設開始進入一個相對的低潮。二、百貨業向超市業學習,開始走自營商品的道路。三、 大城市超市并購加劇,小城市成為爭奪重點市場。四、便利店進入一個相對上升的階段。五、專業店將進入第二個發展高潮。六、 資本市場將更多的投資零售業。
現在回頭看我六年前這篇文章,基本上的預測都是準確的,只是其中第五點,專業店將進入第二個發展高潮沒有出現;還有一點,因為08年正值經濟危機,網絡經濟發展處于相對低潮,我沒有預計到電子商務發展速度如此之快,對于實體經濟沖擊如此之大。
夏天給安徽國生電器講課,學員普遍認為電子商務對于家電賣場沖擊最大。從我個人來講,大到IPAD、單反相機、家具家電,小到筆墨紙硯,無一不是在網絡購物完成的。這就是很好的例子。
美國是電子商務的鼻祖,但是去美國的同仁都發現,美國的電子商務似乎沒有中國那么洶涌澎湃。各類賣場,各司其職。
我看大賣場還有春天,基于以下判斷:
一、大賣場有比較成熟的商業和盈利模式。
現在電子商務來勢洶洶,得益的是我這樣的消費者,企業真正賺錢的不多。拿我最常購物的京東來說,還在燒錢期間。很多企業湊熱鬧加入電子商務,熱議O2O什么的,商業最后是要講盈利的,如果長期不盈利,怕是難以維系。電子商務的盈利模式在哪里呢?誰是成熟的?
便利店自2012年以來有一個突飛猛進的發展。比如根據我利用百度大數據關鍵詞分析,從2012年1月開始,網絡上關于“便利店管理”的搜索猛然增加了8倍之多。現如今便利店遍地開花,誰能告訴我那種便利店模式是成熟的呢?有多少便利店公司是贏利的呢?
購物中心發展也很快,但是其投資回報受到普遍質疑,問題不止一點點。購物中心是成熟的贏利模式嗎?
相比之下,大型綜合超市的盈利模式,起碼是成熟和可靠的。
二、大賣場依然保持了對于物業租金較強的議價能力。
租金上漲這個事情,對于所有需要租用物業的行業都存在,寫字樓租金也在漲啊。但是所有行業中,對于物業租金議價能力比較強的還是大賣場。
國內現在起了那么多商業體,大部分空置,大賣場拓展經理的電話都被打爆了。一個單層10000~20000平米,能拿一口下來的除了大賣場和百貨,還有誰?
三、現在大賣場的經營水平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1、價格和毛利空間還是有的。
價格是大賣場的優勢,大賣場的價格干不過電商是個笑話。
京東商城滿39元免費送貨,加上包裝和直接送貨費用,10塊錢不止,加上京東遍布全國的倉庫和物流中心的呢?加上高昂的人力成本呢?電商成本真的比大賣場低嗎?我看不一定,大家要動腦子想想啊。
要不可以試試,做大賣場的朋友,你們來個購物滿39元送貨上門試一下就知道了。
今后人力成本越來越貴,會逐步抵消電子商務的所謂成本優勢。
如果你的采購成本高于網上商城,只能說明你的集合議價能力不強,不是說你的經營成本一定高于電商。
我現在就把和電商比價作為我們衡量采購能力的一個標準。
2、大賣場要不斷革新
大賣場更新商品的速度太慢!有的企業我們幫它做了商品結構優化,前一兩年效果很好,數年之后回去看看,還是那些東西。
本月初我有兩篇文章:《永輝的進步在哪里》《超市改造好干掉百貨店》。強調的就是超市自我不斷革新。
RFID技術在國外賣場8年前已經普遍使用于倉儲物流系統,我們現在就是個收銀掃描槍嘛。很多大賣場連個盤點LTD槍都舍不得買。
自有品牌喊了很多年,搞的如何?有加大賣場公司過去搞自有品牌的可樂,我說不行,可樂這個行業全世界只有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沒有第三,屬于壟斷行業,選錯了。
服裝、家紡產品毛利那么高,為什么不可以搞自有品牌?我們干超市的很多企業家、經營者腦子銹掉了一樣?
陳凡、劉強東、馬云一個個就懂商品?人家一上來就是要顛覆我們的行業,人傻、錢多、速來!不是因為“八路”太厲害,是“國軍”里太蠢。
我們零售業的有些人真是不學習、素質低的可憐。不信問問零售業總經理級別以上的人,過去一年,有幾個讀過3本書的?偶爾去國外超市學習,就知道拍照片,回來換貨架、搞裝修、搞陳列。你以為顧客來你店里是買裝修的?我在京東一年買幾萬塊錢東西,都鉆石客戶了,現在京東總部在北京還是上海,門朝哪邊開我都不知道!
3、大賣場要不斷控制成本。
有的企業老板,你給他講控制成本,他連我們咨詢公司的成本都想免了。我兒子從幼兒園到高中,除了該交的學費之外,我另外給老師逢年過節還要送禮物、購物券、請吃飯。因為我覺得,學習是成本最低,收益最高的。學校不學好,到現實中碰壁,那個成本太高了。
都說租金和人力成本,是吃掉大賣場利潤的主要因素。我現在教你們辦法。
城市里的賣場租金高的,搞不下去的,不妨轉租、轉讓掉,在遠離城市的郊區搞。更便宜的地租、更大的停車場,更具有競爭力和價格的商品。你怕顧客不來?去看看山里農家樂有多少顧客吧,中國已經是汽車時代了。
為什么美國的大賣場多在郊區,中國的多在城市?因為以前我們城市的商業房租金太低了,以后就是美國的做法。
當年麥德龍在中國買地蓋商場,都是在郊外,現在看看,一點也不偏僻。
人力成本的問題。
人家國外一家10000平米的賣場,用10多個人,我們呢?員工加上促銷員,上千人!一個人平均2000元一個月,一年就是2400萬,一年的工資可以再開出兩家店來!
有2400萬干什么不行啊?
開賣場十年了,連個電叉車都舍不得買,連個洗地機都舍不得買,補貨全靠人,干什么都靠人。補貨弄個登高梯就行了,買電叉車不是浪費錢?你知道不知道登高梯經常是兩個人操作,一個扶梯子,一個上去,兩個人工資一年就是48000塊?一部電叉車也便宜的也就80000多塊錢,能頂多少人?
就這人還不夠用,靠廠家上促銷員,白用,多好?廠家促銷是不花錢雇來的嗎?你知道你的商品價格為什么比京東高嘛?誰能列舉出使用廠家促銷員的十大好處?我能列舉出十大壞處,信不信?
美國賣場營業員少,沒有促銷員,為什么,想過沒有?
美國看上去電子商務沒有中國發達?那是美國招不到每個月4000RMB騎著電摩托滿大街跑的快遞員。
以后人力成本還會更高,參考下我以前的博客《如何控制賣場人力成本——多上設備少用人》。
時間不多,篇幅有限,不能一一道來,總之,大賣場要不斷革新,也會有春天。
更多精彩文章,請看:http://www.ncc-hk.com
順便知會大家,納爾森今年工作已經很滿,加之銷售高峰到來!我寫東西的時間越來越少。給讀者和各位約稿朋友道個歉!
納爾森(香港)商業管理有限公司 張青山
TONYPOOH- 該帖于 2015-1-11 20:03: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