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阿里一手主導創造的電商消費節雙11已落下帷幕,阿里再次交出了極其漂亮的成績單,571億;相比2013年“雙11”同比增長62.9%,對于上市阿里而言這個成績單成色十足,阿里的股價或將繼續堅挺(當然傳說的結果好像剛好相反,真鬧不清楚國際資本的思維模式)。
阿里平臺雙11成交同比強勁增長,這是預料之內的事情,但超過60%的同比增速對于資本及市場而言還是一個驚喜……2014年的中國“電商江湖”因京東(整合騰訊兩家電商)及阿里先后赴美上市,并成功取得理想溢價而變得更加閃耀奪目。
中國的電商江湖,強者恒強,已成絕對的雙寡頭格局,阿里已達“獨孤求敗”的境界,就如馬云所說,現在的阿里登山喜馬拉雅,拿著望遠鏡都找不到對手,阿里的最大的對手只能是自己及未來不可預知的趨勢;若論成交規模將阿里已輕松的甩老二京東10條街。
京東2014全年銷售額撐死了接近2500億,而阿里2014年年則有望達2.5萬億……電商排名格局已打破了傳統產業中“老大的規模=老二+老三”的格局:在老大阿里面前,即使成功增肥,京東之于阿里就如渺小的“京巴”之于健碩的“藏獒”,懸殊之大,令人嘆為觀止…由于阿里的成績單實在是太好了,以至于老二京東從來沒有公布過自己任何1年雙11的戰果,在阿里動輒數百億的成績單面前,京東實在是不好意思拿數據來說事兒。
在綜合類平臺型電商的“喋血雙雄”時代,在美國很牛B的亞馬遜,在中國市場將繼續“遜下去”,至于“當當”或許已經再為如何出手絞盡腦汁,因為再晚了,可能就沒人要了,只有砸自己手里了。至于“聚美優品、唯品會、凡客”則早已明確自身定位,而“國美、蘇寧”基本只有看著京東絕塵而去,抱著線下實體門店網絡繼續過苦日子的份了。
電商已過“魚龍混雜、泥沙俱下,低價取勝”的混戰階段,“正品、平價、服務、便捷”正在成為電商核心優勢,至少各大平臺電商都在力圖樹造的競爭優勢。
始于2012年的阿里“弱淘寶,強天貓”策略,目前已初見成效,天貓已成阿里的當家花旦,而淘寶及大量的草根兒淘寶商家則事實上正在被邊緣化,即便如此但仍然難以根治平臺型電商可能的“假貨問題”;當然對于部份淘寶商家的“刷信用、售假問題、劣質服務”阿里表現得非常強硬……因為信用是電商的生命線,馬云不能容忍壯大起來的部份淘寶商家侵蝕阿里及整個電商的命脈。“假貨”問題一直是電商老二京東攻擊阿里的著力點。
2014,電商“移動端”元年,阿里、京東雙雙宣布移動端占比超4成。
京東牽手騰訊,迎娶“易迅及拍拍”,騰訊回報微信購物入口、QQ購物入口,搶攻移動端的戰役著實讓阿里嚇了一大跳,在騰訊的幫助下,京東移動端消費占比迅速攀升,據稱移動端占比已達4成,京東通過連橫策略成功巧取移動端。
阿里的移動端戰略始于收購新浪微博,但收效甚微;繼而強推“來往”,又一次“栽花不成”,然后又將“支付寶錢包”與部份手機廠商進行系統捆綁,并通過“支付寶”PC端操作的習慣轉移引導,阿里搶占移動端之心矢志不渝,努力終有回報,2014年雙11收獲頗豐,571億成交額,移動端占比42%。
2014年或許可以看作移動端購物元年,這簡直就是一個令人興奮的趨勢,隨著手機大屏時代的全面深入,4G的全面普及,移動端消費趨勢將越演越烈,人們24小時,隨時隨地消費正在成為一種習慣,向碎片化的時間及、各類生活場景、三、四、五線城市要效益,這才是電商對實體零售最致命打擊;移動端購物體驗的優化及移動端購物習慣培養將是電商走出城市進軍更為廣闊的農村市場的強力推動器。
中國電商體驗正在由“低價”向“便捷”進化,由“雜牌混戰”向“品牌化”進化,當下還在討化電商優勢在于“低價”與“真假”已經過時,電商的魅力在于全面打破了商家及消費者“時間、空間”樊籬,生意與消費的快樂變得觸手可及,無處無時不在。
伴隨電商移動端裝機量的快攀升,大屏手機全面普及,4G網絡高速廉價優勢的發揮,物流網絡進一步下沉至農村地區,移動場景支付漸成習慣,全民網購的增速還將繼續保持每年20%以上的超高速復合增長,或許3年之內電商在社零總額的占比有望提升至20%,實體零商的進一步衰退勢在必然,會有更多的“傳統百貨及大賣場”淪為移動互聯商業時代的“恐龍”或關門或轉型。
中國商業市場,得移動端,得天下! (謝尚偉,2014年11月13日于江北)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商業這點事兒》,xsw791011,分享推動進步)
- 該帖于 2014-11-13 11:44: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