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網消息:世邦魏理仕公布了其首次亞太地區消費者調查結果,調查涉及亞太地區11個主要國家的11000位消費者,內容包括受訪者的購物方式和地點、對購物體驗的看法和評價,以及對未來本地區購物的展望。此次調查發現,亞太地區的消費者對整體購物體驗有著較高的期待,包括更完善的餐飲設施和更大的店面。在日新月異的市場變化中,迎合消費者偏好量身打造購物場所對零售商的成功至關重要。
研究表明,亞太地區的消費者有著十分相似的偏好,即在所有年齡段的消費群體中,可負擔、清潔和安全都被排在各種因素的首位。同時,便捷性需求也應受到商場業主和零售商的關注,因為消費者們認為交通便利和停車場也十分重要,特別是免費停車,約80%的受訪者傾向于前往30分鐘內能到達的地方購物。
“來自消費者的關鍵訊息非常明顯−−業主和開發商應滿足他們的基本需求,除價格之外,他們還注重清潔、便捷和安全。只有達到這些最基本的要求,購物中心經營者才能幫助消費者將注意力集中于零售場所的主要功能即購物。”世邦魏理仕亞太區研究部董事許育誠說。
報告也顯示在次級區域和次級消費群體中存在一些重要的文化差異和偏好。例如,包括大中華區、東南亞和南亞地區在內的新興零售市場的消費者,對整體購物體驗期望較高。而在成熟市場,如北亞和太平洋地區,消費者更重視購物的便捷性,而非整體購物體驗。
“相對小型購物中心和商業街而言,中國有66%的消費者更青睞大型購物中心。這也證實了該地區的消費者高度重視整體消費體驗以及大型購物中心提供的多樣化服務。”許育誠表示。
另一方面,低收入和年輕消費群體更偏好本地的主流商業街,22%的中國受訪者喜歡在較小規模的購物中心消費。
世邦魏理仕認為小型購物中心仍有未來。世邦魏理仕亞洲零售品牌代表負責人喬斯稱:“如果它們想取得成功,就必須對其所在區域的消費者進行深度分析,做出合理的價格定位,并考慮將重點放在食品和小區服務的業態組合上。”
新興零售市場的消費者報告稱,在過去三年里,消費者所在區域的購物中心已經有了顯著的改善。這些改善旨在為消費者提供一個更全面完整的“娛樂零售體驗”。“娛樂零售”模式能夠增加客流量,延長購物者在一個購物地點逗留的時間,從香港以及最近新加坡多個購物中心的情況可見一斑。而一些新興市場,如大中華區、印度和東南亞,在這方面的發展尚有欠缺,其中部分原因就是過去十年中,購物中心建設的過速發展,催生了許多管理不善及定位不當的商場。
“雖然傳統實體模式的發展前景仍然樂觀,但購物中心的經營者們必須要警醒地意識到網絡購物所帶來的挑戰。調查中80%的受訪者稱將繼續經常(或更多地)在實體店消費,而85%的受訪者稱他們也會進行網絡購物,其中的一半還表示他們未來在網絡上的消費會比現在更多。亞太地區消費者對網絡購物的應用正在激增,因此為了繼續保持競爭力,甚至是最終為了繼續存活,零售業業主必須將這一平臺納入他們的整體銷售策略中。”喬斯表示。
“購物中心的業主必須了解新興零售市場的發展趨勢、科技的進步和消費者行為的變化等。為了與網絡零售市場相抗衡,業主必須開發新鮮而富有創意的方式來了解和接近消費者。”世邦魏理仕亞洲區商業服務部執行董事史柏松再次強調。
2.創造簡單有效的應用軟件(Apps)——購物中心的應用軟件是一種收集消費者數據的有效途徑,但在驅動消費者參與方面往往由于管理不善而收效甚微。業主必須與軟件開發商合作,找到吸引消費者的創新途徑,例如提供特價和舉辦比賽等一些激勵手段。
3.打造自己的品牌—— 在影響購物體驗的各項因素中,受訪者將娛樂設施和商場活動排在相對靠后的位置。但是,世邦魏理仕堅信,這些要素對于確保長期競爭優勢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這是一種留住消費者,最大程度延長消費者在購物中心的駐留時間,進而增加銷售收入的有力工具。
本調查定位
本次調查是以網絡問卷的形式完成的,因此該結果反映的是這一重要且快速發展的新興人群的消費行為,不能完全代表網絡普及率較低區域的消費者行為。本次調查針對的是非食品類(例如衣服、鞋包和首飾等)的購物行為。
亞太地區平均值
每個國家占同等比重
國家分組
大中華區:中國大陸、香港和臺灣
北亞地區:日本和韓國
太平洋地區:澳大利亞和新西蘭
南亞地區:印度
東南亞地區: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