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僅是沃爾瑪一家企業,這同時也標志著所有企業未來都將經歷這樣的過程,并非危言聳聽的說法是:一個中層管理者的噩夢時代已經開啟。
日子都不好過,不如幸災樂禍,作為以全球零售業老大的身價進入中國市場的沃爾瑪的一舉一動,當然就更受關注,再加上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以目前信息傳播渠道的扁平化,裁員一事幾乎是“秒”遍了業界――真的可以用“秒”來計算。
從VP到中層管理者,有媒體報道稱一共裁員118人。沃爾瑪的聲明中承認了“20多個中層管理崗位將受到影響”,對于其他傳聞中還將被裁的近百人,沒有提供太多的信息。僅僅在聲明中強調:根據顧客和市場的快速變化,我們持續在對業務進行變革,部分工作崗位變化和架構調整是變革過程中簡化業務流程的必經階段。我們很遺憾不得不采取這些措施。
很多人得知這一消息的直觀感受是:沃爾瑪中國市場真的不行了。這種觀點有一定道理,但卻有些一廂情愿。我倒更認同一位零售業同行的觀點:當年狼來了,如今狼也要過冬了。因為冬天不是專供給某一個企業的,這個行業的所有企業都不例外。沃爾瑪也在進入深度調整期,但卻不代表它在中國市場已經玩不轉了。
換句話說,大家的日子就過得都比沃爾瑪好嗎?
值得玩味的是沃爾瑪聲明中的一些措辭,比如“業務變革”,“簡化業務流程”,“必經階段”。我相信這份聲明經過沃爾瑪高層的親自審核,不僅措辭謹慎,用語上也非常講究。尤其是“很遺憾”與“不得不”,已經非常清晰地表明了態度以及未來還將有類似措施的必要性。
從自身業務發展而言,沃爾瑪對中層管理人員的裁減不會對業務有過大影響,甚至步子還可以邁得更大一些。因為,很大一部分中層管理人員除了增加管理上的層級、給予內部員工晉升的機會等,根本起不到其他太大作用,或者說其需要起到的作用早已完成。
如果你不相信,不妨看看目前披露出的被裁掉的員工:高級采購總監:胡弋、卓永翔、王晉進;零售增值:王海濤;自用品采購總監:劉燕;財務預算總監:沈紅平。這些總監級人員以及總監級以下人員,都還設有助理以及經理和具體的業務員工,從精簡部門業務流程和壓縮人力成本的角度出發(采購上沃爾瑪一直在變革),這些中層管理者(沃爾瑪中國VP以上才算高管)的存在已無必要。很簡單:他們是具體業務的執行者?還是戰略上的把關者?很顯然,他們不會去做具體的業務執行,而戰略上,一個高管就可以把好幾塊統管起來。那么,他們繼續存在的意義何在?
近日一項名為《2030年工作和工作場所》的報告顯示,技術毀掉的職業已經超過了其創造的職業。預計未來10至15年間,客戶服務、加工及中層管理等工種將消失。這份報告還指出,隨著人工智能對商業的不斷改變,到2025年,有近50%的現有職業將完全多余。
且不說這份報告的預計是否會成為現實。但是,相信很多企業一直都面臨著這樣的問題:總部機構臃腫,人浮于事。而大量的中層管理人員并不能為公司帶來符合預期的價值,更多是在做對上與對下的溝通與協調,在有些部門,這有助于提高效率,但大多數部門多出的這一層級,表面上看似乎流程更加順暢,隱性的溝通成本實際上不減反增,導致執行力大打折扣,“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句話用在一些中層管理人員身上有時候非常貼切。另外,中層管理者容易成為部門利益博弈的籌碼,滋生公司政治,導致效率低下,甚至給公司發展造成損失。
扁平化的管理組織+智能技術的應用確實會讓很多管理崗位變得多余。無論是從人力成本的角度考慮,還是從管理效率的角度考慮,削減中層管理崗位對企業未來發展而言都利大于弊。當然,不是所有中層管理職位消失,而是企業需要大幅減少中層管理人員的崗位配置。
如果判斷沒錯,沃爾瑪未來除了對總部一些不必要的中層管理崗位進行調整,各個大區和門店的一些管理崗位也同樣會開始精簡。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不僅僅是沃爾瑪一家企業,這同時也標志著所有企業未來都將經歷這樣的過程,并非危言聳聽的說法是:一個中層管理者的噩夢時代已經開啟。
對了,《2030年工作和工作場所》的報告還強調,未來排擺放辦公桌的工作場所將變得完全多余,這不是因為不符合實際用途的需要,而是因為需要本身已不復存在。
本身已不復存在――這句話對企業大多數中層管理者而言,同樣適用。那么,大量依附于企業生存的中層管理者們,你們準備好被裁了嗎?
(來源:微信公眾號【壹說】 作者為《中國連鎖》雜志主編 陳岳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