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日本國內的社會環境出現了三個趨勢,這些趨勢對于我們國內的實體零售企業發展能提供很多借鑒和思考,主要表現為:
1、日本以前高速發展的后遺癥嚴重,年GDP平均增長率約在1%以內,從趨勢來看,拉動日本經濟“三駕馬車”都很難跑動。
2、人口向大城市遷移,中小城市和村鎮出現了人口因遷移減少的想象日益明顯,很多村鎮出現了“空城”的現象。
3、老齡化加速和日本青年一代晚婚及大量丁克夫婦出現,人口老齡化和少子化現象日益明顯,帶給零售行業新的模式調整。
A、結合日本出現的第一個趨勢:在我們國內也已經顯現,只不過我們國家是農業大國,農業的占比高,而日本工業化程度高,在趨勢上不像日本明顯罷了。中國今年經濟增長不在提增長下限,這也說明了國家調整結構、扭轉產能過剩的決心,對于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的“消費”領域來講是個利好的消息,大家也看到新一屆政府對于刺激消費所做的一系列大的舉措。這對于我們零售行業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遇,大趨勢是有利于我們零售發展的,現在的難點是我們的實體零售在電商和店商撲朔迷離中不知道是該邁左腳還是該邁右腳,不知道該用哪種類型的業態和模式去發展。這一點日本就不如中國,日本的零售市場已經嚴重飽和,增長空間很難挖掘。
B、結合日本第二個趨勢讓我們必須靜下心來思考人口遷移對我們實體店的影響。當前中國的社會正是處于一個大遷移密集的階段,中國城鎮化發展導致遷移出現了兩個方向:一、是人口從農村向城市遷移(去生活定居或者打工),中小城市向大城市遷移。這種空間遷移是顯性的、可衡量的,農村勞動力越來越少,村鎮人口也出現劇減現象;二、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多人生存和生活需求出現了由社會底層向社會高層遷移,有低質量生活向高質量生活遷移,大家越來越渴望更高質量的生活。
人口遷移現象給我們國內零售行業重要的啟迪是:
一、從投資本能出發,在鄉鎮和二三線城市開店時,一定要綜合考慮這一社會趨勢,物業以及大的硬件投入一定要考慮清楚,要考慮投資回報周期,特別是在鄉鎮市場開店,商品質量和價格是決定我們致勝的關鍵,切忌在高大上方面做過多的投資,否則會影響到資金回報率。
二、生活水平的遷移,使我們零售發生巨大變革;日本零售業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我們現在正在經歷的正是日本之前已經發生的。日本零售業經歷了上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這么一個大淘汰的階段,這個階段就是所有的零售同行在比拼價格,發動價格戰已獲取生存權,即便你是零售前三甲,如果不犧牲毛利,不拼價格,同樣也會被淘汰。所以我們今天發生的關店,轉讓、兼并這一系列現象其實正是拉力大賽所得到的果而已。
當前日本零售業經歷了價格大戰以后,已經開始回歸到個性化和特色化發展的道路,大家不再通過價格戰來維持客流,而是通過高質量的商品、個性的陳列、特色的促銷、優質的服務來吸引客流,注重客群質量,以此來提升顧客生活質量,讓顧客通過來店消費找到一種社會滿足感,從而提升顧客購買力,這也是電商所不能及的,所以我們也很欣喜的看到我們一些有長遠的眼光的企業家開始在做這一方面的嘗試,不但要做到形似更要做到神似,在這一點樂城給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
C、中國人口已經進入了低成長時代,人口老齡化,少子化時代來臨,有統計預計到2030年中國65歲老人將達到3.5億,小家庭化和空巢家庭越來越多,老年人的生意如何去做?老年顧客的消費特點盡管客單價低,但是購買頻率高。如果這個市場你不想忽視,最好的辦法就是采用適合老年顧客的消費特點,購物方式,包括每一個服務細節都體現出老人的關懷,隨著電商的發展,最需要解決“最后一公里”的首先是我們的老年顧客,便利性與及時性對他們來講是那么重要。
日本有70%的顧客選擇在便利店購買速食快餐,所以在日本國內的便利店,以7-11做的最棒,每個門店都會為消費者準備上百種速食快餐商品,品種豐富,口味和規格完全考慮到男士、女士和兒童等不同年齡段的需求,可謂精工細作;提供網上預定上門送貨和代送業務可謂快捷方便,這對國內的零售業,特別是便利店發展轉型提供很多借鑒。所以大賣場、便利店和電商的有機結合會造就一個無縫的購物立體,這就是為什么在日本零售前10名,有四家是便利店企業的原因。便利和個性化的服務會成為我們實體零售的最大賣點。
縱觀日本社會發展對零售業的影響,我國零售業更要把握住中國社會發展趨勢;不但做好門店商品、價格、服務、店面陳設等前臺創新,更要提前做好在供應鏈、人力、財務、零售技術、組織和戰略等方面的后臺創新。因勢而變,早做規劃,讓我們的零售業更健康的發展。
ben_cheng- 該帖于 2014-12-6 11:30: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