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18.5\19.7\20.8\21.7\22.3\24.6\25.7\26.4\27.8\29.5\31.5\33.4\35.6設定價格太多,
不如改成:18.8\24.8\28.8\35.8 十四個價格集約成四個從顧客方面看簡明易懂.
大膽運用價格亮點
19.8\24.9\34.9\39.8\59\等價格亮點凸現出來,尤其促銷期間采用價格亮點,銷售就會上去.
要重視價格幅度,即價格帶
價格設定要以顧客需求為核心
例如19—98元是一組價格帶,如果設定19—198就不合適.
價格帶設定的目的: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
案例分析:燙衣板價格帶:48-55-58-169
被子價格帶:63----558
成本導向定價法
零售商在進貨成本上順加或倒扣一個固定的百分數。
簡單,有贏利,缺乏靈活性,往往與顧客期望值偏離較大。
適用:用于新商品引進時的加價或用于顧客對價格不敏感的商品定價上。
第一種順加:零售價格 = 進價 × (1+加價率)
例如:一個商品進貨價為25元,加價率為30%,售價為:
售價 = 25 + 25 × 0.25 = 31.25元
第二種倒扣:零售價格 = 進價 ÷ (1-加價率)
例如:一個商品進貨價為25元,加價率為30%,售價為:
售價 = 25 ÷ (1-0.25) = 33.3元
競爭導向定價法(需求取向法):
基于顧客能接受或期望的價格基礎上制定。
靈活,不固定,復雜,與商家的期望值偏離較大。
多用于顧客對價格較敏感的商品或競爭力強的商品的定價上。
每周市調,周四調價,隨行就市,上調、下調等
目標利潤定價法:
在確定獲得目標利潤所需要的商品價格
利潤固定,零售商的理想價格,變動小。
多用于自有品牌及非敏感的商品定價上。
成本導向定價法的第一種方法,盡量不要采用
不利之處:1、談判時錯誤地計算導致成本的升高
2、定價時,損失公司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