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最好的時代
這是個最壞的時代
我們正在飛向天堂
我們正在跌落地獄
狄更斯的這段描述也許正是中國零售企業老板們當下心情的寫照。
零售為王的輝煌圖景還未過去,許多零售企業家還在媒體的鎂光燈下沉醉,一系列危機的信號已開始浮現。
首先,經濟結構性矛盾的凸顯使得零售企業面臨著增長和盈利的雙重難題。
傳統實體零售企業依托時代背景在過去取得了近三十年的高速發展,但在未來,宏觀經濟形勢的不確定、高通脹背景下日趨降低的消費意愿、傳統市場的飽和以及新型零售模式的沖擊,將逐漸使整個零售產業回歸到常規增長時代。同時,隨著土地政策改革與分配政策改革的逐層推進,在零售企業運營成本中占據較大比重的土地成本與勞動力成本也在日趨上升。據統計,2011年連鎖零售企業租金成本與人工費用分別同比上漲10%與26%,這對平均利潤率長期保持在1%-3%的零售企業已經造成極大的挑戰。銷售增長乏力與成本不斷高企,零售企業正面臨日益嚴峻的盈利難題。
其次,消費的個性化、細分化、兩極化和理性化使得零售企業滿足客戶越來越艱難。
隨著消費者的日益成熟、社會價值觀的日益分化、中產階級的崛起以及80后90后逐漸成為消費主流,消費需求與消費行為的個性化趨勢日益增強。價格、服務、便利、體驗、一站式等消費細分價值日益成型。而在多數消費品領域,正呈現愈加明顯的趨優或趨低消費的兩極化趨勢。同時,消費者權利保護意識的蘇醒與技術的突飛猛進,正使消費者成為購物專家,消費日趨理性。消費需求多維度、多層次的升級,讓客戶越來越難以被滿足,也將給零售企業的運營帶來全方位的挑戰。
最后,不斷涌現的競爭對手和日漸復雜的競爭格局使得零售產業的未來越來越難以把握。
網絡零售、電視購物、新型品類殺手等新興業態不斷涌現,并且展示出迅猛的發展勢頭。尤其是網絡零售,在中國獨特的零售產業格局下,更可能脫穎而出,復制移動電話的神話,成為未來零售的主流(在中國固定電話沒有得到普及的情況下,移動電話率先普及)。在消費者需求升級的牽引下,超市、大賣場、購物中心、便利店等傳統業態紛紛加快了創新步伐,而多業態之間融合的趨勢也已明顯顯現。在未來,零售產業的競爭將更為深化與立體,未來的產業格局似乎也越來越難以把握。
宏觀經濟形勢的不確定與產業環境的復雜化,將使得習慣了順風飛揚的零售企業在未來面臨更強的經營風險,成功的難度加大。在過去,企業只需依賴關系和機遇,完成優勢區域卡位占地,憑借中國零售企業自創的占據供應商資金的“類金融”模式或者聯營占據絕對比重的“類地產”模式,便可將企業經營風險降到最低,實現企業盈利,并逐步放大企業規模。而隨著競爭的進一步深化,僅通過“占地圈錢”實現增長的時代已經結束。在未來,企業要在競爭中取得差異化優勢,獲得長期成功,更需要通過對外部環境與內部資源能力的系統梳理,明確核心定位,提供獨特價值,并完成對價值提供模式與企業能力的全面重構,繼而合理地設計企業發展節奏。企業唯有從過去簡單的資源與機遇依賴型增長模式轉型為戰略驅動的價值成長模式,才能在風雨不斷的未來商海中脫穎而出,成就零售產業的未來領袖。
定位重塑
通過剖析產業趨勢與當地市場環境,明確業態定位。如是定位于超市還是大賣場,是購物為主的百貨還是兼購物、娛樂、餐飲、休閑為一體的購物中心;百貨公司,是定位于奢侈百貨、時尚百貨還是平價百貨;便利店,是定位于社區型便利店還是商務區便利店,是商品型便利店還是服務型便利店……
以業態定位的明確化為基礎,繼而實現顧客人群與細分價值定位的明確化。消費價值的多元化與細分化,已經使零售企業想要滿足所有的消費者需求成為不可能。同時,在高度同質化的競爭中,也唯有通過針對細分人群提供獨特價值才能讓企業取得差異化的競爭優勢。如美國知名的零售企業沃爾格林,定位于做“最好、最便利的藥店”,通過創新各種便利、高價值的產品,以及諸如開設免下車購物窗口等服務,賺取可觀的客單價與單客利潤,再加上良性的規模擴張,最終成為了全球最大的食品與藥品零售企業。
從同質化的定位轉型成為細分人群專屬的“專家型整體解決方案”,是未來企業取得長期競爭優勢的核心。
模式再造
圍繞核心定位,從過去簡單的“類金融”或“類地產”的占地圈錢型粗放運營模式與擴張模式,轉型為系統化和差異化的創新型商業模式——包括商品(服務)組合的設計、價值提供模式即價值鏈模型設計、創新型的盈利模式設計等等。沃爾瑪通過塑造全球最強的供應鏈體系,成為了世界規模最大、經營品種最齊全、價格最低的零售之王。7-11通過精細、創新的商品與服務組合,以及基于定位的獨特選址模式與區域集中開店策略,成為目前規模最大的便利店連鎖企業。英國ARGOS通過顛覆傳統零售思維,以強大的供應鏈和物流系統為支撐,通過由無體驗實體店、網絡商城、產品目錄冊與電視購物構成的復合型渠道,打造“虛實結合”的經營模式,成為目前英國最大的商品零售商……
以核心定位為起點,完成對商業模式的創新與再造,是企業取得持續競爭優勢與盈利能力的關鍵。
能力重構
過去蓬勃的商業環境與產業增長勢頭,讓國內零售企業過于陶醉在規模增長的喜悅之中。對企業外延式擴張的過度關注,使多數企業忽視了對自身精細化能力的培養。過去企業的實質發展,主要依賴于企業家個人的關系、膽略或眼光,而未來的競爭更多的將是企業間貫穿各個價值鏈環節的系統能力平臺的競爭。如企業的采購能力、商品管理能力、店面運營能力、品牌營銷能力、供應鏈管理能力、成本控制能力、風險控制能力等等。
通過實施組織基因工程,進行精細化組織能力的系統培養,打造強有力的系統競爭平臺,是企業獲得長期成功的基礎。
節奏重設
從過去依賴企業家個人魄力、意愿與機遇的隨機發展,轉型為按照從系統戰略出發、嚴謹務實的明晰的節奏成長。通過準確地把握企業發展節點與速度,排除戰略落實過程中的種種干擾,有效降低企業運營風險,使企業在戰略方向指引下,始終走在良性、健康的成長道路上,實現企業的持續發展。
中國零售產業的未來雖然充滿著不確定性,但挑戰和機遇總是一對伴隨的姊妹,零售企業家們只有走出過去成功的余輝,直面產業裂變,成就不斷創新的新模式和新平臺,才有可能實現再次的輝煌,進而奠定未來的領袖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