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價格-成本”2015零售回暖的式子題
面對零售業競爭激烈的局面,2015年我們將如何應對,如何將我們的業績持續的回暖或顯著改善,這或許是眾多零售業在2015年度計劃里的重點吧!
但不管我們引入多么先進的管理模式,還是線上線下捆綁博弈,深入推進“降費用、增效益”將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永恒主題。
我們該如何解讀“降費用、增效益”呢?一位日本著名企業家在他的著作中是這樣寫的:
過去是商品價格=成本+利潤,也就是價格是我們企業說了算的,只要制定一個盈利的價格,當然就是銷量越大收益也就越大了。
現在商品價格是市場決定的,這樣上面的公式就成了:利潤=價格-成本,也就是說企業利潤的多少取決于成本的大小。只注重銷量而不關注降低成本減少浪費,這就是有些企業為什么銷量上去了,收益反而降低的原因。
由此可見“降費用、增效益”遠比“提銷售、增效益”重要和可行的多,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那么怎樣才能降低成本,減少浪費呢?
在這方面我個人認為沃爾瑪給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或許目前眾多企業已經在實行):
供應商在給沃爾瑪供貨時通過電子數據交換來開具發票,并且在60天內會收到支票,它銷售商品的基本戰略是收貨、銷售,然后支付買主。也就是說沃爾瑪在沒有支付支票前就接手和出售商品了。
據了解,沃爾瑪的利潤來自兩部分,一是靠最初階段里艱難的買賣談判,二是公司在控制和減少花費方面的不斷關注。支出這一項只占沃爾瑪銷售額的1%,這使沃爾瑪在定價方面具備了很大優勢,可以在保持強勁利潤率的同時把商品賣到相對較低的價格。沃爾瑪還致力于“高價值”自貼標簽產品的研發。
自貼標簽商品費用低、利潤高而且銷量大。因此加大規模自采、切單定制,同時加大自貼標簽商品的研發力度,都將是我們降低費用,獲取利潤的手段,從強化管理做起,提升毛利空間,從細微之處入手,挖掘節約潛力,或許這樣2015年零售回暖的日子就在眼前。
[email protected] 該帖于 2015-1-16 14:11: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