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的對話其實是一個段子,但據說作此回答的人是一名00后的移動互聯網專家…我想這就是移動互聯網時代。
微信公眾號=企業的營銷+媒體+客服平臺.
文/吳明毅
開題之前,先道一句抱歉:因為最近確實非常忙,忙到沒有時間著筆,更確切的說,是忙到靜不下心,也許這就是‘舍得之道’,我相信,付出總會有所回報。也希望你我亦能‘小別勝新婚’,雖短暫別離,但卻從未疏遠。所以,本輯,我也拿出點可以說是我壓箱底的干貨與大家分享,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本輯我想談談關于微信公眾號的一些運營經驗與反思,我想這些絕對可以用‘干貨’二字來形容,因為不知不覺間,我與微信公眾號結緣已兩年多了,這其間的璀璨、情懷、理想、平淡、落寞與無奈只有做的人才知道,而這些點點滴滴又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大潮逐漸被湮沒著、重復著,形成了一股又一股的思潮、而后又重歸于平靜…而我們呢,既是局中人、又是看客,就像開題中的對話一般,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對于‘干貨’二字,我是這樣理解的:只有分享通過自己長時間實踐得出的經驗,那才叫干貨,如果沒做過亦或是初學乍練,那么即便說得天花亂墜,那也只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空中樓閣而已。所以,既然要談‘干貨’,那就要用事實以及數據說話。
圖名:干貨(摘自網絡)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要想深入探索一個事物,首先要明白Ta的前世今生。所以,我想先和大家探討兩個問題:“我們為什么要做微信公眾號”以及“怎么做我們的微信公眾號”。我想這兩個問題的答案也許是老生常談,并沒有什么難點與新意,可是卻是最為重要的,我們總愛忽略那些看似簡單實又重要的問題,總是忘了那句‘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至江海’…
這是一個看似很簡單實質卻又很復雜的問題,因為這與開題前的對話涵義相似‘這我們怎么會不知道呢?我們天天在做微信公眾號嘛!’但其實不然,雖然當下各大企業都在做自己的公眾微信,但真正明白自己為什么要做公眾微信號的其實真不多,大多只是跟風而已,‘我有,只因他們有’,而也正是因為這樣的觀念致使微信公眾號逐漸淪為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產品,未能發揮出其真正的價值與作用,那么微信公眾號的價值與作用究竟是什么呢?
微信公眾號的前世今生
對于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看的:首先,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大眾對于信息的接受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媒體從前的‘二次分發’模式已不再成立,與之相對應的是交互平臺暴增與傳統媒體掌控力的極速下滑,讀者也從之前的‘給我什么,我看什么’的被動閱讀轉化為當下的‘想看什么,就看什么’的主動閱讀方式,每個人都成為了其中的一環,而這里面最重要的一環不再是所謂媒體,而是用戶,因為‘用戶說你行,你就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而這,也正暗合了市場經濟的主要規律。
由此,媒體業的‘主流換擋’悄然爆發,霎那間,傳統媒體迅速摔下了神壇,在大眾的主觀印象中不自覺的被劃分到了‘老的、舊的、過時的’這一隊伍,再加上傳統媒體受到的監控更嚴厲、互動性與時效性差等因素的影響,使大眾愈發遠離傳統媒體了。
另一方面,傳統媒體面對市場環境的突變,更是措手不及,那些老牌、有政府背景的大媒體還能憑借威懾力及背景優勢暫時穩住陣腳,而其他的那些傳統媒體就沒那么幸運了,茍延殘喘尚屬幸運,‘關張大吉’更見怪不怪了…但即便是那些暫時穩住了陣腳的傳統媒體,也因為生存的壓力,不得不擴大的廣告的版面與占比,所以,頭版被土豪廣告包養已屢見不鮮、不足為奇了。
而這對于企業而言,既是好事又是難事。‘好事’之因不言而喻,不做贅述;而為什么稱之為‘難事’呢?因為企業無法像從前那樣將宣傳打包給媒體就可以高枕無憂了,而是要比媒體更了解用戶,要想方設法將自己想要傳達的內容通過各種渠道傳達給有效客群,這也使媒體業迅速從‘寡頭時代’進入‘諸侯割據時代’,一番亂戰、你家唱罷我登場,好不熱鬧。
可是熱鬧歸熱鬧,雖然各家都吹得天花亂墜,但沒有一家的效果能比得上幾年前的半版報紙,久病成醫的甲方們也逐漸被練就了一雙金睛火眼,甚至比大忽悠還能忽悠,恰在此時,微信公眾號破石而出,借助‘親爹’的超級優勢,迅速血洗各路諸侯,大有一統之勢…因此,原本各有依仗的企業面對如此行事,紛紛倒戈,迅速抓住微信拋來的橄欖枝,開始打造自己的微信公眾號。
1基因好(根正苗紅)
以前曾經談過所謂‘基因論’,即每個企業其實都有與生俱來的基因。而騰訊的基因是什么呢?溝通,而溝通是人類最基本的生理與心理需求,所以人能了卻七情六欲,卻不能不溝通。因此,騰訊做微信那是‘合情合理’,理當‘順風順水’,而阿里做來往卻是‘顛覆之作’,必然‘一路荊棘’。
正因為緊扣溝通這一屬性,微信得以迅速打開并占領市場,用戶數迅速突破6億大關。更重要的是,因為溝通,所以使得微信極具黏性,用戶習慣分分鐘培養完成,逐漸演變成為‘器官中的器官’。
騰訊·黏性(摘自網絡)
2開放、免費(顛覆逆襲)
在這個時代,免費已經不是新聞,這個在從前只要出現就能產生爆炸性效果的詞語在當下已經逐漸變成爛大街的俗語了,什么免費都見怪不怪了,但……除了媒體。隨著CPI以及通貨膨脹的不斷高漲,漲價已經不算是新聞了,火箭蛋、豆你玩、姜你軍…咱中國老百姓什么沒見過?但也不得不承認,除了漲價也有降價,就好像當下的油價,一路飛降,這也間接證明了價格與價值、市場逐漸掛鉤了,這是好事,緊俏才漲價嘛!
但是媒體資源卻不然,不管年景如何,每年必漲,所以當微信推出了這個免費的媒體屬性平臺時,立刻一呼百應,各路大神、磚家、聯盟橫空出世,電光火石間,我國就涌現了一大批思想家、文學家、戰略家、演說家…而由于Ta們的竭力站臺高呼、各類培訓課程井噴而出,使企業們賽跑式的投入了微信公眾平臺的懷抱。但Ta們最終也逃不過‘鳥盡弓藏’的結局,被逐漸折疊、奚落、遺忘、消失……而這也正是開放的力量,正是由于開放、所以才能夠百家爭鳴。
內涵圖·傳統媒體之殤(摘自網絡)
微信公眾號的價值
綜上所述,微信公眾號的價值與意義主要有以下六點:
1、微信的根本屬性是溝通:
打開率高→曝光率↑;
2、微信是強關系(朋友/親人):
關注度↑→傳播度↑;
3、微信朋友圈設計:
交互性↑→碎片時間占用率↑→曝光率↑→傳播性↑;
4、微信公眾號的訂閱式設計:
細分度↑、主動性↑→需求↑;
5、轉發分享+朋友圈:
擴散↑、病毒式傳播↑;
6、微信公眾號的‘一對多’模式:
客服屬性↑。
因此,企業需要微信公眾號,所以,企業更要懂如何運營微信公眾號。
到此您已經看了3000余字了,按移動互聯網法則—您應該已經開始煩躁了,所以,這輯就到這吧,咱們下輯,繼續順嘴胡說、吳話不談…
下輯:講講我的微信運營經
版權聲明
“吳話不談”所有文章均為原創,版權所有。感謝分享!如欲轉載,請事先聯系(微信號:mingyi-b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