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一些QQ群中,有一類網友很興奮,在各個QQ群中,邀請網友與他們一起“打獵”,而“獵物”就是超市一些過期物品等,趁“3·15”賺上一筆。記者昨聯系到一位職業“超市獵人”,他向記者揭露了一些行業內幕,稱今年外地來揚的“獵人”減少。
網友反映
群里不斷有人邀網友“打獵”
“3·15了,有沒有一起去"打獵"的?”昨日,在一些QQ群中,有網友在群里邀請網友一起在3·15當天去“打獵”,而他們的“獵物”,就是一些商家的假冒偽劣、過期產品。
市民彭女士說,她一天被邀請了3次,都是邀請她前往一些超市等場所尋找一些涉嫌假冒偽劣、過期等產品,購買后進行維權。
記者在一些QQ群中發現,確實有一些“超市獵人”在曬自己的“打獵”經歷,邀請網友和他們一起,去打擊一些商家的售賣假冒偽劣商品等行為。“明天我打算去超市打獵,有興趣的嗎?很簡單,買過期的商品,后面你們懂的……”一網友在QQ群中稱,一個果凍5元,如果發現過期了,可以數倍索賠。
“獵人”自曝
高手每年能賺到幾萬元
昨日,記者通過聯系上一位職業“超市獵人”楊洋(化名)。他向記者自曝了一些行業內幕。
“我入行3年了,一次都沒失過手。”楊洋介紹,“打獵”的手法比較簡單,首先要熟悉消法等相關法規,如買什么樣的商品可以快速成功維權;其次,“獵物”要選擇一些大型超市及商家,這樣索賠較快。
“手法過于簡單,很多人覺得有利可圖。”楊洋表示,幾年前,都是一些外地“超市獵人”來揚“打獵”,但今年外地來揚的“獵人”少了,基本是當地的“獵人”,這可能與一些超市防范應對加強,而小超市索賠較難等有一定關系。
自曝中,楊洋表示,他認識的那位高手,每年3·15前后都能賺到幾萬元,而現在,不少高手都去暗訪暗查造假小工廠,靠舉報等繼續打假。
律師說法
職業“獵人”非人人能干
在楊洋看來,外地“超市獵人”來揚減少,至少可以說明一個現象,那就是揚州消費者的維權意識加強,令很多商家開始考慮規避被鉆空子。
“知假買假”是否涉嫌違法?昨日,記者就此咨詢石塔律師事務所的邵佳權律師,他表示,相關部門曾發布過解釋,職業打假人通過買假打假,雖然動機不純,但獲取“消法”支持;法院支持維權不是支持職業打假人個人利益,出發點是保護消費者利益打擊不法商家,職業打假人的行為有利對商家的監督和約束。
不過,邵佳權提醒,“超市獵人”不是人人都能干,這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巧,更需要懂得如何規避法律風險,有的人打假不成反而違法,最后“偷雞不成蝕把米”,那樣就得不償失。在邵佳權看來,國家應加大獎勵市民對銷售假冒偽劣商家的舉報,呼吁全民舉報,由專業的部門去調查和處理。
(來源:揚州新聞網-揚州晚報 記者 孟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