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2年開始微信大火,一時間不僅個人、企業,就連傳統媒體,業界大腕也開通了微信互動平臺。這一年各類的微概念被我們熟知,微小說、微電影、微刊、微群、微團購......總之2012年開始,一個微時代已經來臨了。有點突如其來的感覺,像是從天而降的“福”,如果我們接住了,我們便是各種亨通。如果接不住,那什么也不是。
在這個微時代,微博和微信已經滲透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切切實實地影響著我們和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關于他們的各種討論聲不斷,好像他們已經不是新浪和騰訊的戰爭,已經成了全民的戰爭。在這些討論聲中,筆者比較贊同的是這樣的一個觀點,微博更是一個媒體平臺,而微信則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社交平臺。簡單點說也很容易理解,微博在興起之初最大的優勢是以最快的速度傳播最豐富的信息,至今為止,評判熱門微博還是靠兩個數據,最大轉發和最高評論。而微信則是建立在qq基礎上的溝通應用,它更主要的溝通與互通。
如果說微博與微信最大的區別,應該是交流群體。微博通過各種渠道可能獲得百萬、千萬的粉絲,但是絕大多數的都是陌生人,所以要有一個讓他們都互動起來的內容不容易,要想形成互動很難。而微信不同,微信是建立在qq基礎上的,所以通過微信交流的人大多數都是自己認識的,是身邊親人、朋友,所以一句簡單的話就能引起互動。對于普通的網民來說,微博可以為他們聯系整個世界,而微信是為了和身邊的人交流生活。
微信最大的優勢就是通過語音實現了最大限度、最為方便的互動。而由于互動的人群是我們的熟悉的,也是在這個熟悉的圈子里不斷擴大的,所以使得微信營銷最重要的是做口碑。這里筆者就在說口碑營銷了,只說一點,口碑是極為重要的,不管是做產品還只做品牌,口碑傳播都是最重要的傳播方式之一。
微信有一個很好的功能就是群聊,是真的群聊,可以一大群人在不同的地方你一言,我一語的聊起來。如果它跟普通的聊天有什么不同,就是它可以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方式來佐證我們的聊天內容。比如,跟在姐妹淘中聊你新買的衣服,聊著聊,就會有有圖片過來了,就會把你購買衣服的網絡平臺發過來了,聊著聊著,很多人都購買了同樣的衣服。期待著下一次聚會或者群發近照等。對于微信分銷,關鍵不在于廣告宣傳,而是要在聊天中潛移默化的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