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上海自貿區的設立,商業新模式頻頻出現,進口商品的直銷模式就是其中之一,一些“門外漢”企業已經開始涌入這個業態。
2月8日,綠地集團宣布,美國、英國、韓國、澳洲四大海外直采中心揭牌,進軍“大消費”領域。盡管目前綠地旗下上海中山公園以及徐匯濱江正大樂城全球直銷中心的開業基于客流控制考慮延緩,但綠地集團從地產切入商業零售的意圖已十分明顯。
據新華網報道,根據綠地集團的計劃,其全球商品直銷中心將在2015年進入南京、蘇州、杭州、寧波、北京和武漢等地,5年內實現全國開業50家以上門店。
值得注意的是,同日,上海市外高橋進口商品直銷中心(DIG)旗下徐匯店已正式開業。記者昨日(2月10日)從DIG方面獲悉,其目前已擁有14家門店。據悉,放開加盟的DIG,合作方不僅有綠地,還有其他一些房地產商。“只要能認可我們理念,共同擴展市場的都可以成為合作方。”
在業界看來,目前零售業需要全球供應鏈來激活轉型,由于可復制性強,進口商品直銷這樣的概念適合全國推廣。綠地集團的跨界路徑符合發展趨勢,但受制于零售管理經驗、人才及同業競爭等問題,亦存在不少挑戰。
準備不足,上海兩家門店暫緩營業
2014年底,上海寶山區首家全球商品直銷中心正式運營后,綠地集團2月8日宣布進軍 “大消費”領域,其全球商品直銷中心和美國、英國、韓國、澳洲四大海外直采中心揭牌。與此同時,其位于上海徐匯濱江正大樂城的門店也開放營業。不過,原本計劃一同 “面世”的中山公園店,當日并未開業。
據《解放日報》報道,綠地全球商品直銷中心在徐匯正大樂城剛一揭幕,就受到消費者追捧,進口水果、水產、餅干和巧克力等產品柜臺前人頭攢動,第一個小時營業額就輕松突破10萬元。
綠地集團方面表示,希望通過海外直采中心,建立全球采購海外優質商品的直接通道,確保進口商品達到1.5萬種以上,占比超過80%,構筑價格和差異化優勢。
不過,有業內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2月9日開始,綠地的徐匯門店已經暫緩營業。據其表示,暫緩營業的原因是綠地全球商品直銷中心的消防安全行政審批尚未完成。
9日下午,綠地集團一位人士向記者表示,由于考慮到大人流的安全問題,其門店的開業確實已經延緩,包括已試營業的徐匯濱江正大樂城店以及還未露面的中山公園店“暫時都不開了”,超市的相關問題目前尚不接受采訪。
上述綠地集團人士表示,海外直采仍舊會按正常程序推進,“目前還在采購階段,海外直采涉及到商務談判過程以及大量的檢驗檢疫。”
他還表示,這些采購的商品未來將供應綠地所有可能會開業的門店,但目前還沒有具體時間點,要看后續推進情況,如果直采未來有比較好的市場,公司會打造自己的全球直銷中心。
事實上,綠地這一“全球商品直銷中心”模式并非其首創。
2014年12月,隸屬于上海市外高橋國際貿易營運中心有限公司的首個外高橋進口商品直銷中心自貿區體驗店試運營,而后一度受到消費者熱捧。在布局兩家直營門店后,DIG放開了加盟,綠地旗下的寶山店就是DIG的加盟店。彼時,綠地集團表示,該門店的開業是其實施大消費戰略的一個重要節點。
自有品牌與DIG會出現競爭
一名業界人士告訴記者,此前商品放在保稅庫并不能進行展示,目前作為第一步的政策開放,商品可以在自貿區內的保稅庫展示甚至銷售;而第二個突破在于,具備展示和展銷功能的地方不一定要在自貿區內,而產品在區外銷售的過程中,關稅和增值稅有可能是采用分送集報(分批出庫、集中保稅)方式進行月結。在他看來,對于商家來講,經營的商品沒有完稅,這部分的現金流就可以減少,給商家帶來資金壓力亦小很多。
資深零售專家丁利國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自由貿易的大背景下,怎么利用全球供應鏈激活線下零售業,這是中國零售業得以突破的一個路徑;綠地走的路子是比較正確的。一方面,進口食品的市場需求較大;另一方面,進口食品的價格還是偏高。對于目前不少看重進口商品直銷的企業來說,可以通過保稅節省財務成本,還可以結合跨境電商在稅收上獲得優惠政策以降低成本。
事實上,綠地集團已與上海跨境通平臺達成合作意向,海外直采商品可采用保稅網購的跨境電商模式,按個人行郵稅征收關稅,海外商品成本因此降低。
丁利國表示,目前,很多地產商都在考慮從招商進入商業。“以前直接進入商業的就只有百貨,但是百貨歸根到底還是招商,要進入到采購、經營這才是真正經營商品和品牌,這也是一個比較明顯的趨勢,地產商跨界進入商業領域。”
在業內人士看來,盡管DIG在進口商品直銷這一概念上算得上首創,但其并不可能壟斷這一市場,畢竟模式的門檻并不高,可復制性也強。未來,一旦規模相當,綠地的自有品牌同DIG之間最終會出現競爭關系。
對于同業競爭,DIG方面表示,其原則是專注百分百純進口商品,其合作方中也有競爭方,就看大家是否認可自己的理念,具體不便評論。
對于跨界的綠地來說,新業務的推廣也存在一些挑戰。零售是一個需要經驗累積的行業,丁利國表示,在這一方面,目前綠地的人才仍舊有些稀缺。“全球商品直銷中心”歸根到底還是經營進口產品,綠地集團未來如何同家樂福以及城市超市等具備實力的進口商品銷售商競爭還是一個問號,且綠地集團這部分業務的盈利也存在難度。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作者:王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