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商務部主導、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受委托組織起草的《購物中心等級劃分規范》(下稱《規范》)本月開始正式實施。據知情人透露,這個《規范》原本去年3月就要面世的,但是因為各種原因而“難產”,新修訂的《規范》跟原來起草時相比沒有太大的區別,但是由于其中的各類標準制訂得比較嚴苛,可能只有深圳、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的大型購物中心才有可能達標,因此申請“評星”是按照自愿的原則執行《規范》只起指導性的作用,不會強求各家購物中心參與評星工作。
國內購物中心實施“星級”標準
《購物中心等級劃分規范》本月開始低調實施,這讓國內購物中心行業終于有了評“星級”的準則。據南都記者了解,《規范》將我國的購物中心分為“四型二級”,其中的“四型”是指都市型、社區型、地區型和奧特萊斯型,然后在此分類基礎上,評定“二級”,即是“寶鼎級”和“金鼎級”,其中寶鼎級為達標級,是購物中心合格的起步級,金鼎級購物中心將在寶鼎級的基礎上產生。等級的評定與劃分主要從購物中心的業態與品牌、經驗與管理、服務與設施、誠信與和諧、安全與保障、環保與節能、信息與智能等方面出發,對購物中心經營品類、業態覆蓋、品牌占比、空置率、銷售額、客流、租金等進行評定。此外,等級劃分與評定采取企業自愿申報,凡連續經營一年(含)以上、建筑面積在1萬平方米(含)以上的購物中心均可向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等級評定機構申報。
對于《規范》在經營與管理方面的要求,有業內人士認為比較嚴格,因為很多標準都被細節化和標準化,這對于購物中心經營者而言是非常有壓力的。
例如深圳近年來不少購物中心都提出要打造社區型shoppingm all。如果這些購物中心要想獲得社區型類別“金鼎級”購物中心星級稱號,就必須在硬件和軟件上花大力氣去達標。在品類和業態覆蓋方面,要做到“覆蓋三個購物品類及業態以上、覆蓋四個餐飲品類及業態以上、覆蓋三個服務品類及業態以上、覆蓋一個休閑娛樂品類及業態以上”;連鎖經營品牌占比要在50%以上;特色本土品牌占比在30%以上;空置率在5%以下;銷售額在2億元以上;平均銷售年坪效要大于5000元/平方米·年;日均客流10000人次;平均租金年坪效要大于700元/平方米·年等等。
業內人士認為,以國內購物中心發展的水平而言,除了一線城市的大型購物中心可以達到標準之外,其他城市的shoppingm all恐怕在這一系列的硬性指標面前就會敗下陣來,因為“空置率在5%以下”、“平均租金年坪效要大于700元/平方米·年”等指標對目前購物中心行業來說要求真的非常高。
修煉好內功比評“星級”更重要
《規范》本來在去年就該出臺的,“難產”除了有關機構想完善各類標準之外,業內從業人員以及專家們的各種意見也是延后的主要原因。對于在本月低調實施的《規范》,深圳多位購物中心負責人表示之前聽說過該《規范》,但是目前還沒收到具體版本。
而實施之后對于購物中心行業的影響,有人認為這是業內首個“評星”的標準,對購物中心整個行業是具有指導意義的,例如被評上“金鼎級”的購物中心,它的掛牌對于國內外旅游人群是非常有吸引力的,這對一些有實力、運營管理俱佳的購物中心是一種肯定。不過,持反對意見的業內人士也有不少,大家的觀點集中在評級是否能真正體現購物中心的真實經營狀況、評上金鼎級的shop-pingm all真地會比其他的購物中心更具競爭力?
深圳商業資深刻人士張晉業認為,《規范》的出發點是好的,它讓整個購物中心從無序到有序進行過渡,對購物中心評星的類型、標配、服務都作了詳細的描述,這對購物中心的未來發展是大有裨益。但是,由于如今國內購物中心的形態、主題、目標客群等千差萬別,如果以一個空洞的、固化的模式去評定購物中心的等別,這或者又會引出其他問題。
由于市場這只無形之手的關系,國內購物中心行業剛開始走上差異化的道路,既有走高端路線的萬象城,也有打藝術文化牌的K 11,此外各種以自然風、原生態、主題為先的SH O PPIN G M A LL近幾年發展迅速,對于消費者而言會有更多的選擇和體驗感受。如果大家按照統一標準去評級的話,會不會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商城同質化現象重新襲來?在他看來,“金杯銀杯不及顧客的口碑”,如今國內購物中心最大的問題還是商業定位模糊、精細化程度不足、對市場沒有太銳利的敏感性,這需要運營者勤修內功。與其將精力花費在評星上,還不如加強在產品引進、業態組合、服務管理的升級上,這或者讓購物中心在消費者的心目中擁有更多的星級光環。
如何“金鼎級”
連鎖經營品牌占比50%以上
特色本土品牌占比30%以上
空置率在5%以下
銷售額在2億元以上
平均銷售年坪效要大于5000元/平方米·年
日均客流10000人次
平均租金年坪效大于700元/平方米·年
�。▉碓矗耗戏蕉际袌� 作者:陳勇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