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到鄉鎮辦點事,途中遇到大集(鄉鎮村民日常購物的場所,每隔5天一次)便到集市里轉了一圈。在集中央位置發現一個賣活魚的販子大哥,生意很好,便在旁邊觀察了一下,我驚訝的發現他的銷售技巧和服務做得非常好,便同他進行了簡短的一番交流,對他賣魚主要總結了以下幾點:
1、位置定點。每一次趕集都大體在同一個位置,因為集市的攤位不固定,所以他每次都要相對的早到,確保自己的攤位在同一個點,即便不能早到,也會電話告訴旁邊的攤主給他占好位置,方便趕集的村民找尋。
2、注重新鮮。他用電動三輪載著塑料魚桶,配備有充氧機,大小不同的塑料盆,魚全是活的大魚能有10斤左右,小魚到1斤左右,主要品種為花鰱、草魚、鯉魚、鯰魚,根據經驗按比例準備鮮魚條數,另有觀賞金魚、草魚等不同品種。
3、分段切割。根據魚的大小不同,擺好攤首先切割2-3條6-7斤重的花鰱,分為:魚頭、中端、尾端三部分,又來招攬顧客,顧客購買現場宰殺活魚按要求切割,也可以買殺好的分段的魚,絕對新鮮。
4、價格搭配。活魚整條買一個價,魚頭單買一個價,魚中端單買一個價,魚尾一個價,實現不同的價格搭配。
5、不同魚部位的烹飪做法說明。在顧客銷售的過程中(或者圍觀)告訴顧客不同部位怎樣做最好,大體的制作步驟等許多的常識。
6、實惠贈送。觀賞用的小魚主要用來送給顧客,給顧客一種占便宜的感覺。
7、個人形象。只要趕集必須穿雨鞋,看到顧客熱情招呼,即符合自己的身份又拉近相互關系,同時雨鞋映襯活魚的新鮮。
一個集市賣魚的販子尚且做到如此(我跟他交流他講不出道理,但他知道怎么做),細想我們超市水產經營,大部分做的不如人家,經營提升的空間還是挺大的;再往大的方面說,整個超市的經營和集市是一樣的道理,他們沒有人去給做分析,實行的是自然的品類組合、自然淘汰制,我們有專人管理、分析,實行分類業績淘汰制,但是我們需要向他們學習的地方太多了,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提升銷售業績刻不容緩!
中雨- 該帖于 2015-3-23 13:46: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