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規劃者最關心的是顧客到路程中的四個階段:抵達購物中心的路程,駛離大路進入購物中心的點,在停車場搜尋空閑停車位的路線,以及步行進入購物中心的路線。
從顧客開車上路到他進入購物中心的任一家商店之間的路程,是規劃者首要關注點。此后,他們可以恣意徜徉在偌大的購物空間里貨比三家得挑選商品。規劃者最關心的是顧客到路程中的四個階段:抵達購物中心的路程,駛離大路進入購物中心的點,在停車場搜尋空閑停車位的路線,以及步行進入購物中心的路線。
購物中心開發商必須考慮很多不在城市規劃權限內的事情,比如購物中心周邊區域的貿易潛力,以及某特色購物中心應有的業態組合。隨著購物中心的規劃進入定稿階段,規劃者愈發關注商鋪、停車區和服務區的規模及布局。實際上,在當地政府提議前,規劃者就已掌握足夠的資料,幫助他們選址、開發。
因此,這篇報告嘗試說明規劃者怎樣根據顧客各階段表現做出應對,并指出該過程中會遭遇到的困難。
階段一 抵達購物中心的路程
30分鐘車程是目前公認的大型區域型購物中心市場輻射范圍,這樣的購物中心一般會覆蓋50萬人口。要測算30分鐘的車程,需要根據街道條件以及路況,路上所花費的時間并不一定總是與直線距離成正比。在高速路上行駛5英里可能會比通過5條擁擠的商業街更快。
對于購物中心開發商來說,對購物中心附近的主要街道交通流量的統計,不只是其商業潛力風向標,更是對已有交通擁擠程度的檢測,這對購物中心開業后客流情況預測有所幫助。出于自我保護的本能,開發商和建筑師建議做進一步研究,包括未來該區域道路施工方案、住宅開發規劃及人口遷移預測,以便于其它對商業和交通的影響能夠確定下來。
一旦購物中心年營業總額估算出來,日均到訪購物中心的車輛數就可預計出來。同樣,高峰期進出的交通流量就能確定(見下文階段二)。對于現存及未來將服務于購物中心的道路,除了正常交通荷載,還必須將因購物中心產生的流量計算在內。如果該道路的不足以負擔未來的交通載荷,新道路建設就會提上日程,或者購物中心應該在別處選址了。如果可能,新購物中心的選址附近應該已有充足的公共道路。
階段二 駛離大路進入購物中心的點
擁堵的高速路交叉口是公認的優質商業區,但是在現代購物中心規劃過程中,道路如何接入購物中心的問題需要更全面的考量。問題的關鍵不是經過購物中心的交通量,而是密度。正如交通調查通常體現的,道路上經過某已知點的車輛總數最終會隨著密度接近飽和而下降。原因很簡單:車輛靠的越近,開得越慢。交通繁忙如此,像高峰期的洛杉磯高速路或芝加哥外環路,交通癱瘓、延誤情況更為頻繁,高速路效益代價也更為昂貴。在高荷載量的道路上,車輛間隔得遠,并以高速安全行駛。
不管是高密度還是高容量的道路,如何對接入購物中心都存在問題。在高密度且行進相當緩慢的道路上,駕駛機動車進入匝道很困難;在高速行駛的道路(即高容量的道路)上,一定要設充足的告示牌告知司機他正在接近出口,在進入購物中心的出如口必須有針對高速行駛車輛的安全設備。
只有極少購物中心會配有高速、 少接入口的道路服務。建于開發區的購物中心享有現存交通網絡,而這可能不足以應對當購物中心建成和區域開發完善后帶來的交通流量上升。
駛離大路進入購物中心的點應該能承受購物中心最繁忙時段的交通。購物中心建筑師和設計師維克多?格倫(Victor Gruen)預計,一個進出口能處理持續流量為750輛車/每小時。購物中心的最大負載能通過其年均總收入估算出來。問題有三重:第一,確定最高單日營業額;第二,(以平均每輛車購買力為基礎)確定當日有多少輛車進出購物中心;第三,估算當日高峰時段車輛進出購物中心數量。
格倫估計,一家大型區域型購物中心希望在高峰時段每小時吞吐3000輛車。因此,需要約4個出口承擔此數量。
階段三 停車
停車是購物中心相對中央商務區最基本的優勢。盡管重復強調這一事實,顧客并不總能找到理想的停車位。顧客希望停車位易于尋找,入庫難度低,并且靠近他們要去購物的商店區域附近。問題是有時開發商低估了顧客對停車位的需求,或是地段太貴而不愿多留空間給停車區。有時停車位太少恰恰是因為有太多人在同時開車尋找車位。
對于顧客,在購物中心泊車需要以下一系列步驟:
繞著停車場機動開車直到找到停車位;
把車停進停車位;
從停車位走向商店。
到顧客離開購物中心時,必須通過一系列與以上相反的步驟,甚至有時想找到他的車位會比最初找停車位更困難。
1.找到停車位。消費者是否能找到停車位取決于停車場供應量。如何確定停車位的數量請參考以下幾個步驟。此外,在停車場內移動車輛的關鍵因素是布局和停靠車輛間過道的寬度,在最受歡迎的商店、百貨店、超市和藥店附近區域尤為重要。通道的寬度大多因其是單行道或雙行道決定。伊諾基金會(Eno Foundation)(停車場運營)研究報告指出,8家有單行道的停車場平均通道寬度為14英尺,最窄7.5至最寬21英尺不等;對于雙行道,20家停車場的平均寬度為23.7英尺,從16至37英尺不等。幾乎所有購物中心都會遇到顧客停車的問題,所以規劃的通道不應該太狹窄為顧客停車造成困難,或是空間不夠以至于停了一輛車后會暫時堵塞通道。對于單行通道,寬度應至少是10英尺;而雙行道約為20英尺。
2. 將車停進停車位:基本上,我們假定大多數停車場都大同小異。例如,停車位和通道可能如此安排:
停車場每輛車的停車空間總面積(含通道)決定著消費者停車的難易度,伊諾的研究報告顯示,9成的停車場平均每個輛車停車位面積為246平方英尺,最小192平方英尺,最大307平方英尺。對于購物中心停車場來說,每個車位250平方英尺都太小,300平方英尺方能普遍接受。貝克和福納諾(Baker and Funaro)在Shopping Centers的觀點:Design and Operation研究顯示,350平方英尺是能令人滿意的最小值。無論停車空間多大面積,留給停車本身不應超過200平方英尺。貝克和福納諾建議每個停車位為9×18英尺,最多10×20英尺,剩余空間(按已有標準每輛車150平方英尺)會均攤在通道、出入口和綠化上。如果停車位不足9英尺寬,反而會浪費空間。一輛車通常寬7英尺,較小的空間會使車輛超過車位分割線,從而導致可用空間減少。
3.從停車位走到商店:顧客停好車后,就要步行進入商場。假設停車場圍繞在商店群的外側,購物中心內部留出人行道。(見下圖四至十一,關于可能商店群類型的停車區設計。)一些停車場將人行道設在停車道排與排之間(圖一、二和三 ,通道標志為‘a’)。這些人行道至少要有7英尺寬,既能容得下車頭前懸,并能使兩個拎包的人毫不費力地擦肩而過。
Parkington購物中心內部有個5層樓的停車場,他們很自豪的表示,顧客從停車位到進入商店步行不超過110英尺,而且沿路都有遮擋。封閉走廊是個很重要的設施,對那些停車位分布廣泛分散、而且天氣總是很惡劣的地方尤為重要。
多層停車場,由于每個停車位相對成本較高,并不常被購物中心開發商采納,除了那些在寸土寸金地段開發的項目。對于購物中心而言,停車場建成自助服務式很有必要,這就引發設計多層停車場時許多問題,特別是每層停車位面積以及每排通道寬度多少,通往每層停車道的寬度及設計。Parkington的自助停車場分由不同的斜坡直接連接每層樓至地面。
需要多少空間?
有兩種方法可以計算停車場面積。較老的一種方法是:按比例由凈零售區域面積確定停車場面積。如此,如果某購物中心將50,000平方英尺面積用作零售,將150,000平方英尺面積用于停車,那比例就是3:1。最近有一個新方法:用電腦測算每1000平方英尺可以容納幾個車位。假設每個停車位占用300平方英尺(包括通道、綠化等),那么3.3輛車就會占用1000平方英尺面積。
用老方法測算,3:1的比例意味著每3個單位停車面積貢獻1個單位零售面積。所以,每1000平方英尺零售空間應該有3000平方英尺停車空間。如果每個停車位占300平方英尺,那么3000平方英尺面積就可以停10輛車。因此,按3:1的老方法算,等同于說每1000平方英尺零售面積可供10個停車位。
有了這些方法,我們就能輕松測算購物中心需要多大停車面積。
heqiaodesign- 該帖于 2015-4-7 14:21: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