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不會被“稅倒”,實體商業的振興無電商無關
我們每天都在“被稅”,但就是不清楚究竟交了多少稅,還有交這些稅對于我們生活福祉的改善有什么直接對應的關系?在交稅之余,還有各類花樣百出的由各級政府甚至“協會”創造出來的“費”,明目張膽的搜刮我們的財富……這是我們的中國,我們的生活。
下面有兩句名言,或許可以生動說明“稅”這個僅存于人類物種社會的東東與我們的關系。
“世界上只有兩件事是不可避免的,那就是稅收和死亡——本杰明·富蘭克林; 好牧羊人的職責是剪羊毛,而不是扒羊皮——提布瑞思·愷撒”。
時至2015,中國線上電子商務的交易額已約占社零總額10%,網購早已進入發展的快車道,已成為中國商貿的重要補充,普適性、分級電商稅收政策或許決策層早就醞釀清楚,只是選擇發布實施的時間窗口而已,毫無疑問,電商征稅的腳步越來越近了。
大勢所趨的營改增及小微企業的稅收扶持政策都可以很好的適應電商這種在中國不再新鮮的商業領域,為什么不沒有發布實施,無非是前兩項稅制改革處于局部試點階段,尚沒有全面鋪開而已。
如果“營改增”之后,不管電商還是實體商業都將處于一個平等的稅制環境,對于稅務部門而言兩者核算方式并沒有什么不同,也沒有什么難度;電商登記的電子化及交易的電子化,數據清晰可追溯,稅務稽查及稅收階梯優惠模式更容易實現。
電商不會被“稅倒”。 電商進化到2015,其優勢已不完全在于價格,相對實體店而言,電商的綜合優勢主要表現于“便捷、廣域、長尾效應、單位顧客綜合成本更低、基于大數據的應用能實現從B2C到C2B精準營銷及預測性銷售……”征稅對電商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價格,所以深入人心且已強大起來的電商是不會被“稅倒”的。
“電商征稅”不止于電商。電商與實體商業的界線早已不再涇渭分明,有一定規模或有一定追求的實體零商少有不染指電商的,同時部份電商也在考慮牽手線下,以實現O2O的閉環。電商已不再是實體零售商的敵人,電商與實體商業已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融合的緊密復合體,電商只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所有商貿從業者必須面對的又一種分銷渠道的或然選擇而已。
在消費者主權時代,電商與實體商業的共同挑戰其實是如何為消費者創造一個可信賴的、透明的、更具性價比及體驗更優的消費場景,既然已不是相互取代的關系,自然也就不存在此消彼長的關系。
基于以上邏輯,對于電商征稅這一大趨勢,實體商業不可置身世外,想當然的隔岸觀火,坐享其成。中國的稅負過高,中國重復征稅,稅外有費,中國的稅負隱蔽性,是影響中國商業發展與世界同臺競爭的巨大障礙,也是影響中國國民及企業納稅意識的阻阻礙。這些問題早已被社會、企業詬病多年,同時也引起了為政者高度關注,尤其是這兩年高端消費的“大量外流境外”更讓政府大為尷尬也大為心痛,中國的稅制改革已到了勢在必行,非改不可的境地。很顯然,稅制改革針對的將是整個國民經濟體系,對于只占社零總額10%左右的電商并不是當務之爭,普適性的實體生產、商貿、流通、服務行業才是稅制改革的重點。
中國稅制改革的方向:
1、全面實行“營改增”,把課稅標的由“雁過拔毛”改為對從業者的經營增值部份征稅,從本質上降低商業從業者未盈利期的稅收負擔,尤其是鼓勵初創性企業加大前期投入,做大市場規模;營改增比當前的結構性減稅更具普世價值。
2、加速或加大固定資產折舊范圍,鼓勵企業進行生產性、擴張性投入,從而提速企業發展。
3、允許把公益性捐贈作為企業稅前扣除,這將很大程度上鼓勵企業與富人對社會的回饋熱情,也會一定程度上消弭貧富差距帶來的社會裂痕。
4、“稅外無費”,管住地方政府及國家行政機關濫用權力,搜刮民間財富的不義之手,把“稅收”真正納入法制化的體系之內,凡是涉稅項目及調整都必須經經過全國人大審議批準后方可征收,“稅外無費”的社會才是對政府公權最好的約束。
5、勇敢的實行“價外稅”,建立民眾對“稅收”的直觀理解與認識。如果稅收是人類不可回避的問題,那么倡導為人民服務的社會主義政權更應當有此底氣,讓人民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365天的生活消費中到底為國家、社會、政府做了多少貢獻,緊接著就是政府要向納稅人公布這些稅收的去向,有多少稅收真正用到了提升社會福祉。
回歸主題,電商征稅,天經地義,毫無爭議,比之房產稅而言肯定是名正言順。同時電商征稅簡單易行,比之實體商貿的征稅體系而言更加的公開透明。此前沒有對電商進行普世性的征稅除了基于扶持這一新興商貿流通形態之外,更重要的是政府征稅的成本與征稅的收益或許尚不成正比而已。
既然“互聯網+”、電子商務事實上正在成為激活中國成為全球創新策源地,擺脫凱恩斯主義多年沉疴的又一風口,那么電商自然不能成為稅收的法外之地,電商征稅更不能成為“欲遮還羞”的隱秘之事。
同時,如果實體商業還把自己當前所處的困境歸咎于電商沖擊,而電商的優勢僅僅是因為“漏稅假貨”帶來的低價競爭,那就大錯而特錯。另外,電商從業者對于征稅一事更應當泰然處之,如果政府以前為“羸弱”電商網開一面事實上提供了部份免稅“溫床”,那么當“溫床”不再時,電商就需要靠更加完善的價值消費邏輯來推動自己的持續發展。
TIPS:歡迎關注原創微信公眾號《商業這點事兒》,分享推動進步,轉載請注明出處。(謝尚偉2015年5月2日于重慶華潤二十四城)
- 該帖于 2015-5-2 14:51: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