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電商需要納稅的問題,由來已久,關注度一直很高,很多人把目前實體店的不景氣歸咎為電商不納稅,競爭環境不公平,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是核心。電商納稅的言論一直不絕于耳,現在國家逐步開始實施電商納稅,本質上是社會納稅體制的一種進步,是國家法治社會前進里程中的一座里程碑,具有深遠的社會意義。但是認為電商納稅后競爭環境公平了,電商的競爭力會急劇下降,實體店的未來會更加光明,那就錯了,原因有如下幾點:
1、實體店經營狀況的下滑核心的原因不是電商的沖擊,是國家大的經濟環境疲軟,區域不合理的過度競爭和消費者傳統消費觀念造成,加上中小企業的經營管理缺乏精細化,市場營銷管理缺乏精準化,顧客消費體驗表面化,而電商顧客的消費只是消費渠道的轉移,總的消費量并沒有下降而在上升,電商只是在這樣的基礎上再次沖擊了我們實體店,因此納稅不能解決實體店的問題。
2、電商網店中所售的商品同實體店所售商品的差異,首先是商品品牌的差異,網站上賣的很多品牌商品我們都沒見過,姑且不論是否手續齊全,單是價格我們就無法把控;其次是具體單品的差異,顧客消費的商品有太多的替代產品,而很多的商品會因材質、工藝的不同造成價格的巨大差異;最后是電商商品的相對便利的送貨服務,對年輕消費者的吸引力大。
3、電商工商稅務等相關資質的認證、監管制度同實體店的區別。缺少監管的電商網店建設所投入的成本同實體店來講差異太大,相關職能部門對他們的監管少,反觀實體店工商、稅務、質檢、消防、地方政府都在插手,情況可想而知。
4、全國巨大的低端消費市場需求。到目前為止價格依舊是最具殺傷力的促銷武器,而網店的商品同實體店有巨大差異,網店經營現實監管少、運營費用低,即便在納稅的前提下依舊有優勢。
5、市場品牌化認知的階段不同。目前消費者在很多的商品消費中對品牌的關注度不高,國家對品牌的保護意識不強,品牌注冊非常簡單,造成市場上有太多的品牌(同類別幾千種的都有),加上大規模的刷單行為,誤導顧客消費。
6、消費者購物習慣的改變。隨著網絡的發展,大數據的來臨,更多的年輕人需要網購的一種過程,這是顧客消費的過程必須經歷的,非簡單的稅收能夠改變的。
- 該帖于 2015-5-5 11:19: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