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以來,我們納爾森客服每天要是不接待幾個咨詢社區生鮮超市的,咨詢生鮮電商,咨詢生鮮OTO的,咨詢體驗式生鮮賣場的簡直就是一天白過,成了必修課。
搞網站的、搞進出口的、搞服裝店、開工廠的,打電話的,發郵件的,網絡咨詢的,朋友托來問的,媒體約稿的,各種渠道紛至沓來。每天看咨詢記錄統計報告,三分之一是這些問題。我搞了這么多年生鮮,過去當生鮮經理的時候,別的經理管我叫賣菜的、賣肉的、賣魚的,都是被人看不起,生鮮突然顯得高大上了,有點極不適應。
聽著這些體驗、顛覆、整合、線上線下的時髦詞匯,面對這些過去都不知道生鮮兩個詞是干嘛的人,我真想說,馬云、劉強東們,麻煩你們把這些妖怪收回去吧!
問的多了,我又不會趨炎附勢。實在是不說實話不行,說了吧,打擊某些仁人志士創業創新的積極性!但是今天有個哈爾濱的創業者,看別人開生鮮超市,自己也開了,搞了四個月,瀕臨絕境。向納爾森咨詢,220平米,一天只賣2000塊,我聽說了,非常同情,作為一個長期的生鮮從業者,一個研究者和實踐者,一個滿是正反兩方面經驗的人,我不得不說兩句,尤其是對那些錢來的不容易的人(有IDG等投資的除外)。
搞生鮮超市也罷,生鮮電商也罷,生鮮OTO也罷,生鮮體驗店也罷,我送大家三句話,對照檢查下:
一是生鮮可能玩不了
前幾年南方一家著名上市超市企業,我就不說名字了,看了納爾森生鮮加強型便利店實踐案例,又不肯付咨詢費,覺得自己就是開超市的,一通百通,自己搞了幾十家,發現虧損很厲害,給我打電話。我說這個不是照本宣科的東西。可是這家企業在超市領域的卻做的很出色,要不怎么能上市呢?他都玩起生鮮便利店來費勁,那些沒做超市,沒做過生鮮的呢?家樂福的冠軍超市聽說過嗎?家樂福還不懂生鮮嗎?
前幾年我給陜西本香集團和秦寶集團做咨詢,一個是養豬的一個是養牛的,而且都是做得很大規模的產業龍頭企業,專業化水平非常高,國內一流。但是在銷售環節他們也覺得有瓶頸,也需要外腦幫助。
我們國內有兩三家大型連鎖超市,到現在都不能做到生鮮完全自營,所以,你可能真是玩不了。
二是生鮮可能玩不起
都說生鮮毛利高,一顆白菜從地里到超市價格翻番,您知道損耗有多大嗎?這里面包括初次挑選損失、水分損失、腐敗損失、運輸損失、收貨損失、二次挑選損失、售賣損失等等,下來還能有多大利潤?
一頭白條豬,冷藏環境下靜置24小時,水分損失就達到1~2%,100斤豬肉2斤就不見了,20塊錢就飛了。一家超市,70%的設備投資和70%的能源損耗都在生鮮部門,這個成本您算過嗎?
我幾乎什么都在京東上買,但是試著買了一次進口凍黃金蟹,再也不買了。冬天送來都化成水,快遞員還告訴我這剛化的,沒有壞。我們對于冷凍食品的儲存條件要求是攝氏零下18以下,別說化成水了,就是化凍后再次冷凍也是不允許和禁止銷售的。
劉強東咋不自營生鮮呢?順豐優選能不能提供下生鮮經營的利潤報告呢?所以想想吧,生鮮你還真的玩不起。
三是生鮮可能不配玩
您還真別拿顛覆來和生鮮說事,一臺筆記本電腦從北京送到深圳和送一只活鴨子根本就是兩個概念,而送一只活鴨子和送一車皮活鴨子根本也是兩個概念。
早年間我做外貿,國家有個三趟快車,就是外貿部門負責組織向香港送活雞活鴨活豬這些,那個苦累不說,賺錢嗎?風險很大,國家是大把大把補貼的(港獨分子你們聽清楚了,數祖忘典、恩將仇報的東西們)。
如果不懂生鮮,不了解其中的各個經營環節和無窮的技巧和奧秘,顛覆誰呢?可能連一個街邊賣菜的販子都顛覆不了。
有人可能還想像數字英雄們那樣講故事圈錢,沒有問題,但是起碼也要有個樣子,像個內行。現在一天這么多人來咨詢,我就看誰能弄來資本,還是把自己挖坑把自己埋了。
你有沒有燒不完的美金?你有人才嗎?真想做好嗎?想想你配不配玩生鮮?
去年有個房地產公司的高管給我說,我們做商業地產,根本上就是想把商鋪租出去,然后達到住宅賣的更高價的目的,所以你們只幫忙招商就好了,運營什么就不用管了(言下之意今后商場死活都不用管
了)。我當時就說,你們這種公司不配做商業地產,我也不給你們招商,省的你們后來弄垮了,說是納爾森弄的,壞了我的名聲。
這些年我看到栽在生鮮上面的企業太多,現在想站在互聯網風口的豬太多,風吹豬玀滿天飛!摔下來會死的,而且百分之九十九會死,信不?別說你會是那百分之一,你怎知道你就不是那百分之九十九?
誰會是那百分之一?我想首先是真的懂生鮮經營,愿意研究生鮮經營,不僅看到利益,更要看到困難,冷靜的人;二是真的有實力,愿意舍得大投入的人;三是要熬得住,燒得起錢,有耐心的人。而且是只有同時滿足這三個條件。
我愿意免費和仁人志士們分享我和納爾森在生鮮經營方面的經驗和教訓,但是我不能人人都講一遍,沒有時間也沒精力,所以寫這篇文章出來。要找我們咨詢的人士請先看看這篇忠言逆耳的文章吧,或者在賠光了以后再看?
TONYPOOH- 該帖于 2015-5-17 14:36: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