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的崛起一度壓的實體店抬不起頭來,幾乎各大購物中心都在縮減百貨業態的營業面積,2014年移動互聯網應用爆發,給傳統零售業即帶來了新的壓力,也帶來了新的機會。那么,在這種形勢下購物中心應該如何運營?如何導入“物聯網+”的運營模式?
首先,我一直認為零售實體店不會被電子商務取代。電子商務做為一種新的營銷模式,在實體店還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對傳統商業造成一定的沖擊是合情合理的事情,問題的關鍵在于,當一種新的模式出現進而改變了一個時代的時候,做為傳統商業,在管理乃至經營方面是否應該跟著有所變化?如果不變,肯定是坐以待斃。時代都變了,做為經營者,你不跟著變,上帝也幫不了你。
所以,要跟著變是肯定的。接下來的問題是,應該怎么變呢?
對于購物中心而言,我不認為搭建一個網上商城是好的方法。因為購物中心的管理方所能起到的作用只是統一管理、統一營銷,但是并不具備商品的所有權以及定價權,再加上物流配送所產生的成本以及對商品庫存管理的要求,其投入將是得不償失的。
“變革”表面上說是為了順應時代,而其實質還是為了解決問題。所以,先搞清楚傳統的運營手法中所存在的問題有哪些,找到了問題再對癥下藥確是一個傳統而有效的方法。
購物中心在經營過程中所存在的主要問題:
1. 客流量少
2. 成交量小
3. 會員數量少,會員招募難度大
4. 營銷方向不明確,促銷效果不明顯
5. 店鋪分散,顧客不容易找到
6. 各業態之間沒有整合互動,難以形成二次消費
7. 售后工作不到位導致回頭客少
找到了問題,再一一對應的尋找解決辦法
1. 通過微信、二維碼及線上/線下的活動進行引流
2. 通過各種活動及優惠,提升顧客體驗進而提高成交量
3. 通過有效的活動刺激及引流方式來增加關注度,快速招募會員
4. 通過大數據,進行精準營銷
5. 通過定位導航,方便尋找店鋪
6. 通過商戶間的互動帶動全場,打通業態間的關節,最大可能的促成二次消費
7. 通過提供良好的用戶服務與用戶關懷,增加顧客的回頭率
有了主體思路,操作起來就會比較有方向性,不走彎路,也不用花冤枉錢(或者起碼是少花冤枉錢吧)。
上面羅列的是幾項購物中心所普遍存在的問題,下面再歸納幾點執行新的運營策略后所能達到的幾個目的:
(一) 降低成本
1) 通過網絡推廣,降低宣傳成本;
2) 通過電子卡券,降低卡券的制作與發放成本
3) 通過線上互動,降低服務成本
(二) 提高運用效率(既提升營收能力):
1) 通過全程互動,在有效時間內提高顧客二次消費的概率;
2) 可以快速整合商戶資源,使商戶主動、自發地配合公司活動;
3) 對商戶下達公告及通知更加方便、快捷
(三) 提升服務體驗
1) 在消費過程中讓顧客感覺舒服;
2) 在消費后讓顧客認為錢花的值得;
(四) 擴大口碑傳播
1) 最好的口碑是切實做好服務。讓消費者情不自禁的正向傳頌;
2) 對零售來說,僅有服務是不夠的,還有商品和環境;
3) 商品是根本,環境左右心情,服務提供保障;
(五) 顧客行為跟蹤:通過大數據技術,對顧客的來電次數、來電頻率、購物喜好、消費行為等進行統計,從而為顧客提供更好的精準服務。
這就是用數據反過來追蹤業務流程。
老總們還在琢磨是不是做個APP就能跟上互聯網大潮,變成互聯網+企業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