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公司在開店的時候不會在毫無計劃的前提下選定開店地點,一般都是遵循開店戰略來進行布點。開店戰略不僅每家公司會有所不同,即使在同一家公司內也會有不同的戰略。
衡量一家便利店能否成功開店,商圈調查與市場評估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商圈確定
通過商圈調查,可以預估便利店座落地點,可能交易范圍內的住戶數、消費水準、流動人口量、營業額;通過實地評估,就店鋪地理位置的便利性、人的動線與流量、車的動線與流量、接近性、視覺效果等,判斷該點是否適合開店,這樣才不致因為盲從而貿然開店,得不償失。
商圈的意義及其重要性
商圈,意指在便利店坐落的地點所能夠交易的范圍、規模。例如徒步區的店可能是方圓300米,鄉鎮地區則可能是方圓1000米(購物不方便、缺乏競爭等因素),視具體狀況而定。故商圖的選擇必須謹慎,且要調查清楚,方能開創自我的生存空間。
一般而言,涵蓋面越大,表示商圈愈大,但實際上,在預開設店的周圍一定有競爭店,經營業績將會被競爭者所瓜分,所以對商圈的評估,并非一成不變,事實上是充滿了變數,評估時必須面面俱到。經營一家成功的便利店,其所需要的條件很多,不過,商圈好壞對營運成功的影響力,可說是關鍵,因為地點好壞直接影響便利店營運的成功率,達60%.因此如何選擇一個好的商圈,對便利店日后的經營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商圈的類別
商圈的變化,時時牽動著業績的發展,因此在開店時,商圈的設定異常重要。
1.商圈設定分類
商圈的設定大致上可分為兩種型態。
(1)徒步為主的商圈。徒步為主的商圈,例如商業區、住宅區等,以店為中心,半徑約300米,以走得到且快速方便為主。
(2)車輛動線為主體的商圈,例如交叉路口附近及郊外主干路上,此種商困大多設置于郊外或下斑路線上,有方便的停車空間及良好的視覺效果,可滿足流動車輛所需的商品。
2.商困以區域大小的分類
以區域的大小加以分類,則有下列幾種型態。
(1)鄰近中心型。其商困的設定大約在半徑200-500米左右,即徒步商圈,此類型商圈分布在每個地區人口較密集的地方或商業集中地。
(2)地區中心型。其商團的設定一般在半徑1千米,人們稱之為生活商圈。
(3)大地區中心型。此為地區中心更廣的商圈。
(4)副都市型。通常指公共汽車路線集結的地方,可以轉換車,而形成交通集會地。
(5)都市型。商圈可涵蓋的范圍,可能是整個都市的四周,其交通流或人潮流的層面,可能來自四面八方。
商圈的特性
若依通常的習慣,常將實地環境分成下列幾種。
1.住宅區
住宅區內的戶數基本上須達10佃戶左右,如以1戶4人來計算,則人數將達4000人左右。
2.教育區
教育區及附近有大、中、小學等學校,其中以私立學校較為理想,因其學生大多比較有錢,消費層次比較高。當然,也不能忽視補習班,補習班的集中區將更理想。
3.辦公區
辦公區指辦公大樓林立的地區,一棟辦公大樓內的員工人數可能超過一二干人,尤其辦公大樓內的上班族外食比例非常高。
4.商業區
商業區指商業行為集中的地方,由于過路客的增加,形成各種商店聚集之處。
5.娛樂區
娛樂區指以休聞消費為主的商圈,通常玩樂之后,需要補充體力。
由上述不難發現,住宅區的顧客群較為穩定,而且一般性的消費、業績也較固定,如再加上交通主動脈的配合,因為增加部分的外來客,將使該區的業績有上升的可能。
商圈店址調查要點與評估
店址選擇的好壞,在開店戰略中是至關重要的。
失敗店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點:
(1)地點選擇失敗;
(2)不熟練的評估人員致使調查的資料與判斷不準;
(3)許多連鎖本部為了達到開店數量的目標而開店,因此產生了許多失敗店。
由上述因素可以發現,商圈實地調查及評估準確是十分重要的。大體而言,便利店在開店之前,對于實地調查作業應精心細致。如考慮設店出人的人口流量多少、附近有幾家同類店或不同類店、其營業情形如何、商品的內容如何、價位的高低等,均是衡量的重點。
1.商圈實地調查的要點
(1)開店地點周圍住戶的情形,亦即所謂的居民居住條件,其范圍有以下幾類。
①住宅的種類:
A.單身住宅;
B.普通小區住宅(分大、中型);
C.它;公寓(分電梯大樓、普通公寓);
D.高級住宅區。
以上的住宅種類都適于開設便利店,但貧民區、老人住宅區,則不太適合。
②住戶的構成。便利店的客戶群以10-30歲的青壯年為主,單身男女尤其重要。如以職業類別來看,司機、工廠上班者,藍領及白領階層以及服務業人員,都是比較理想的對象。
(2)商團內有助于便利店設立的設施,有下列幾種:
①中小型企業(內部沒有餐廳);
②中大型醫院;
③大學、專科及高中職校;
④24小時的大、中型工廠(三班制);
⑤消防隊、警察局、市政府;
⑥公園及廣場;
⑦車站附近;
⑧大型集中住宅區;
⑨其他。
(3)商困未來發展的具體考慮如下:
①地區內人口及戶數的增加;
②新設車站的計劃;
③學校的建設計劃;
④馬路新設、增設及拓寬計劃;
⑤小區住宅的興建計劃。
(4)商國內的競爭性。
商圈內的競爭性,指的是區城內有大型店、同類店或商業聚集較多時,要先確定是否還有設店的空間。
2.評估
評估對便利店的成敗關系很大。一般而言,評估是開店前必要的工作,以國內而言,大多是靠有經驗的人員的經驗來論定,因此評估的結果可能各不一樣。不過普遍來說,調查經驗豐富的老手,比起剛加入評估作業的新人,其評估的結果的準確度優于后者。
評估過程中,數據化、定量化評價數據,是非常重要的,可將人為干擾的因素減至最低。
適合便利店開店地方的特點
1.干線(動線)
在日本去便利店消費主要有開車和徒步兩種方式,開車和徒步的比例一般在3:7.先不考慮干線沿街的可任意停車的店鋪,客人徒步可方便進店的地方很適合開便利店。此時,沿[自家→店鋪→目的地]或者[目的地→店鋪→目的地]這樣人移動的干線旁開店是最合適的。
2.商圏人口
便利店健全經營的情況下每個店一般需要有2,000到3,000人左右的商圈人口。另外一方面客戶一般選擇離自家或者公司500m以內,在市中心的話300m以內的店鋪去消費。也就是說要持續健康經營便利店的話,以店鋪為中心半徑300m到500m以內中需要有2,000到3,000的居住或者上班人口。
3.道路狀況
人和汽車均可緩速通過的地點較為適合。
上下坡 :開車的情況下比起中途更適合在坡頂上,比起下坡更適合上坡途中開店;
街角 :通行量較多的沿街處。比起過路口前更適合過路口后;
車站 :徒步往車站方向走時的時候,比起快到車站時的右側,離車站較遠處的右側開店更適合;
通行量 : 開車的情況下通行量太多時因為不容易停車所以反而不利。
4.設施附近
與車站,學校,公司,酒店賓館,公用設施,觀光地等設施接近的地點一般適合開店。但是設施前的道路如果不是使用者途徑的路徑時就不大適合了。
5.客戶群
便利店的客戶群主要以15歲到29歲的單身者為中心,從年齡層來看從小學生到高齡者涵蓋了絕大部分群體。但從收入級別來看的話主要以中收入群體為主,高收入和低收入者使用的頻率較低,因此在中收入群體較多的居民區及商務區開店是比較合適的。另外,新興居民區等有購房還貸壓力的家庭去便利店消費的次數正呈逐年下降的趨勢。
galizt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