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萬達百貨已關門,惠山萬達百貨在調整
宜興萬達廣場是宜興第一個大型城市綜合體項目,開業時曾引起當地零售業的強烈“地震”。但地處新城區入住率低的尷尬,加上部分品牌自身經營有問題等原因,去年就有部分餐飲品牌從宜興萬達廣場撤走。到了今年1月,網上就開始傳出了宜興萬達百貨要關門的消息。近日記者在宜興萬達一樓和二樓的大門口都看見了這樣的告示:“因萬達百貨經營結構調整,樓層暫時封閉。給您帶來不便,敬請諒解”。為了不讓場地空置,1樓的大門旁還開了一家保齡球館。
記者昨天上午走進惠山萬達百貨,一進門就看見“1折起,6折封頂”的促銷廣告。在兩層樓逛了1圈只看到了5個顧客,盡管是周一上午,這樣的人氣仍然顯得太低了。走廊上原本賣包的有4家,現在縮水了一半。5樓原本是運動休閑區,現在這些品牌已經搬到了4樓。整個5樓正在重新招商,招商的目標是培訓、美容等業態,以及運動品牌折扣店。
瓏安百貨、茂業百貨一樣疲沓沓
昨天,記者在走訪位于廣益哥倫布廣場的瓏安百貨、茂業天地的茂業百貨時,發現這兩家店的生意同樣不景氣。
瓏安百貨一共2層,記者昨天中午進門后在第一層發現不少店鋪已經關門,原有的鋪位在做特賣。整個一樓設置的特賣區域非常多,但顧客寥寥。2樓扶梯處賣飾品的店員介紹,“這里人流太少了,大部分鋪子都是虧的�!痹�2樓可以看到至少有兩個鋪位已經撤柜。
今年上半年,茂業就傳出過樓上店鋪撤柜的消息。昨天下午,記者在茂業百貨發現,這里的人氣與相隔的茂業天地簡直是一天一地:茂業天地不僅有很多家長帶著孩子在體驗各類兒童游樂設施,也有提著大包小包從地下上來的顧客�!艾F在是淡季,除了餐飲和小孩子玩的以外大家生意都不好做”,百貨一側4樓一位店員這樣表示。據了解,之前設在4樓走廊區的一些鋪位嫌人流太少,現在已搬到2樓去了。整個5樓則顯得更空曠,中廳和邊廳能看出撤柜的就有3個品牌,墻上還有留著取下招牌后的印跡。有的店鋪改成了特賣場,打出2-3折的折扣吸引消費者。
購物中心去百貨百貨商場購物中心化
“5:3:2”曾經被認為是購物中心里百貨、娛樂及餐飲業的最佳比例。但從去年底開始,一股撤并百貨的潮流席卷全國:杭州萬象城的尚泰百貨停業撤場、濟南萬達的百貨店撤離都曾震動業界。
在無錫,購物中心和百貨店曾有一條明顯的分界線。最早開業的濱湖萬達廣場,之后的廣益哥倫布廣場等基本都配有百貨店。而2013年市中心開業的恒隆廣場、蘇寧廣場卻都沒有百貨店進駐。以此為分界線,此后開業的大型購物中心萬象城、海岸城、薈聚購物中心直至剛剛開業的錫東潤發購物中心,都不再有百貨店進駐。
另一方面,老牌百貨商場大東方百貨、八佰伴等卻在增加體驗性業態,八佰伴甚至喊出了“購物中心化”的口號。不僅將原本靠扶梯的走廊區域改為輕餐區,還多次暗示將要建造的C棟要配備影院、KTV。
百貨商場、購物中心不會“合二為一”
盡管百貨商場一度作為城市消費者最主要的購物場所,但在一大波以吃、喝、玩、樂、游、購、娛等全業態經營模式為主導的一站式大型購物中心沖擊下,百貨商場進入衰退期。
受訪的一位資深業內人士分析,并不是百貨業態過時,而是定位之間的沖突。百貨商場以銷售為贏利點,而購物中心以租金為利潤來源。百貨實體店體量大,一般簽租的年限又長,占據著購物中心太多空間和資源,但單位面積的租金貢獻率并不高。此前百貨業態的低迷,也讓購物中心打消了“用百貨來吸引購物客流”的想法。購物中心寧愿將空間讓給發展體驗業態吸引客流,也不愿被低迷的百貨“連累”。最重要的是,購物中心的百貨店和主力店中的品牌存在著業態重疊的問題,兩者天然存在著沖突。
購物中心經過近年來的摸索,已經越來越朝著體驗式方向發展,快時尚+品牌集合店+人氣餐飲+兒童業態已經成為了錫城大部分購物中心的組合模式。其中品牌集合店,很大程度上就是取代百貨,但據觀察,無錫大部分購物中心的提袋率并不高,而錫城百貨商場在周末、節假日的人氣也不低。換句話講,在消費者心中購物中心的角色已經轉變,購物根本不是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去休閑或吃飯,集合了大量品牌的百貨商場是更優秀的購物場所。在這樣的理解之下,不僅是購物中心原有的百貨店,即使只是百貨品牌銷售也比不上餐飲休閑業態,而市場的反響則進一步刺激著購物中心進行去百貨化,使得兩種業態區別更為明顯。購物中心對于客流的吸引力是現在的百貨商場所羨慕的,因此百貨商場也會努力去增加自己的體驗性業態,以期吸引客流。但是兩者盈利關注重點不同,最終不會“合并”為同一種業態,也不存在誰取代誰的問題。
�。�江南晚報 姜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