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細節,這是務實的日本人對待生活的一種態度,更是在商業方面的要求。務實的秉性使得日本品牌在選擇開發商時也有自身高標準。
日本做商業,不僅僅是對產品的對接,更多的是日本對客戶服務和細節的處理,使得消費者在購物時不僅追求方便性、多樣性、注重個人品牌的需求,同時更注重整體購買經歷的愉悅。這是日本商業方面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那么像那些永旺、優衣庫、無印良品、7-11等耳熟能詳的日本品牌在選址上又有哪些要求呢?本文根據一些知名品牌的拓展選址要求總結八項,以便購物中心在引進品牌時可以有所借鑒。
1、中高檔品牌以一二線等經濟較發達城市為主
在城市選擇上,像優衣庫、永旺超市、羅森等日本品牌首先聚焦于北上廣深、其次是華南、華中等區域發展較為迅速城市。
如優衣庫定位為中高檔品牌,而其在重點考慮城市上主要為北京、天津、杭州、上海、南京、成都、深圳、廣州、沈陽等內地重要城市。而永旺也在其拓址上表示,重點考慮城市為一二線城市,而其中以華南區域、華北區域為主。
2、商業較繁華地段
像無印良品等品牌在具體標準上,一般強調需要商業活動頻繁的鬧市區,而對人流量也有一定要求。讓我們來看看無印良品在選址上的標準:A要求商業活動頻繁的鬧市區,人流量大,專賣店和營業額能達到一定的額度。B、同行聚居區(成熟專業商業街、區);按照無印良品的說法,競爭雖然激烈,但由于同行聚居,顧客可以有更多的機會進行比較和選擇,因而很能招攬顧客。C、聚居公共場所附近也是選擇之地,因為這些地方人口較集中,消費的需要量集中且大,可保證專賣店的穩定收入等。
3、便利店鐘情商圈固定消費人群
羅森、全家等便利店的商圈一般設置為步行5分鐘左右,、以店鋪為中心半徑200米到500米以內固定辦公人群,健全經營情況每個店需要2000到3000左右商圈人口。
4、7-11、羅森等日本品牌便利店對道路狀況要求
日本便利店自誕生之日起至今已有四十多年時間,而這些便利店品牌在擴張時并非盲目擴張,除對人流量要求高外,對車流量同樣有一定要求。
按照某調查報告,日本便利店一般選擇于人和汽車均可緩速通過的地方,畢竟便利店客群以開車跟徒步抵達為主。
5、選擇物業一般為商業綜合體、購物中心、商業街等
日本品牌對客流量、商業氛圍要求較高,而商業綜合體、購物中心、商業街等人流較為聚集,且通行度也較大,因而可保證獲得穩定收入。永旺、無印良品、7-11等在首選物業上都表示以商業綜合體、購物中心、商業街等為首選。
6、超市或百貨對停車場有較高要求
隨著中國人均擁有車輛大幅增長,自駕購物占比也不斷增加,如此,停車場這一配套設施在購物中心等商業地產項目中地位亦越來越重要。
而永旺、西武百貨、伊藤洋華堂等日本品牌在停車場上也有明確的要求。其中,西武百貨明確表示,地面停車場面積應約3000平米,地下停車場面積達10000平米;而永旺則在其物業要求中表示,停車場駐車臺數應有3000輛左右。
7、對面積有較高要求
日本品牌對拓展地址上也有其嚴格要求,如優衣庫專賣店對面積要求在500-1000平米之間;無印良品則在300-1200平米之間;7-11、羅森等便利店在80-150平米之間;西武百貨、伊藤洋華堂對面積需求則上萬平米,其中,西武百貨表示,百貨建筑面積需5000平方米/層,以4層為宜。而超市建筑面積則10000平方米左右。
8、對能源供應也有其要求
能源供應也是日本品牌重點關注的一方面,7-11在水電供應上強調,交場需提供合格的DN25淶水、DN去水管道并接駁到商鋪內指定位置,于交場時提供永久用電電源,配置380三相五線、滿足40kw用電等。
西武百貨則表示,需保證經營方獨立開戶,用電量0.2千伏安/平方米,其他根據規范可滿足經營需要。
當然,這只是部分日本品牌的整理情況。不得不說,日本購物中心在其國內的發展已經相對成熟,而其商業項目有更多值得中國商業地產學習地方。
galizt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