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撤退,也應該保持戰斗隊形
——撤場調整中的營銷把握
撤退!
說到撤退,我們腦海中往往首先浮現的會是丟盔棄甲,一瀉千里,大潰散,大逃亡…… 因為撤退往往讓人會率先聯想到失敗;進而失敗給人的概念就是潰散逃亡,一種自上而下的統籌組織的失策和自下而上的團隊松散。
其實撤退≠失敗,即使與失敗有關,也不應該等于潰散,踩踏。比如著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又比如被中共成為戰略轉移的兩萬五千里長征(其實就是撤退)。有組織、有次序、甚至是有進攻。
回到零售中來,零售人往往也會面臨撤退,這是市場規律,很正常。閉店規模的這個市場的大撤退、調整規模的在這個商場的撤退、乃至是個人的發展在這個公司的撤退,但能不能站好最好一班崗,我想不僅僅是對零售人職業的考驗,也是對市場頭腦的考驗,如何撤退的漂亮,對市場、對公司、對品牌三方應該都有一個好的回饋。
昨日來到筆者所在城市的萬達百貨,不經意間看到了如下的一幕:
因為調整帶來的很多品牌的撤場、清倉,零零散散,各自為戰。價格是很便宜的,但是人氣是不足的。讓人不禁聯想到最近的股市,當股指下跌時,市場一片恐慌,散戶競相踩踏,原來的多方瞬間“資敵”了。
我又回來查看了該商場最近幾個月的營銷推廣,幾乎沒有尋找到有關調整、清場、促銷的信息。甚為挽息啊,挽息的是對機會的錯過。下面跟大家簡單探討一下面臨撤退的市場思路:
1、「引爆市場」撤場(尤其是公司級的和大規模的品牌調整),首先看到的應該是進攻市 場的絕佳機會,讓撤退成為業績的增長點、爆發點。因為此時此刻,市場已經通過各種渠道對你的撤退有所了解,同時也形成了一定的市場預期——清倉。此時可以快速迎合市場預期,并引爆價格需求。
2、「客群選擇」客群上我想應該定義為來者不拒,高端的、中低端的,甚至應該以中低端為主,瞄準鄉鎮市場,百貨公司的口碑策應產品的質量支撐,調整撤場的價格滿足客群的需求,趁撤退,透支市場,搶別人的客群。
3、「包裝傳播」對撤場的概念可進行包裝,揮淚離別式、跳樓降價式……感情牌、暴力牌,往事件上炒作,讓全城人都參加到這場撤退中來,讓他們到這場撤退中來淘寶、來賺便宜;
4、「終端氛圍」終端盡量集群化,規模化,
第一階段可以是全場的掌控,往亂里整,往熱鬧上靠,橫幅、喇叭,什么能突出你的清倉,從形式上影響你的客群;
第二階段是分樓層清倉促銷,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下的逐步進行;
第三階段是將最后剩下的品牌集中在清倉區域,持續促銷。
所以整個終端應該是由大到小的有次序的逐步進行的,哪怕是最后的最后了,也不應該出現現場這種“零星的抵抗”,至少應該依然在參加清倉的品牌集中組織起來,而且繼續做清倉推廣。
且清倉且上新,有交替,有業績。
調整清倉(真正的調整清倉,光喊口號沒動作的不算),尤其是三四線城市,很能引爆市場的,有套路、有組織、有次序的去進攻、去撤退,即使轉身,也是一道風景,你的行動會獲得公司和品牌的肯定,你的業績會獲得競爭對手的感嘆和尊重。
(歡迎討論&補充)
附件下載區: 鼠標左鍵單擊文件進行下載
附件: |
樓主這招并不新鮮。記得上世紀末時,國有商業被臺資零售折磨得要跳樓時,最喜歡用的一招就是清倉大甩賣。其實是啥甩賣啊,就是到義烏小商品市場進點貨,或者直接承包給浙江人經營,然后標明2-3折,很是欺騙了不少人,也熱火了一陣子,但最后都是滅亡的命運。
昨天有個很長的給萬達站臺叫萬達調整惹誰了的帖子,其實我覺得只有一句話是說對了的,就是說萬達是最成功的趨勢投資者,沒有之一,這個總結是非常到位的,否則沒有辦法解釋關門的那部分萬達百貨撤出時為什么像打了敗仗的軍隊一樣,一瀉千里,慌不擇路,根本不管與它合作的品牌、員工等友軍。我的理解是這樣的,既然是趨勢投資者,就如炒股票,均線多頭排列時我是要沒命的進入的,哪怕到社會上20倍乃至50倍融資,必須要讓自己賺足利潤。趨勢不行了,我必須第一個跳船,別人死活和我一毛錢關系也沒有。
但這樣的企業能辦成50年或者少說點30年的企業嗎,我認為必定不能,因為過于逐利的企業是沒有朋友的。
其實我上面只說了一點,其它還有團隊呢,還有其它呢,就更多了,懶得說了。
樓主所談的戰略撤退要分場景及形勢的,中共的長征是謀劃已久的、人心是齊的、大眾是有提前心理準備的、各方是有共識的;而反觀萬達百貨呢,形勢完全不同,首先“人心”就不齊,無論員工還是供應商出于各方利益考量很難站在統一戰線上,萬達的首要任務是維穩而不是想什么反攻,你想啊,您所謂的大撤退實質是戰略轉移,目的還是為了繼續斗爭,而萬達的此次不能說是戰略轉移了,不可同日而語;
2、萬達百貨的供應商一定還有其他店或渠道,在如今這個店多貨少的時點,一有貨馬上就分了,還談什么低價甩呢?真正在甩的那些供應商實為僅有萬達一個渠道的小供應商,無能為力只能如此了;另一方面,以萬達百貨的銷售走勢,供應商不可能在這個場子放多少貨,可能在閉店前夕就大量斷碼斷號了,你要相信供應商的直覺和消息靈通度
3、萬達百貨的閉店是萬達高層謀劃已久,而其余方只是猜測,并未準確獲知(相信店方還在安撫詢問的供應商而不自知呢),且此消息一經放出必然起到爆炸性影響,你想好好干有供應商不能讓你好好干,你越造大勢,輿論影響就越大,供應商就越好借勢鬧事,到時得不償失,更難收場。
所以,我認為您說的策略沒錯,但并不適合萬達百貨,大船難調頭,不僅因為船大,更因為船上人太多、人心各異,真到沉船的時候,船長也未必能完全掌控,怎么選擇調頭呢?
2015-08-10 10:59被設為骨貼,積分加20,金幣加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