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的崛起,實體的蕭條,在惶恐之中,O2O成為了救命稻草。為了給這個波瀾壯闊的時代增加點熱血沸騰的調味劑,馬云率先拋出了電商生態的概念,定要將電商進行極致開發,隨后,在政府層面為了繼續發力推動電商的發展,并藉此拯救實體零售,有高調唱出了“互聯網+”的旋律。這一切都在告訴人們:這是互聯網的時代!
誠然,我們領教了電商的厲害,各種令人震驚的數據有力地證明了這是時代的選擇。自從天貓的雙十一引爆了消費者的熱情之后,每年都持續陡增的數據讓其他電商也爭先恐后的創造出各種帶數字的節日來刺激自己的成交增長。一直走在最前沿的馬云總是在創造讓追隨者模仿的形式。入股銀泰進行真正O2O的落地嘗試,推出各種APP陸續登陸上海、杭州、南京,一個個驚奇數據再次讓人們心跳加速。似乎美好的日子真的來臨了。雖然還有部分觀望者在躊躇。
duang!京東入股永輝,阿里入股蘇寧易購!這兩科超重磅的炸彈再次響亮在中國的A股市場,這下所有人再也不會懷疑,未來必定是O2O與大生態的完美演繹了。
然而,近期阿里影業近日發布中期業績公告卻多少有點令人泄氣。“公告顯示,截至2015年6月30日,阿里影業集團營業額為人民幣 2293.8萬元(2014年同期為人民幣4910.9萬元),歸屬于公司所有者的虧損凈額人民幣1.51819億元(2014年同期:虧損凈額人民幣3.508390元)。”作為生態閉環中的一個行業,這個數據似乎在告訴我們,這個生態圈也并非是只賺不賠的。既然是生態,必然也將呈現幾家吃撐幾家餓暈的現象。那么存活在這生態中的實體零售,你會是撐著還是昏著呢?不過,在明年永輝的財報中,我們興許能夠窺探一二,靖安坐等。
相對于生態閉環中實體的未知,靖安更看好便利店的未來。因為中國社會迎來了零售的小時代!
首先,商圈小。
少子老齡化時代的來臨,中國未來的社區商圈將變的小而密。我國的發展軌跡與日本有著極其相似之處,得益于對三浦展先生《第四消費時代》的學習,中國正在經歷的時代是幾個消費時代的雜糅。人們既享受著便利的生活,同時又怠惰著自己的習慣,還要追求并不存在的個性,同時又不得不面對養老問題。那么社區商圈的存在就是便利需求的結果。而精耕便利店的業態,告別曾經的雜貨鋪、小賣場的粗放模式,是必然的選擇。
其次,品牌小。
零售的小,還體現在對商品品牌的小概念追求。曾經的大賣場,必須要有享譽全國的商品才能保證自身的檔次與定位,否則將難以被消費者接受。而現在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已然發生了巨大變化,追求個性與新奇、貼心成為當下最時尚的消費選擇。看看微信朋友圈,為何朋友的手工制品能有如此的生命力,秘密就在這里。未來的社區便利店需要開發屬于自己的商品,這將顛覆過去品牌商與大賣場的合作模式,未來的更多品牌不是生產商創造,更多的恐怕屬于便利店或者專賣店。
再次,業態小。
作為社區商圈的便利店,從體量到品相,與大賣場的嘴明顯區別就是小。但要經營好這個小并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背后傾注的甚至超越了大賣場。征途鈴木敏文在其著作中提到的,便利店首先需要站在消費者的立場真切去體會什么是便利,消費者需要怎樣的便利。這就是一件極其不易的工作。換位思考曾經在寶潔的商品開發中被靈活運用,后來也被其他行業所模仿,但最后走樣完全落入到依據調查數據的地三方測評。當今大數據的流行,是否也是一個陷阱,需要從業者注意。同時,這樣的小業態,需要呈現的商品精致而富有生活氣息。中國當下缺少這樣的商品供應商,需要便利店自身有清晰的規劃再進行合作,這背后的付出與勇氣,也并非所有人都能做到。但,一旦成功,那未來將是一片藍海。
做好小業態,也能博取大利潤。《【便利店美食研究所】為何日本7-11一年賣出450000000杯的咖啡?好喝是基本答案 》這篇文章就給我們極大的啟示。
總之,在靖安看來,當下各種資本在實體之間來回穿梭,早已將其綁架。面對資本規劃的未來美好,大多實體其實滿懷迷茫,O2O究竟能帶零售走到哪里,現在下任何的結論都為時尚早。相對于他們的迷茫,便利店的未來思路相對清晰。只是能認真對待并發力深耕的企業恐怕為數不多。在中國大陸,誰會成為第一家能與7-11相媲美的本土便利店呢?
靖安相信,這里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