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茂海峽城 2011年由世茂地產聯合海內外四家名企,以探索海峽兩岸產業導入新方式,建設新型智慧新城為名,以云科技等新興產業為依托,在南京河西新城大范圍底價勾得約34萬方優質土地,值得注意的是國土局在土地公開掛牌前三天臨時增加了限制性排它條件
當時樓面價僅僅4752/平方米,且注明住宅地塊面積為193611平方米,即住宅商業比例約為6:4,僅從樓面價上說遠遠低于招商地產在2011年拿下的河西怡康街地王約12563/平方米。
而海峽城業主關注最大的問題包括外立面,質量檔次下降,虛假宣傳等一系列問題追根溯源回到項目初期的沙盤 效果圖等宣傳圖片,推開層層迷霧海峽城爆出的容積率黑幕是一切問題的根結。
從初期的公布的效果圖分析,海峽城二期只有5棟高層建筑,E地塊內平白無故消失了2棟商業辦公用房以及連城一片的集中商業,而三期實際上也只規劃了9棟高層,如今卻是12棟高層建筑并且有三棟超高層。
誠然基于河西南路網,配套仍需要逐步完善的現實,海峽城并不具備大面積辦公物業銷售的條件,基于客觀事實世茂地產拿地后刻意的上調住宅地塊容積率,變相壓低商業地塊容積率是商業潛規則,但是海峽城項目在已經謀求最大利潤的前提下,仍然造黑產品坑害無數業主一身積蓄,已到了讓人膽寒令人發指的地步,
海峽城不單單是二期外立面與沙盤以及前期公布宣傳的效果圖與實際不一致,前期宣傳的商業綜合體也無端的消失無蹤,盡管相關部分并沒有界定地塊的商住配比,僅在面積上劃定了邊界,但是僅從效果圖我們有理由相信原先海峽城商住配比約為6:4,即有約40%的商業且有一半需要自持且只能向臺灣高科技企業招租,如今海峽城商業配比縮水至20%且容積率只有2.0,住宅容積率上調到3.12,不僅僅如此海峽城在低價勾得34萬方優質土地的前提下,也不需要配建社區中心,學校等基本配套,商業部分在縮水后原有的商業綜合體取消(即大面積需要自持的物業取消),且剩余寫字樓大面積分割散售,無任何產業導入實際舉措,也無以海峽兩岸產業新合作方式的任何措施,這樣土地掛牌上注明的排它性條款招租臺灣高科技企業成了子虛烏有的鬧劇。
由此作為購房以及普通南京市民的自覺,我們有理由相信海峽城是一場以海峽兩岸產業導入新形式為幌子,虛假宣傳惡意造黑產品,私自調整原先規劃,為了進一步侵占國有公眾利益惡意調高容積率增加住宅配比,大面積散售辦公物業,在此前提下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世茂海峽城應惡意勾地以涉嫌國有資產重大流失,并且在以海峽兩岸產業導入為依托,在種種產業導入鬧劇的現實下涉嫌更高層面的詐騙,嚴重戳傷南京與臺灣的良好淵源,嚴重影響南京市在對外各項招商工作中塑造的良好開放態度。尤其是在18大后,世茂地產仍然不收斂,不反省,不自查,惡意降低尤其是二期廣大業主住房的品質,問題之多、情況之惡劣、在南京甚至是共和國商品房歷史上可謂是絕無僅有。
面對種種問題業主多次通過各種合法途徑交涉其至今仍無任何誠意整改,在事發后更是更改前期宣傳沙盤,下力氣不斷公關,動用部分為其所用的警察威脅業主,散布謠言為自己辯駁,造成不明真相的人以為業主維權無理,開發商造爛產品反而無罪,并且以別有用心的險惡回答敷衍廣大業主正常訴求,綜上所述那么我們有理由相信作為河西片區的主管部門河西新城開發指揮部負有嚴重失察,已不能代表群眾利益,由此作為弱勢的業主作為合法維權不得不向更高級別的政府部門述求合法利益。
俱往矣數千年,一個國家或者地區,最可怕的不是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不是追不上對手的發展速度,而是在監管缺失的現實下官商勾結,草菅人命,貪污橫行,腐敗泛濫,惡意的非法的侵吞國家財產,剝奪廣大群眾的合法權利,以一種不公平踐踏式方式侵占公眾利益,歷史上每一個王朝的覆滅皆因為此,我們黨作為執政黨能夠得到人民的擁護,首要的就是重視群眾訴求利益,特別是18大后,中央政府向人民敞開了訴求大門,不管是常態化的巡視制度,還是自上而下的改革變革,在此基礎上中央已經定調無論其后臺還是級別,一經確認一查到底,群眾正確的我們就是要改,就是要重視,再次基礎上我們也信心倍增,海峽城維權已進入更高的高度,他是一次由草根發起的,向黑惡勢力抗爭的,謀求合理訴求的集體運動,是一次在中央政府政治層面支持下有利聲援國家政治經濟改革的自發運動,由此盡管海峽城維權任重道遠,但廣大的群眾絕不會在黑惡勢力面前低頭,更有著血戰到底的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