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是專業人士,如果問一個問題:制作一個鈴鐺磨具,如果需要三年的時間,要用十八道工序才有可能完成,你會帶領一間公司去做嗎?而且開始之初,你也無法判定能否成功,在這之前多家公司明確表示,無法完成。可以想見的是,大多會給予否定的答案。
當下,我們最缺乏的時間和耐心,與之相對的是快捷和浮躁。
用最短的時間高效辦成一件事,是效率社會的要求和追求。
日本一間小公司做成了這件事。為了保持一定的水準,這間公司的社長不希望公司發展過大,他們只有五名工匠,卻完成了許多大公司做不了的事情。這只是故事之一。
在這本《精益制造028工匠精神》里,作者選取了多間日本公司,走訪后,呈現出了日本經營者的獨具匠心。
這些公司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控制公司的發展規模,最少的有幾個人,多的也只有一二百人,不擴張公司發展規模,為的是保持極高的工藝水準,不因擴產而喪失精益的水平。這在高度工業化的社會,難能可貴,不擴張意味著只能占有極少的市場份額,必需專注于自己的所長,保留初心。這何其難,對外界的誘惑不聞不問。這樣的公司值得我們投去敬意。
在發展的過程中,堅持工匠精神的公司同樣也會遇到問題。他們同樣要面對競爭,一家生產屋頂菜園特殊土壤的公司創始人說“在人家后面走很吃力,但自己走在前面就輕松多了”,三鷹光器有限公司說,“用心觀察,不斷制造出充滿創意的新事物”,這是應對競爭最好的策略。面臨競爭,往往自亂陣腳,要么是盲目跟風,要么只顧削減成本,卻無法真正從創新、領先著手,打造自身的核心競爭力。而堅持本真的公司,一方面堅持初心,一方面與時俱進,找到發展的獨門秘籍,在高度發展的社會,頑強的堅守自己的陣地實屬不易。
通讀全書,深深感到這些經營者不僅僅把經營公司當成一項事業來完成,更當成一件工藝品來打磨。細心、用心、耐心,做每一項事情不急不徐,保持經營的初衷。
更難得的是,對于經營的底線他們始終堅持。一家公司的兒子想要擴大品類,但父親極力反對,原因是他們的老主顧也在做這個東西,他告誡兒子:“不要偷竊別人的工作”。這份底線的堅持令人佩服。
書中介紹說,菊地保壽堂制作的茶壺,在保持原始制作工藝的同時,提出的目標要易于使用,還要“蘊藏著一種美”。這些獨守工匠精神的公司是美的,專注的人或公司都是美的。
李宗盛寫過一篇《致匠心》,里面說“專注做點東西,至少,對得起光陰歲月;其他的,就留給時間去說吧。”
時間是最好的證明,不論是一家公司的經營之道,還是它的發展道路,在時間的印證下,總會顯出本來的面目。
柳二白- 該帖于 2015-9-18 15:12: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