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筆者與大家分享一下(1)購物中心選擇O2O模式的考慮因素、(2)購物中心做O2O的困難、(3)購物中心做O2O的注意點。
六、選擇O2O模式需要考慮因素
(一)城市水平。
不同城市的發展水平不一,所在城市的互聯網發展與智能手機普及的程度直接影響著O2O項目能否觸達消費者,也就直接影響著O2O項目效用的發揮。不同的購物中心分布在全國不同城市,城市水平不一。這樣,每一家購物中心的O2O模式都需要應地制宜,順應大環境。
(二)核心客群。
不同定位的購物中心有不同的客群,而不同的客群有不同的特點和需求。這影響著O2O功能規劃、交互設計和視覺風格等。購物中心O2O就是需要去圍繞核心客群,發覺和響應核心需求,這樣的O2O才有意義和價值,才能被用戶接受、認可和持續使用,保障用戶的數量、活躍度及轉化率。這需要有所取舍,識別和抓住核心客群。
(三)條件資源。
O2O不是雪中送炭,頂多是雪中送炭。開發和運營O2O需要從公司和項目自身實際情況出發,需要與自身的經營狀況、資金實力、人力配置、變革能力、外部資源等相適應。如果“身處雪中”,O2O項目非但不能幫助項目發展,反倒可能因為投入巨大的資金、攪亂工作重心,拖累購物中心的整體發展。
七、購物中心做O2O的存在的困難
(一)O2O平臺搭建成本高
購物中心自行開發一套O2O系統體系,在國內有萬達、大悅城等少數幾家,無不是動輒以百萬計、以千萬計。軟件成本、硬件成本、人力成本、運維成本,高昂的成本是中小企業做O2O的舉步不前的一個重要阻礙和難點。O2O仍然趨于概念性,缺少成功案例和最佳實踐,在這種背景下,大筆投入顯得更加謹慎。
(二)“大數據”實踐存在難點
“大數據”概念很熱門,通過對消費者大數據的采集、分析和利用,來加強對顧客的洞察,為市場營銷、業態優化等提供決策依據,作用重大。但真正實施起來有諸多難點。非統一收銀的購物中心,難以聚攏顧客的消費習慣、消費水平信息;顧客的線上操作所產生的行為數據是否足夠大以具有代表性意義;顧客在不同平臺上的分散數據能否關聯在一起進行分析。這些都加大購物中心的“大數據”實踐的難度。
(三)O2O平臺運營將重構業務流程
運營購物中心O2O平臺相較建設而言,是更重要的。一個完整的購物中心O2O體系,需要IT、市場、營運、研策、招商、物業、客服等多個領域的人員共同參與和跨部門運作,對信息流、資金流、物流等都帶來變化,傳統的文化、體系、流程與互聯網會有碰撞,業務流程也需要相應重構。組織是否允許這種重構,人員能否適應這種重構,這種重構考驗著運營者的能力。再好的O2O平臺也只當做擺設,沒能發揮效用。
八、做購物中心O2O需要注意點
(一)統籌規劃,集中領導,快速推進。
O2O是一個戰略性部署,是跨業務、跨部門的整體體系。它涉及到信息、市場、營運、物業、財務等多個模塊,不是某一個部門的事,不能閉門造車。需要由總部組建專項工作小組,總體發起、規劃、協調、推進O2O的立項、研發、落地、評估等全過程。
(二)堅持“1+N”模式,多平臺并行。
行業上的O2O實踐都“不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可以搭建自己的O2O平臺,同時開放嫁接外部平臺,多渠道并舉。以會員服務為切入點,以低成本開發自有平臺;積極與阿里喵街、萬達飛凡接觸溝通,探索介入的可能性;鼓勵商家與餐飲、支付、票務和外賣等專業平臺合作。這樣的模式,成本低、部署快、運維易,能更好地利用線上資源為自身“導流”。
(三)以移動互聯網為核心場景,聚焦在手機端。
以手機為主要載體的移動互聯網,相較傳統的PC機而言,操作更簡便,適應碎片化。消費者一邊用手機一邊逛購物中心,這就給購物中心的O2O帶來很多豐富的應用場景。移動互聯網與自媒體的移動端為購物中心O2O提供了入口,“云端化”讓原本在本地面對面的服務變成消費者從手機端直接享受。O2O在手機端的實現方式,有APP、輕應用、微信號等多種方式,各有利弊。APP是原生的、可控的,效果好壞完全取決于購物中心的運營能力,而缺點在于需要有足夠的理由說服用戶下載使用。微信公眾號依附在微信大平臺上,無需下載,覆蓋范圍較廣,能快速把推廣覆蓋面拉開,但部分功能的實施上受限。綜合考慮,建議以微信號為手機端的主要實現形式。
(四)立足本地化,以會員為核心,圍繞服務做文章。
購物中心O2O,強調是智能化,而不是電商化。天貓、京東等數億線上用戶與流量,其實并不能轉化為購物中心的線上流量和線下客流。電商化偏向于商品的銷售,而購物中心對商戶的貨品庫存、現金流、運營成本的把控程度均不允許過度電商化。需要做的是立足本地化,抓住線下本地消費者,特別是以會員為核心。圍繞購物中心的產品、服務和資源,高效、準確地把價值傳遞給消費者。
- 該帖于 2015-9-21 17:28: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