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傳奇是一個傳奇。
6月份開業,僅用三個月時間就令行業人士刮目相看。據介紹,生鮮傳奇店鋪面積僅200平米,日均銷售額卻達到4萬元,這還是一家開在三線城市的門店。生鮮傳奇的業績與當下集體看衰實體零售風潮格格不入。
生鮮傳奇如何締造傳奇,如何把傳奇演繹成了傳奇?這讓許多人百思不得其解,同時又充滿好奇。近日,一篇關于樂城總經理王衛的大會發言稿在網絡上和朋友圈瘋傳,這篇發言稿樸實無華,但字字珠璣,似一語道破天機。
這也讓我們恍然大悟,商業的道理從來不是深刻,也不是深奧,商業的真諦在于堅守——堅守本真。就如茶道,在看似簡單的沖茶、飲茶的動作里漸漸悟出深意,長期的堅持與研練,讓簡單變得不簡單。
王衛的發言稿樸實簡單,但又深藏了商業的道理。
從另一個角度,看看從王衛的發言稿,這些純干貨里,有哪些零售的誠意與情懷。
經營者的戰略定位在哪里
戰略是定義某個組織尋求競爭優勢,也就是說,競爭優勢來自于戰略的定位。戰略就像一根準繩,任何事情都要圍繞它,如有偏離,就要迅速轉回。當發生不確定的或難以抉擇的事項時,戰略是考量的一個重要標準。
無從得知樂城的戰略是什么,但樂城的經營定位一直很明確,從樂城超市到新近的生鮮傳奇,都可看到樂城明確的經營目標。樂城的市場總監李奇說,生鮮傳奇的定位就是專注于廚房。廚房就是一個中心的圓點,近圓點的都經營,遠離圓點的,或許都要砍掉。明確的定位讓樂城在組織商品、選擇商品時都有了標桿。
而一些零售商,無戰略、更無定位,盲目經營;即不清楚想做什么,又不明白能做什么,混沌中理一團亂麻。近期火熱的跨境電商現象算是一例,看著別人做得不錯,就蜂擁而上,全然不看有沒有能力和符不符合經營目標。如此跟風經營,根本無法凸顯經營特色與目標。
目標顧客在哪里
顧客是零售商的服務對象。許多零售商都在犯這樣的錯誤,天天與顧客打交道,卻不知顧客是誰。誰是我們的顧客,我們為誰服務?看似簡單的問題卻無從下手回答。因為很有可能零售商根本不知道顧客是誰。
生鮮傳奇的顧客定位很明確:中產,年收入8萬以上,家庭餐飲支出2萬以上,兩到三口之家,25-65歲人群。如此清晰的畫像,讓顧客的面孔不再模糊。
現實情況是,許多門店開業之前根本不定位誰是它的顧客。不知顧客是誰,如何組織商品、定位經營,甚至布置店內氛圍?只好大而化之的認為,任何人都是顧客。
你愛所有人,就可能意味著所有人都不愛你,因為博愛不代表真感情。
一家店一定要知道顧客是誰,最好在開業之初就想明白,就算沒有明白,開業之后也要盡快調整到清晰明確——這是一件重要的事,重要而不緊急,所以,總被拖到過后辦,拖來拖去就沒了影蹤。
不知顧客,何談經營?
經營的初心在哪里
現在各種管理方式層出不窮,用先進的管理手段,并借助先進的系統與機器,更使管理變得復雜多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零售管理來說,器不是先進的工具,而是好用的工具。
貨架管理一直讓人頭疼不已,原因是商品復雜多變、貨架大小不一、陳列形式多樣,這給貨架管理帶來許多難度。怎樣制定一套讓采購、營運都覺得好用、實用的管理流程,這是許多零售商都在頭疼的問題。一家零售商曾購買過貨架管理軟件,費用高昂,但用起來卻發現并不好用。不好用的原因不是軟件設計不合理,而是不符合零售商的管理實際。
馬與鞍不匹配,怎可能跑得快。
據王衛介紹,生鮮傳奇使用了原始的棚格表,進行改進后,解決了困繞了多時的問題。敢于研究,善于鉆研,這正是當下所缺乏的。
經營的商品在哪里
如何選擇適合的商品,這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零售商的標準與喜好不代表顧客的喜好,顧客不買帳,商品也最終將走向消亡。
有的零售商奉行“無為而治”,全憑采購人員的個人判斷,不引導不制止不阻攔,這樣的做法,最終將呈現一個四不象的賣場。沒有特色,相當于沒有差異,沒有差異,相當于失去生存的主要競爭手段。
而生鮮傳奇自有一套品類管理的方法,總經理王衛對經營什么商品、不經營什么商品有著明確的認知。他舉了一個例子,如何選擇牙簽,如何在牙簽與牙線中做選擇。選擇的根本要兼顧到商品的功能性與消費者的生活習慣,但又不能一蹴而就,一條原則定天下。看到這個例子也不禁感嘆,我們只看到了生鮮傳奇的光鮮,卻不一定看到樂城在背后付出的辛苦與努力。這樣的辛苦與努力又是基于科學的管理、熟練的經營技巧、和對生活的感知之上的,當然,最為重要的是對這項工作的熱愛與忠誠。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包括一家企業,也包括個人。我們總看到他們外面的光鮮與生機,而未必看到背后的努力與堅守。
柳二白- 該帖于 2015/10/9 10:18: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