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鼎一直提倡零售的本質是“商品+服務”,作為一家零售信息化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一直致力于提供全程的系統化管理,提供全面的數據分析,同時在服務上,我們也以“共生共榮”的態度要求我們自己,深耕細作,切實從零售角度出發,分析各類已有或者趨勢的業務,從“模型刻畫”到“落地”,通過創新信息化解決方案協助我們的客戶更專注于發掘好商品,或嘗試多樣化服務上。本文列舉了海鼎近期提出的簡化門店叫貨、按需打印實現餐飲銷售、更新中轉作業工具提升效率的幾個微創新方案,與大家分享。
關鍵詞:微創新,門店叫貨控制,飲品銷售,快餐銷售
雖然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是大勢所趨,但這兩年的市場證明,實體零售尤其是連鎖便利店仍被廣大消費者所需要和喜愛著。海鼎一直提倡零售的本質是“商品+服務”,作為一家零售信息化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一直致力于提供全程的系統化管理,提供全面的數據分析,同時在服務上,我們也以“共生共榮”的態度要求我們自己,深耕細作,切實從零售角度出發,分析各類已有或者趨勢的業務,從“模型刻畫”到“落地”,通過創新信息化解決方案協助我們的客戶更專注于發掘好商品,或嘗試多樣化服務上。本文列舉了海鼎近期提出的簡化門店叫貨、按需打印實現餐飲銷售、更新中轉作業工具提升效率的幾個微創新方案,與大家分享。
一、簡化門店叫貨
便利店的商品按照銷售速度和保質期一般會分為日配品和非日配品,而在非日配品的定貨周期上,會綜合考慮配送中心的作業效率,區分出來哪些是一、三、五配的,哪些是二、四、六配的,在以往常規的信息化解決方案中,通常是以管理手段來解決,將規則通知到門店,門店根據這個規則在叫貨的時候自己把握。在此種作業模式下,對門店人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對商品非常熟悉。
因為這種規則的定義一般到類別,在商品貨架位沒有嚴格按照類別管控,沒有啟用智能補貨的場景下,一般的解決方案是從商品編碼下手,在類別體系是“大類+中類+小類,2+2+2”的模式下,通常定義商品編碼的前兩位是大類碼,然后再6位的流水,這樣對于門店來講對其的要求就是明確“01、02、03”開頭的什么時候叫貨,“04、05、06”開頭的什么時候叫貨,對于總部來講,6位流水也能支持一定量的商品數。
海鼎近些年來都在著力于研究門店業務,結合當前店員招聘困難,人員流失快的行業嚴峻形勢,秉著“胖總部、瘦門店”的理念,提出了由總部在創建商品資料的時候就定義好商品的叫貨日期,該信息會直接下發給到門店,門店叫貨的時候可選的商品將會受這個控制。如果是通過導入叫貨明細的形式進行的,那么也會自動刪除掉非當日叫貨的品項。如此弱化了對于商品編碼的需求,同時更加簡化了門店的叫貨操作。
二、按需打印實現餐飲銷售
傳統便利的盈利模式是賺取零供差價,便利店所負擔的直接成本是店租、人力成本,但是隨著互聯網的透明化,零供差價的空間越來越小,且便利店同質化越來越嚴重,如何做出特色是當務之急。
圍繞零售本質“商品+服務”,“北京全時便利”提出了商品不再局限于常規品項,快餐(門店自己按單加工,現場生產)、烘焙、飲品都可以引進,如此自由商品的毛利空間就由商家自主把握了。北京全時二代店打造了集“吉野家+星巴克+便利店”三種休閑為一體的新型便利店,給消費者最便捷的體驗。大家再也不用先進便利店買瓶雪碧,再去隔壁快餐店點餐了。
此種新型模式的開展是基于便利店的特性通過擴充非常規便利品項來提升服務,如果直接上餐飲系統不能很好解決便利品項的銷售和管理,且餐飲軟件的耗資一般都頗高,如何才能既不影響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又不影響便利店講究的快時效,即不增加太多的成本投入,又能應對快餐、飲品這類定制生產的商品特性?
海鼎在這方面結合了各類品項銷售的特點,例如飲品的銷售場景是,消費者點單,飲品生產區按標簽生產,生產完畢貼標簽。快餐的銷售場景是,消費者點單,可以單品,可以套餐,對于后廚來講都是單品生產,再組裝成套餐,然后消費者憑單取快餐。但是便利常規品項的銷售場景是,消費者先選購商品,放置收銀臺,收銀員掃碼結算。這三種,前兩種消費體驗是先虛擬交易,后一種是銀貨兩訖,且前一種是按單生產,憑單取貨。從顧客的消費體驗出發,哪怕店內提供了飲品、定制快餐、常規便利品,但是需要顧客挨個柜臺買單,等單,這種類似于人民供銷社的消費體驗離“便捷、快速”就差太遠了。
海鼎綜合以上分析,通過“模型定義+場景模擬+硬件考量”獨創了新銷售單打印“一POS多點按需打印”方案。該方案可以提升顧客的購物體驗:顧客在便利店內選購常規的品項,在收銀臺買單的時候點自己中意的快餐和飲品,收銀員根據顧客所需在POS機上錄入顧客的交易明細,整單結算,POS機打印出顧客整單商品交易清單,在飲品區會自動打印出顧客選購的可黏貼飲品標簽,在后廚會自動打印出顧客選購的快餐標簽,如果顧客選購的是套餐,小票會打印到套餐的明細品項,便于后廚生產。飲品區生產完畢,根據飲品杯子上黏貼的飲品標簽上的號叫號,顧客憑整單小票取即可�?觳蛥^生產完畢,配餐員根據標簽上的號叫號,顧客憑整單小票取即可。如此的購物場景下,對顧客來講“顧客手頭的小票還是一張,且和實際付款金額一致”,對門店員工來講“不同工種的人員獲取不同的生產信息”,雙方都能獲得極致體驗。
圖1 一POS多點按需打印
三、更新中轉作業工具提升效率
近些年在新的市場形勢下,結合企業資金占用率高、倉庫庫容的有限性、商品保質期管理的高成本、便利門店經營商品的轉變、交通的四通八達等各方面因素,海鼎分析得出將來中轉業務勢必會是一個趨勢。
以往的作業模式通常是人工的方式,企業集合門店的叫貨數據后,按供應商商品匯集總數量,將定貨信息發給供應商,供應商根據定單送貨,倉庫驗收,打印入庫單,再根據門店叫貨數據分拆成門店配貨單,打印紙質單據進行分貨。此種作業場景,人工作業環節較多,一旦中轉的品項多了以后,作業效率會是一個瓶頸。
海鼎從“模型刻畫+硬件考量+技術優化”角度,基于RF設備,創新了中轉模式下的RF揀貨功能,首先中轉業務基于門店、供應商、商品生成作業號(由系統自動生成),生成作業號的優點是可以區分出是針對哪一次門店叫貨的商品,將入庫后的分貨作業模式優化為:揀貨人員手持RF槍,輸入作業號,掃描商品,自動顯示分貨門店,商品數量,揀貨人員可以輸入或者掃描周轉箱號,確認實際揀貨數量,RF界面自動顯示下一家門店,同理完成周轉箱號的輸入,和商品數量的確認,直至最后一家門店。其中自動展示的門店的順序可以自定義,這種自定義的順序主要是根據門店的集貨位來定,或者說分貨動線來定,我們也提供默認的門店先后順序。
經過場景模擬和測算,應用RF來完成中轉的分貨,同傳統的紙質分貨相比,效率至少可以提高30%,在應用熟練后,效率可以提高一倍。
小結
以上是我們典型的微創新方案,丁老師一直強調“海鼎和用戶的關系,不是簡單的買賣,也不僅僅是事業和朋友,而是相互依存、性命相連”,我們也時刻提醒自己,并將這種理解融入到工作中。
市場隨時變化,前沿的理念觀點也在順勢變化,海鼎人也以謹慎、落地、深耕細作來要求自己,在大時代背景、發展趨勢下做整體方案和系統規劃,在細節方面我們也以“微創新,大力量”的愿景驅動自身“生命不止,創新不斷”。衷心祝愿海鼎客戶以及海鼎獲得更好的發展。
文/朱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