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商業是直接面對最終消費者的商業形式[i]。不管哪種業態的零售商業,都是通過各種營銷要素的組合來滿足顧客需求并影響其購買決策,零售組合要素包含:商品、價格、服務、廣告促銷、店鋪設計、商品陳列、選址和銷售。在選址確定之后,各要素組合方式不同,其營銷策略也不同,經營成功與否就需要不斷的探索、研究、實踐、分析、調整再實踐,零售要素如何組合,即選擇怎樣的營銷策略,對于所有零售經營至關重要,所以我們永遠都在路上。
便利店在我們這個城市已經發展了十幾年了,去年發布在全國便利店店數規模排名中,有本市的三家便利店品牌入榜前十(美宜佳、天福、上好)。這三家企業早已布局整個珠三角地區,2015年9月17日美宜佳福建第一百家門店開業了,從2014年4月13日在廈門開第一家開始,短短17個月的時間已經創造了100家的驕人業績;2014年10月開始布局湖南市場,天福團隊短短2個月時間籌備,長沙地鐵2號線19家天福店于12月8日同時開業,太牛了;上好也將門店開到了湖北市場上;還有其他店數規模不到千家的品牌大大小小十幾個,東莞便利店走出了一條不一樣的成長路子。便利店競爭程度可想而知,好多廠都紛紛搬出了這個城市,各鎮廠房都紛紛貼出了招租廣告,產業升級也使得這里的人越來越少。
記得2008年外資品牌的OK便利店走了后,留下了幾家711便利店。如今OK依然沒有過來,但全家來了,喜士多也來了。這些品牌的門店都集中在之前分享的一家門店周圍(500米內),細數一下“我勒個去”這么多呀,包括美宜佳(4家)、天福(2家)、711、全家、喜士多、合家歡、想家、士多店等,可以說這里應該是一個便利店比較特喜歡的地界,在這里也做了五六年了,這么多競爭對手來了,如何才能站住腳、站穩腳,如果不改變肯定是不行的,人家都購物環境、形象、服務、商品都沒法比,所以得改變,否則只等關門了。
在被淘汰關門前,先進行了關門歇業,為再次開業做下閉關修煉,砍掉多余的貨架及商品,及精選SKU,調整商品配置各品類比重,重新規劃陳列,新增鮮食項目,從新做起,突出鮮食,區分競爭對手經營品類,增設便民服務項目(公交卡、話費充值、電費水電費代繳、Q幣、游戲幣、支付寶、財付通充值、信用卡還款、火車票、飛機票預定、收發快遞等)打造社區全方位便民服務。
總結起來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升級門店形象;2、提升門店服務;3、調整商品陳列布局;4、增加鮮食品類;5、調整商品結構;6、新增便民服務。做了這些閉關修煉之后,實際的效果如何呢?分享部分數據如下:
升級門店形象:吸引顧客進店;提升門店服務:引導顧客購買
調整商品陳列布局:便于顧客購買、提高購買量;縮減了貨架,增加了立柜品類的陳列設備,(4門增至6門冰箱)有些新做便利店的為了減少前期投入,往往不想投入更多的立柜,絕大多數將損失門店銷售。便利店里面飲料品類是除煙外,最暢銷的品類。以下調整之后帶來的銷售增長。
增加鮮食品類:品類差異化經營,除了幾家外資便利店做了該品類,其他競爭對手還沒有經營;增加了鮮食經營給門店新的客流,提升了部分銷售額,這個還需要持續做大做強,用以提升門店毛利。
目前該店重新煥發生機、在競爭中沒有被淘汰,而是重新昂首前進。所做的措施其實就是對零售要素中的商品、店鋪設計、商品陳列、服務、價格和促銷等進行了重新調整和組合。接下來還要根據市場及顧客的需求繼續繼續調整做好,路還遠著呢。
[i]來源:《流通概論》
- 該帖于 2015/10/19 10:05: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