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臨近,各大電商巨頭打了雞血般地興奮起來,各種“撕逼”此起彼伏,各種“放衛星”考驗著人們的常識底線。老笑感覺,對零售市場來說,雙11就是一場畸形、變態的消費狂歡,它的積極意義可能被人們夸大了,而破壞性正在越來越多地顯現出來。
低價傾銷擾亂市場秩序
拋開種種迷魂藥、障眼法,抽絲剝繭之后,雙11的“精髓”實質上只剩下所謂的低價、超低價,也就是價格戰。
關于價格戰,蘇寧副董事長孫為民說,真正的價格戰是建立在強大的供應鏈基礎上的,價格戰的本質是零售能力價值戰。
說的非常好聽,但真的是這么回事嗎?未必!雙11的很多低價、超低價實質是不計成本的傾銷:
今年,天貓超市提前為雙11預熱,宣布優惠力度為滿99減50,京東不甘落后,宣布不同品類滿199減100,對北京、上海、浙江三地客戶,還額外發放滿199減100的優惠券,也就是說,這三地的用戶最高可享受滿299減200的超大幅度優惠。
簡單計算一下可知,99減50的優惠力度為4.9折,199減100不到5折,而299減200是3.3折。確實很優惠,但這跟供應鏈有毛關系?天貓、京東的供應鏈就如此強大,超市類快消品能做到比廠家生產成本還低?!
天貓、京東喪心病狂燒錢補貼的背后,都是想將對手擠出市場甚至趕盡殺絕,對照“為排擠競爭對手或者獨占市場,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傾銷”的表述,這就是不折不扣、童叟無欺、如假包換的低價傾銷!
天貓、京東大打出手,表面看是讓利于消費者,實質是擾亂市場秩序,“貓狗”互咬之下,請問北京的超市還怎么做生意?如果這些地方的超市都倒下了,“貓狗們”還會持續讓利嗎?
雙11的低價傾銷不是個別現象,而是普遍存在,如支付寶結算半價優惠,各種9塊9包郵等等,細算起來,都在成本價以下,這無關供應鏈,只與資本有關,巨頭財大氣粗不差錢,燒得起,但問題是,商業競爭淪落到資本比拼,這正常嗎?健康嗎?可持續嗎?
更令人不得不疑慮的是,那些電商平臺的原始得不能再原始的所謂秒殺低價絕技,真的會自己埋單嗎?我看未必。它們“任性”的資本不光是自己,更多是商家的,那些流了鼻血的供應商、網店們噤若寒蟬,也是為了在平臺之上保有一席之地,暫且虧錢賺吆喝。而被平臺“綁架”了的他們還得任由別人慷自己之慨。
而且,每逢雙11,在瘋狂、片面的低價、超低價追求之下,各類電商平臺的假冒偽劣屢禁不絕,刷單盛行,偽評成風,但在政府大力扶持電商行業監督卻未能同步的局面之下,電商的售假、傾銷、偷逃稅、不誠信等涉嫌違法的問題,幾乎無一被實質性地追究,這對廣大的線下實體零售企業來說,是非常明顯的不正當競爭,對零售市場健康發展,也有害無益。
巨頭“任性”惡化競爭環境
巨頭“任性”有四種表現形式:
一是特別熱衷于撕逼、掐架,死磕到底。比如蘇寧,做個雙11大促,非要冠之以“平京戰役”之名,好像不跟“友商”干干仗它那促銷就做不下去了一樣。蘇寧某高管放言,要打到京東“認慫為止”,呵呵。
當然這種搞法早已有之,并非始于蘇寧,此前,阿里、京東的互相攻訐早已讓人大跌眼鏡,各種口水戰打得舉世皆知。京東攻擊阿里物流慢,阿里反嗆京東“重”、“難以為繼”等事例幾乎年年都有,到雙11更是集中爆發。
二是逼迫品牌商“二選一”。2012年,京東發起“沙漠風暴”,天貓脅迫商家“二選一”,今年躺槍的卻是木林森。天貓此前宣稱“選擇京東還是天貓,只是商家自己做的理性選擇”,照例對逼迫商家“二選一”全盤否認。但這種事真相如何,相信人們心中自有判斷。木林森事件的最后結局是,京東公示對“木林森官方旗艦店”作出“并店,關永久不再合作”的處罰,木林森成為巨頭撕逼的犧牲品。當然,如果木林森選擇京東,天貓一樣會讓它滾蛋。有人感嘆,市場血性,棒子粗的最有理,買個東西也不安生!
三是虛報數字。有人說,電商交易額虛報三倍很正常,二倍以上的比比皆是。阿里雙11,從2009年的5000萬飆升到2014年571億,6年狂翻1140多倍。但據說去年賣家最高退貨高達70%,剔除大量的刷單、退貨之后,真實的數字有幾?恐怕只有天知道。
最可笑的是2013年,阿里巴巴平臺發布數據,宣稱當年雙11第一小時賣出最多的是文胸和內褲,分別為160萬個和200萬條。這些文胸疊起來有3個珠穆朗瑪峰高,內褲連起來有3000公里長。有微博據此計算,200萬條內褲要有3000公里長,每條的長度得有1.5米,并質問“1.5米的大褲衩咋穿?”,淪為笑柄。
10月,阿里公布了“線上線下萬店同慶計劃”,宣稱聯合銀泰、蘇寧等超過18萬家實體店的全渠道模式開戰雙11。銀泰、蘇寧線上門店加起來也不足2000之數,不知這18萬門店從哪里來?難道接入支付寶的都算作在內?那最后是不是把蘇寧、銀泰、沃爾瑪的線下銷售都算作天貓雙11的業績?
老笑預測,按阿里一貫的作風,加之今年的國際化、O2O、下鄉等噱頭,天貓雙11公布的業績應在800億左右,只高不低,不服來戰!
四是低價畫餅。2012年,劉強東發布微博稱,京東大家電3年零毛利,任何采銷人員哪怕加一元的毛利,立即辭退!蘇寧隨即回應,任何網友發現蘇寧易購價格高于京東,蘇寧都會即時調價,并給予已購買者兩倍差價賠付。國美隨后也加入這輪價格戰“三國殺”,宣布國美電器網上商城全線商品價格比京東低5%。
京東零毛利,蘇寧、國美比京東更低,好像降幅很大、超級優惠。但實情如何?據公開數據,在該輪價格戰中,京東僅4.6%、蘇寧7.5%的商品參與降價,平均降幅不超過10%,遠沒有他們宣稱的那么優惠,且有價無貨、提價再降等現象突出,公眾直接被家電零售三巨頭調戲了一把。
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今年雙11前,蘇寧再揮價格戰大旗,宣稱蘇寧線上線下商品全線低于京東,大量爆品再低出20%。孫為民表示,只要在蘇寧買到比京東貴的東西,那么內部同事,一次通報,二次處罰,三次下課。老笑感覺,這話說得太過絕對,京東只消有一兩件商品價格低于蘇寧,“全線”之說就不能成立,最終會有多少蘇寧員工被通報、處罰,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事實上,包括阿里在內,雙11雖有優惠,但遠沒有它們宣稱的那么給力,電商巨頭們通過一輪又一輪的撕逼、掐架炒作,畫出了一個個低價、超低價的大餅,也吊足了公眾的胃口,但實際上很難兌現,這損害的必然是公眾對電商的信任,犧牲的是整個零售業的誠信。
虛假繁榮浪費社會資源
雙11也許的確激發了社會消費井噴,但這只是繁榮的假象,實際上只是把節前、節后的消費集中到這一天爆發,節前數周的觀望待購、節后漫長的“不應期”,都是這種透支消費帶來的惡果。也就是說,雙11對消費的刺激作用并非那么真實有效,而它帶來的各種問題卻空耗了大量的社會資源。
對賣家來說,雙11可能是件很痛苦的事,不參加不行,參加了一是幾乎沒有利潤甚至賣得多虧得多,二是沖擊了自己的線下渠道,擾亂了價格體系,三是大量備貨、退貨造成庫存積壓。雖然今年雙11天貓采取了預售制,能一定程度地減輕盲目備貨,但顯然不能根本解決問題。
對消費者來說,買與不買都很糾結,買吧,實際上比平時便宜不了多少,買回來一大堆并非必需的東西,既占用了資金,也沒有多少實際用途,漫長的等待也令人心焦,如果再遇到消費維權的問題,更是心煩,這或者也是“剁手”之說的起因吧;但不買吧,電商巨頭的宣傳實在太過誘人,不買點什么感覺虧了似的。
對物流企業來說,每年雙11都是一次大考,本來平時的配送能力已經足夠,但為了應對雙11海量的包裹,不得不擴大面積、增加運力、增添人手,而雙11過后,增加的配送能力長期閑置,這無疑是一種極大的浪費。
對社會來說,雙11占用了太多的資源,據國家郵政局預測,今年雙11將產生1.4億個包裹,加上節后高比例的退貨,包裹數量將更為可觀,這得產生多少垃圾?造成幾多的道路交通擁堵?
塑料曾被列為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但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了它污染環境、損害健康等各種弊端,塑料也因此被有些人歸于“最混蛋的發明”一類。雙11就像商業零售領域的塑料,是一把雙刃劍,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越來越多的負面影響也逐漸暴露了出來,如果不加以規范、改造,恐非行業之幸、社會之福。
[email protected] 該帖于 2015/11/11 15:38: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