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2009年創辦雙11,把一個單身節日逐漸演變成了一個購物大節,雙11的重要性就越來越不一樣。
雙11的發展之路如一場考試。創辦之初頂多算是一個課堂練習,每節課老師講完重點后,隨堂問一些問題,愿意做答的同學就舉手回答;慢慢成了日常測驗,學習一段時間,總得看看這段時間掌握的知識是否牢固;再后來就變成了期末考試,重要性不言而喻,期末考關系到評優、關系到排名、嚴重得還影響到升學。
自從雙11變成了期末考,各方心態就有了微妙變化,由隨意而為變得刻意為之。期末考的意義畢竟非同一般。去年,還曾為雙11究竟是誰的雙11引發一翻爭論,而今年這樣的爭執早就銷聲匿跡——期末考試人人都能參加,哪有誰擁有專利之說。
今年,雙11提前三四個月預熱,聲勢越來越浩大。阿里還為此辦了晚會,邀請馮小剛作為晚會的總導演,雙11儼然有了重大節日的派頭,一派與民同歡、萬眾同慶的喜慶景象。
期末考被高度關注,學生不鎮定,老師不鎮定,家長也不鎮定。在如此繁花似錦的背后,隱藏著眾多秘密,這秘密需要探究和發現,需要多用拿來主義。雙11也像一面魔鏡,每次關照總能看到平常看不到的風景。
在這一次的大考中,我們又能看到什么,又會看哪些迷人或迷惑的風景。
一、消費者的錢包被提前占有。這次雙11,天貓把預售方式大大發揚一翻。為了鼓勵預售,定金能膨脹,商品可預定,商家提前生產。最為關鍵的是,暗暗把消費者的錢包提前落袋為安。消費者的消費支出總體是一定的,誰能搶先占領消費者的錢包,誰就有更多的發言權。
預售是網絡營銷的優勢,如果用在實體店,似有不妥。交定金,消費者需要到店一次;交尾款再到店一次,舟車勞頓,消費者肯定不會買賬。但也應看到,這是實體店O2O落地的一個契機。如果定金在網上交付,取貨和付尾款到店內,既避免了消費者二次到店的麻煩,又能提前鎖定目標消費者,這或許是一個辦法。
二、提前預熱不可少。現在,雙11活動幾乎全民周知。但每年活動細則又都有變化,每次都有一個新的側重點,這也使得雙11雖然年年有,但是每年各不同。變化不光讓消費者體驗到新鮮感,還能激發購買欲望。
在實體店也有一些一年一做的活動,大都形成了固定習慣和模式。但做這些活動時,應堅持一個核心點、一個基本原則。核心點要讓消費者買到低價質優的商品,基本原則是調動消費者的積極性,激發他們更大的購買熱情。因此,每年的活動方式要多樣,但萬變不能離其根本。
三、無線成交不可沒。今年雙11共計銷售912億元,其中無線成交達626億元,占比68.76%。而2014年雙11的銷售是571億元,移動端的成交額是243億元,占比42.5%。從數據可看到,無線成交的比重越來越大。這也與日常的觀察相符。去年,周邊用移動端購物的人大約能占到一半左右,而今年,幾乎都是由移動端完成購物。
為什么消費者越來越傾向于移動端?一是移動端方便快捷,隨手即用;二是網速發達,移動端比有線端還要快;三是淘寶的移動端設計非常好用,既簡潔又方便。因此,無線成交越來越受消費者的歡迎。
作為實體零售商,移動設備的信息開發不可忽視。手機已成了現代人必不可少的隨身設備之一。從臨近雙11到當天,陸續收到購買過或瀏覽過店鋪的促銷短信,在如此狂轟亂炸之下,確實因短信的提醒而臨時有了購物的打算。所以,怎樣把促銷信息通知顧客,這是實體店應該考慮的問題。這里需要從被動到主動的轉變,原來,是實體店被動地等待顧客找尋,現在,需要主動出擊,主動尋找顧客,主動把促銷信息告知顧客。
四、促銷時機不能等。許多消費者因為雙11而調整了購物計劃。周邊有朋友在置辦新家,提前列了一個單子,從裝修建材到家具再到裝飾應有盡有,為的是在雙11集中購買;還有的消費者把春節置辦新衣的計劃提前到了雙11。如此這般,雙11不僅是搶占了當期的銷售額,還分得了其他時間段的份額。如此大量集中購買,需要后期用時間慢慢消化。雙11過后,不管線上還是線下都會迎來一個銷售平淡期。
實體店如何將雙11的影響減少到最小,這是一個課題。在促銷手段、方式不能與線上比肩的前提下,仍可將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首先促銷時間的選擇。田忌賽馬智者勝,實體店如果與電商在雙11期間硬碰硬,只會碰得眼冒金星。線上畢竟憑著多年積累的優勢贏得了良好的口碑,而實體店在雙11期間的發聲則弱小得多。如果實體店能在雙11之前發動促銷攻勢,取得領先優勢,就可率先攔截一部分網上銷售;如果當期或過后再進行反擊,此時只會落于人后,被線上的風光遮掩得毫無光澤。
其次促銷方式的運用。實體店需要與消費者面對面交流,這也是與網上銷售不同的地方。因此,實體店要多運用情感營銷,要消費者感受到商家的溫情與力度。情感的體驗能讓消費者記憶猶新。消費者與商家產生的情感聯結,這就是實體店獨有的魅力,而網絡銷售無會論如何也實現不了。
今年,阿里特意把雙11的宣傳口號稍做更改,喊出了“全球狂歡節”,可見阿里不僅僅滿足于國內市場,他們放眼到了全球;今年,雙11也不再僅僅是一場銷售活動,逐漸演變成了一個曝光率高的社會熱點。在雙11當天,幾乎所有的媒體都在談論雙11,熱議雙11,而今天(11月12日)主流媒體依然在關注雙11的后續效應,比如物流、配送、電商店鋪,這些都在表明,雙11的熱度已勢不可擋。
當雙11成了期末考,成了萬眾矚目的焦點,在這場大考中,實體店不僅僅需要理智對待,更需要冷靜分析:怎樣做好自己,怎樣借力打力,怎樣突出特色,怎樣不盲目不妄自菲薄,怎樣發揮自身優勢。只有一個善于動腦、善于思考的零售商才能放眼于未來,才能在這場狂歡中找到自己的旋律與節奏。
柳二白- 該帖于 2015/11/13 14:09: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