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我認為是最奇葩的城市,他應該比 成都重慶沈陽杭州還牛的城市,至少不會差, 雖然蘇錫常搶了風頭,雖然離上海近,但這都不是理由。
而實際情況,就新街口好,離開新街口就要死不活,人家成都春熙路鹽市口夠集中,商場數量也比你新街口多幾倍,但人家一個二環的 伊藤可以做19億,仁和春天光華也有近10億,錦華萬達+伊藤錦華有16億,你南京全市人民都往新街口跑這都可以理解,但你能不能有幾家過10億的社區店呢?好歹對得住你的城市級別。
再看看品牌,除了高端精品的,流行類的有幾個品牌在南京做的很大規模的?最多就是有個別好店,很多品牌除了新街口沒店開,因為開了銷售也不咋地,新街口哪幾家的條件也高的離譜。
人家杭州武林銀泰武漢廣場成都王府井重慶世紀新都鄭州丹尼斯沈陽中興深圳茂業等等商場 為了做幾十億的銷售無所不用其極,付出多少努力和汗水,到頭來做個20億-30億,那是何等的艱辛,你新街口幾個破商場 不論硬件和管理營運都不咋地,輕輕松松做三四十億,人家只能說生錯了城市。
新街口幾個商場硬件不咋地?
你當大家沒去過別的的城市嗎。。。。
除了新街口,還有哪個商圈能同時找到數家大體量百貨公司的
那種2-4萬平方米的小店自然做得再辛苦也上不去
中央新百雖然是前朝就營業的百貨店,但是體量大,單層面積也大,格局不差,而且一直都努力擴店
大洋單層一般,總體量可不小
金鷹A座是最小的,20年沒翻新的物業,但是格局也勝過很多老一輩的店,至少比武林銀泰、鄭州丹尼斯、北京賽特中友、上海太平洋東方商廈的物業好多了吧
德基的物業就不說了
至于其他商業區的問題,這個確實是南京的問題,但是南京是組團式的城市結構,不攤大餅,所有組團直通新街口的交通都非常方便(30min 軌道交通,也造就了南京地鐵的高客流)各自組團有社區商業即可,社區商業南京并不弱,幾乎所有的地鐵站出來都有小型mall滿足社區需求
2015-11-05 09:33被設為骨貼,積分加20,金幣加4- 該帖于 2015/11/4 17:27:00 被修改過硬件不是單指體量大,也不是體量越大業績越高,至于營運管理,新百中央那種粗糙的營運管理,隨便抓一個商場都比他們強太多,我所要表達的意思是 其他城市的店王要付出 比新百中央 更多的努力才能做到這二三十億。
全國哪個城市不是多商圈,南京除了新街口還有像樣的商圈嗎?至于說社區商業,誰家生意好,金鷹天地、大洋二店、蘇寧銀河、八佰伴、同曦、江寧萬達?水游城和建鄴萬達守了多少年才好起來,虹悅起來算是快的,但這些都遠遠不夠啊。
都在談德基,我倒認為德基建在新街口是害了南京商業。
假設中國每個城市的商業零售都像南京一樣,那發展至少慢10年。
那些什么動不動新百中央管理粗糙,隨便拉個商場都比他們強的言論,實在不敢茍同。
作為一個老零售,居然發出這樣的言論,也實在讓人震驚。
新百中央為什么能一直保持業績上的上漲(中央貌似在下滑),尤其是在當下這種大環境下,不能因為一個好地段就否定了別人的管理能力。這不是正常的對待事物的態度。
何為管理粗糙?何為管理精細?每個人關注點不同,得到的結果也不同,有人偏現場陳設布置,有人偏客戶現場體驗的細節,有人偏品牌,有人偏售后,有人偏會員服務,當然這是一套綜合的體系,但作為一個旁觀者,我們看到的永遠不會是一個全面的整體。
這兩家商場業績好,我想肯定不僅僅是因為地段的原因。
要說地段,大洋、東方都不差,當然,東方現在是特殊時期,以前也是金鷹代管,他們兩體量小,就不說總業績了,就是坪效也是遠低于新百、中央的。每個商場定位不一樣,這兩場子定位就是大眾消費,也沒必要搞一些高大上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