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墨子言曰:“知者之事,必計國家百姓所以治者而為之,必計國家百姓之所以亂者而辟之。”然計國家百姓之所以治者,何也?上之為政,得下之情則治,不得下之情則亂。何以知其然也?上之為政,得下之情,則是明于民之善非也。若茍明于民之善非也,則得善人而賞之,得暴人而罰之也。善人賞而暴人罰,則國必治。上之為政也,不得下之情,則是不明于民之善非也,若茍不明于民之善非,則是不得善人而賞之,不得暴人而罰之。善人不賞而暴人不罰,為政若此,國眾必亂。故賞不得下之情,而不可不察者也。
然計得下之情,將奈何可?故子墨子曰:“唯能以尚同一義為政,然后可矣!”何以知尚同一義之可而為政于天下也?然胡不審稽古之治為政之說乎?古者天之始生民,未有正長也,百姓為人。若茍百姓為人,是一人一義,十人十義,百人百義,千人千義。逮至人之眾,不可勝計也;則其所謂義者,亦不可勝計。此皆是其義,而非人之義,是以厚者有斗,而薄者有爭。是故天下之欲同一天下之義也,是故選擇賢者,立為天子。天子以其知力為未足獨治天下,是以選擇其次,立為三公。三公又以其知力為未足獨左右天子也,是以分國建諸侯。諸侯又以其知力為未足獨治其四境之內也,是以選擇其次,立為卿之宰。卿之宰又以其知力為未足獨左右其君也,是以選擇其次,立而為鄉長家君。是故古者天子之立三公、諸侯、卿之宰,鄉長、家君,非特富貴游佚而擇之也,將使助治亂刑政也。故古者建國設都,乃立后王君公,奉以卿士師長,此非欲用說也,唯辯而使助治天明也。
今此何為人上而不能治其下?為人下而不能事其上?則是上下相賊也。何故以然?則義不同也。若茍義不同者有黨,上以若人為善,將賞之,若人唯使得上之賞而辟百姓之毀;是以為善者必未可使勸,見有賞也。上以若人為暴,將罰之,若人唯使得上之罰,而懷百姓之譽;是以為暴者必未可使沮,見有罰也。故計上之賞譽,不足以勸善,計其毀罰,不足以沮暴。此何故以然?則義不同也。
然則欲同一天下之義,將奈何可?故子墨子言曰:然胡不賞使家君,試用家君發憲布令其家,曰:“若見愛利家者,必以告;若見惡賊家者,亦必以告。若見愛利家以告,亦猶愛利家者也,上得且賞之,眾聞則譽之;若見惡賊家不以告,亦猶惡賊家者也,上得且罰之,眾聞則非之�!笔且员槿艏抑耍杂闷溟L上之賞譽,辟其毀罰。是以善言之?,不善言之;家君得善人而賞之,得暴人而之,善人之賞,而暴人之罰,則家必治矣。然計若家之所以治者,何也?唯以尚同一義為政故也。
家既巳治,國之道盡此巳邪?則未也。國之為家數也甚多,此皆是其家,而非人之家,是以厚者有亂,而薄者有爭。故又使家君總其家之義,以尚同于國君,國君亦為發憲布令于國之眾,曰:“若見愛利國者,必以告;若見惡賊國者,亦必以告。若見愛利國以告者,亦猶愛利國者也,上得且賞之,眾聞則譽之;若見惡賊國不以告者,亦猶惡賊國者也,上得且罰之;眾聞則非之�!笔且员槿魢�,皆欲得其長上之賞譽,避其毀罰。是以民見善者言之,見不善者言之;國君得善人而賞之,得暴人而罰之。善人賞而暴人罰,則國必治矣。然計若國之所治者,何也?唯能以尚同一義為政故也。
國既巳治矣,天下之道盡此巳邪?則未也。天下之為國數也甚多,此皆是其國,而非人之國,是以厚者有戰,而薄者有爭。故又使國君選其國之義,以尚同于天子。天子亦為發憲布令于天下之眾,曰:“若見愛利天下者,必以告;若見惡賊天下者,亦以告。若見愛利天下以告者,亦猶愛利天下者也,上得則賞之,眾聞則譽之;若見惡賊天下不以告者,亦猶惡賊天下者也,上得且罰之,眾聞則非之�!笔且员樘煜轮耍杂闷溟L上之賞譽,避其毀罰,是以見善、不善者告之。天子得善人而賞之,得暴人而罰之,善人賞而暴人罰,天下必治矣。然計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義為政故也。
天下既已治,天子又總天下之義,以尚同于天。故當尚同之為說也,尚用之天子,可以治天下矣;中用之諸侯,可而治其國矣;小用之家君,可而治其家矣。是故大用之治天下不窕,小用之治一國一家而不橫者,若道之謂也。故曰治天下之國,若治一家,使天下之民,若使一夫。意獨子墨子有此而先王無此,其有邪?則亦然也。圣王皆以尚同為政,故天下治。何以知其然也?于先王之書也《大誓》之言然,曰:“小人見奸巧,乃聞不言也,發罪鈞�!贝搜砸娨俨灰愿嬲�,其罪亦猶淫辟者也。
故古之圣王治天下也,其所差論以自左右羽翼者皆良,外為之人,助之視聽者眾。故與人謀事,先人得之;與人舉事,先人成之;光譽令聞,先人發之。唯信身而從事,故利若此。古者有語焉,曰:“一目之視也,不若二目之視也;一耳之聽也,不若二耳之聽也;一手之操也,不若二手之強也�!狈蛭苄派矶鴱氖拢世舸恕J枪使胖ネ踔翁煜乱�,千里之外,有賢入焉,其鄉里之人皆未之均聞見也,圣王得而賞之。千里之內有暴人焉,其鄉里未之均聞見也,圣王得而罰之。故唯毋以圣王為聰耳明目與?豈能一視而通見千里之外哉?一聽而通聞千里之外哉?圣王不往而視也,不就而聽也,然而使天下之為寇亂盜賊者,周流天下無所重足者,何也?其以尚同為政善也。
是故子墨子曰:“凡使民尚同者,愛民不疾,民無可使。曰:必疾愛而使之,致信而持之,富貴以道其前,明罰以率其后。為政若此,唯欲毋與我同,將不可得也�!�
是以子墨子曰:“今天下王公大人士君子,中情將欲為仁義,求為上士,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國家百姓之利,故當尚同之說而不可不察,尚同為政之本,而治要也�!�
管理感悟:企業高管要了解下面的情況,要了解員工的表現情況。員工表現好的,那么就要表揚與獎勵他;員工表現差的,那么就要批評與懲罰。高管不了解下面情況,企業就會混亂。有三種方法可以使高管了解下面的情況,一種方法是經常派下屬去了解情況,二種方法定期要不同的員工匯報情況,三種方法是高管采用“走動管理”的方法親自到下面去了解情況。高管們不可能親自把企業管理得很好,必須要有助手與輔佐的管理者。高管的助手可以是助理與秘書,或者是副職。輔佐高管的管理者可以是副職或者顧問、參謀,可以是中層經理,還可以是基層管理者。高管對這些助手或者輔佐的管理者進行分授職責,使他們助企明治。班組長要求班員與組員向其匯報工作,對表現好的員工進行表揚與獎勵,對表現差的員工進行批評與懲罰。班組長獎懲做得好,高管要其匯報工作,并且對其進行獎勵。中層經理與部門主管要求下屬與員工向其匯報工作,對表現好的員工進行表揚與獎勵,對表現差的員工進行批評與懲罰。中層經理與部門主管獎懲做得好,高管要其匯報工作,并且對其進行獎勵。
班組長必須要求員工好的方面要報告,不好的也要報告。中層經理與部門主管必須要求員工好的方面要報告,不好的也要報告。高管必須要求班組長與中層經理、部門主管好的方面要報告,不好的也要報告。能治理好班組的,一定能治理好部門;能治理好部門,一定能治理好企業。高管要靠統一命令與統一企業文化價值觀來使得企業上下同心同德。高管選擇左右手輔佐自己,必須選用德才兼備的人。德才兼備的人才要把企業的各種情況收集與了解,向高管進行匯報。了解情況要用眼睛仔細觀察與用耳朵仔細聆聽,然后把看到的與聽到的如實地向高管匯報。高管徹底地了解真實情況后,謀劃事情與做決策就比其他人想得更周到,做起事情來就比其他人先成功。一只眼睛不如兩只眼睛看到的,一只耳朵不如兩只耳朵聽到的,一只手拿不如兩只手拿強。高管要善于多聽取不同意見,多準備幾種方案,多重用幾個人。誠是為人之本,信是處事之本。高管對人對事要講究誠信。
要使員工聽命令服從指揮,高管必須愛護他們,必須以誠信之心擁有他們,必須以富貴方面的利益引導他們,必須以嚴明的懲罰督率他們。這樣做,員工們就能與高管們上下一心,同心同德。高管以仁義之心管理員工,為人處事符合情理法,讓員工有利可圖,并且維護員工們的利益,這樣才能有效管理企業、管理員工。
作者簡介:李文武,著名管理學家。《博銳管理在線》《中華品牌管理網》《中國管理傳播網》等知名管理網站專欄作家。又是多家媒體與網絡作家。研究:歷史、經濟、管理。
- 該帖于 2015/12/4 9:05: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