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底商業熱點不斷,先是誠品,接著是MUJI,都被各大媒體扒光了,而我目前這兩家店都還沒去過算什么水平?
這種絕對引起熱點的商業項目報道有幾種風格:
1是一些商業地產類媒體或自媒體,有些甚至可以獲得提前進到商場進行拍攝的權限,但即使是這樣照片還是爛到渣,真的,我們的商業類媒體能好好提升自己的逼格嗎?
2是一些全覆蓋的大媒體,比如周末畫報和shanghai wow這類,其中的圖片素材質量不知要高出多少,但一般都會在商業體開業后進行播報。
3是形式與內容并存,相對比較少,但確實能感受到是用心在研究商業。
12月19日滬上同時開業的兩家商場,百盛優客城市廣場和大悅城二期,熟悉我的朋友知道本人一直在持續關注,我就是個念舊的人怎樣?
當然這兩個項目在行業內的整體關注度肯定不如誠品和MUJI,為什么?因為你關注誠品和MUJI就好像自己很有文化很有逼格不是么?
所以這次我不能再等了,對于提前拿到百盛優客創刊號的我來說,現在正是運用自己卓越的商業才華,通過一本宣傳冊來八一八這家店到底有哪些好料的大好時機……
首先,封面彰顯紅火,由于臨近圣誕新年,所以節日氣氛不管是刊物還是屆時的賣場布置,都會是著重強調的環節。
而作為衣戀集團主要操刀的項目,韓流明星當然是必打的牌,之前和朋友打趣,韓國品牌這么喜歡在店內放代言明星的人形牌,屆時百盛優客開出來后會不會滿商場人形牌護駕?19日一起去數~!
第二點,商場未開,微信微博等新媒體、支付寶微信等便捷支付方式都已到位,對新媒體的利用,微信公眾號自然是必須的,會員功能現已開通,第三方開發的體驗挺好。
主要提一下微博,目前絕大多數品牌和商場要不已經放棄了該平臺,要不也是缺乏活力地在運作,但韓國人對微博渠道依舊信賴,利用合理的營銷策略,讓商場的微博號散發活力(看轉發和評論數)。
第三點,不玩也不能玩統一主題立減或折扣,而是采用相對復古的內含紙質代金券的DM模式,構成整本宣傳冊的主要賣點。本人其實一直挺推崇優惠券,合理的商業模式應該是這樣的。
第四點,關于樓層品類分布,看似與之前天山百盛區別并不很大,將原先二三樓的價格定位導向改為以男女品類區分的性別定位導向;四樓由于Modern House的進駐重新拾起家具家電品類;審時度勢地放棄男正裝這個夕陽品類……實則不缺乏看點,品牌總數150+,比傳統百貨商場至少200+品牌數量少了不少(少了不少是少了多少呢,中文真是博大精深)。
品牌結構基本是衣戀集團大店+衣戀集團品牌+百盛代理品牌+市場上的品類精英。
拿個人比較熟悉的皮具品類舉例:
衣戀的SHOOPEN+百麗集團5品牌+GRI集團2品牌+千百度集團2品牌+STELLALUNA、ECCO、GEOX這3個業內都排前列的大品牌,不能再多了!
而有些品類甚至只做一兩個標桿品牌收工,例如黃金珠寶的周大福、箱包的新秀麗(姑且不把衣戀的鴨子算進傳統箱包品類中)。
如同在樓層布局上摒棄百盛之前的價格定位導向,在同一個樓層中的品牌,定位差異也是相當明顯,你能在一樓的LUXURY GALLERY集合店中買到Ferragamo的鞋,也能在SHOOPEN花199元買上2雙雪地靴我靠!
上次看到定位差異這么大的商場還是月星環球港,上有BV,下有名創優品……
不過從另外一個角度講,環球港那個BV是瞎搞搞,而百盛優客完全可以理解成是有意為之,況且LUXURY GALLERY走的也是類似奧萊模式,因此定位上也是那些“實在”的客群,并不矛盾。
第五點,“首家”和“獨家”一直是商場招商用來“炫耀”的兩個噱頭,衣戀此次攜手百盛共同招商,不可能沒有一些好料,除了在各大購物中心開業都能獨當一面的SPAO、MIXXO、Modern House、SHOOPEN等大店;COCCINELLE、MANDARINA DUCK等中高端定位品牌外,衣戀從韓國帶來了不少首次進駐市場的品牌,其中就包括Running Man人氣成員Gary(宣傳冊上竟然寫的是“最高人氣”,太浮夸了)的品牌HALYANG(完全不知道是什么鬼呢)。
第六點,明星聚人氣不可少。從商場在裝修期間的圍板就能看出,韓國品牌極其擅長明星宣傳,好像人臉和logo就可以俘獲消費者,其實對我這種年紀大外加德吹來說,是嗤之以鼻的,但我算個毛,能俘獲年輕人的心才能贏得世界啊。
所以巨型人臉圍板都看了好幾個月了,開業時怎能不請到幾個前來助陣呢,當然不會少,艱巨的任務落到了SPAO頭上,屆時相信會有不少粉擠爆商場(真的想寫腦殘粉),這種號召力單靠百盛可是做不到的哦~(之前看到百盛請到的最大牌大概是林志玲了吧~感覺還是不大一樣的呢)
第七點,把招商沒到位的特賣場宣傳得有逼格。其實新店開業,而且時間又是這么局促,開業時沒有完成100%招商情理之中(如今早已不是五六年前的商業環境了,同樣大悅城二期開業也會有未滿鋪的情況),這都沒什么問題,想辦法解決唄,例如定位不同的大悅城會請到一些高洋的汽車品牌來做展示撐門面,而百盛優客則是通過以特賣場做銷售的方式來彌補。
由于商場本來就是打造城市奧萊的概念,因此做折扣在這家店里絲毫不會丟分,甚至一起放在DM中毫無違和感。我更關心的,是在設計上精益求精的韓國人在特賣場的處理上會用怎樣的方式,這點甚至比那些漂亮的專柜更值得關注學習。
第八點,福袋組合拳奉上。由于年末正值銷售高峰,現在不發力更待何時,沒想到這次開業活動搞得這么狠,日本人的福袋也用上了。
對此沒什么好多說,只是想研究探討一下,對于一整頁的品牌,怎樣排版才好看?
第九點,與金虹橋的聯動體現意識。其實閱讀有障礙的我是倒著看這本宣傳冊的,當翻到這第一頁時(其實是最后一頁)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正常情況,馬路對面開一家商場首先產生的是競爭意識,此前在百盛任職時更多討論的也是金虹橋對百盛的影響如何,而事實是,商業大環境不好,不論是百盛還是金虹橋,都沒獲得理想的局面,如今的金虹橋商鋪出租率更是讓人汗顏。
百盛優客和金虹橋的這次聯袂出演則更多體現了在此商業大環境下的抱團取暖,而服務理念的相近也為互惠互利打下基礎,雙方取長補短,也是為了共同促進該區域商業氛圍的提升。
最后,一些主力商鋪的介紹在此就不累述了,并非本文的重點所在。
總之,這是一本信息量大、重點明確、亮點突出、排版明快的商場刊物創刊號,因此才能讓我在商場尚未開業前就能啰嗦這么多。
屆時等到商場開業后,必定又會有一堆軟文撲面而來,有時間的話,我當然也會去做市調,沒時間的話,擠時間也要去……但希望找一些其他的角度或風格來講問題,包括誠品和MUJI,都早早晚晚要去看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