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因為定下每周五更新,所以周四的晚上成了最忙碌和略顯焦躁的時候,只有寫下這一篇文字,才長舒一口氣。)
在DK每兩周都會換一次促銷商品陳列。每次促銷換檔,總部采購人員把陳列圖紙發(fā)到門店,門店按照圖紙的標(biāo)示組貨和陳列。
對門店來說,每次的促銷換檔,都像是在打仗。為了不影響正常營業(yè),下班半小時內(nèi)就要替換好商品,把要上檔期的商品擺上花車,替換下來的商品補充到貨架或送回倉庫。用語言描述,看似簡單,實際操作起來要復(fù)雜得多,需要經(jīng)驗和用心。
原來促銷換檔,劉鋼都沒有讓宋玉參加,考慮她一個女孩子,下班很晚再獨自回家,有些不安全。
這次是圣誕節(jié)換檔,替換的商品多,劉鋼要求宋玉晚上同大家一起加班,宋玉欣然領(lǐng)命。
還有一個小時下班,劉姐就帶著宋玉整理堆碼。讓宋玉大為驚訝的是,許多看似陳列豐滿的堆碼里竟然暗藏玄機。堆碼上的飲料只覆蓋了薄薄一層,墊在里面的是一些空箱子,看似豐滿,其實并沒有多少商品。
宋玉有些奇怪,為什么要這么做?
劉姐說:“你可能沒注意,在兩天前,我們就不太補貨了,開始控制庫存量,如果堆碼上的庫存過多,一方面會造成符積壓,另一方面換檔也不方便。”
宋玉再仔細看,這些商品陳列得非常有學(xué)問,也有講究。經(jīng)過精心的擺設(shè),飲料剛剛覆蓋住里面的箱體,箱子擺得高低錯落有致,從外面看,以為是商品被摞成了從高到低的塔形。利用這個視覺錯覺,根本看不出里面墊的是空箱子。
宋玉對大家的巧思不禁有些贊嘆,劉姐說:“這算什么。今天晚上是圣誕檔期,會有許多特型陳列,到那時你才會更驚訝。”
送賓結(jié)束后,劉姐就帶著宋玉收拾堆碼上的商品。劉姐先安排宋玉把替換下來的商品補充到貨架上。宋玉在補貨時,發(fā)現(xiàn)貨架上的商品大都庫存不多,這也是在控制補貨頻率。堆碼替換下的商品大多能補充到貨架上,個別存貨量多的,裝在剛剛當(dāng)作陳列道具的空箱里,空箱子起到了一舉兩得的作用。
這些都是日常工作的積累所得,這些小技巧在教科書里找不到,在一些實操性的文章里找不到,卻實實在在在一線發(fā)生著。
等宋玉補貨回來,發(fā)現(xiàn)整個賣場的堆碼都收拾完畢,宋玉一看表才過了10分鐘,訓(xùn)練有素的員工在做這些工作時早就想到了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每一步先后都合理安排。
劉姐手里拿著圖紙,按照總部采購的意圖擺放商品,宋玉過去幫忙。在陳列商品時,劉姐特意囑托宋玉,所有的商品都要商標(biāo)向外,同一個標(biāo)簽畫面面向顧客。宋玉注意到,商品大面積成排擺放、所有商品畫面保持一致時,確實整齊有序,能達到視覺沖擊效果。
但這次新上的堆碼陳列,里面沒有墊空箱子,放的是實實在在的商品。宋玉不解,忍不住還是問了劉姐。
劉姐一邊把商品往外拿,一邊回答宋玉的問題:“促銷剛開始上檔,正是銷量最高的時候,有兩周的時間可以消化庫存,所以堆碼上面開始不能墊空箱,等到促銷檔期快結(jié)束時才能墊紙箱。”
原來這樣。
在劉姐的指導(dǎo)下,宋玉很快把分管的堆碼陳列完畢。劉姐最后對照圖紙檢查了一遍,才算收工。
看了看表,提前5分鐘完成了工作任務(wù)。
等宋玉忙完,她看周邊,不知什么時候立起了圣誕特型陳列,廠商還特意做了造型配合圣誕氣氛,一派紅紅火火的景象。一個飲料品牌用飲料罐擺成了圣誕樹的樣子,遠看是樹,近看是陳列,挺有新意,上面掛滿了小禮品。
出了公司,外面清冷,寒氣襲來,宋玉緊了緊圍巾。夜晚的天空是一片靜謐的深藍,上面偶爾有星辰散落。DK外面的廣場上豎起了一棵碩大的圣誕樹,彩燈把圣誕樹勾勒得金光燦燦。
圣誕要來了。
“真快”,宋玉有些感嘆,“上班已經(jīng)快半年了。”
零售職場箴言:
建議零售商專門設(shè)立一個部門收集各種實操知識。在零售,許多知識來自于一線,這些知識是在經(jīng)驗累積的基礎(chǔ)上獲得的,而經(jīng)驗又必須有相當(dāng)時長的實際操作基礎(chǔ)。這些寶貴的實際操作知識往往隨著人員的調(diào)離而流失,如果把這些經(jīng)驗收集起來,形成手冊,將為企業(yè)減少時間成本、人力成本和培養(yǎng)人才的成本。
(每周五更新)
柳二白- 該帖于 2015/12/18 16:06: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