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這里有一座城市的消費習慣和流行趨勢……
全家、7-Eleven、羅森,這三個目前在中國發展最好的日本品牌便利店,被山寨最多的要算 7-Eleven的“彩條招牌”了。
除了濃濃山寨感的門面,永遠不夠亮的燈光,這種荒腔走板的怪異感覺會在你踏進店里的那一刻達到極致——貨架要么太空,要么太亂,你急需的東西通常沒有,他有的東西你可能永遠不會想買。這里的“你”說的主要是年輕人。
在零售業蕭條的大環境下,便利店如何抓住消費者?今天,小編為您分享的是:便利店里的每一件商品是怎樣來到消費者面前的。
因為歸根結底,人們愛去便利店,只能是因為那里有他們想要的東西。為此,我們深度走訪了全家、7-11 的幾家便利店,并和個別店長及便利店工作人員聊了聊。
“只有最流行、最好賣的商品才會出現在便利店。”全家中國新聞發言人王意文表示,便利店的排面“非常非常搶手,如果(商品)表現不好就會被撤下來”。
以全家為例,一家便利店大約有 2,000~3,000 種可供調配的商品,采取末尾淘汰制度,表現差勁的商品在貨架上待不過三個月,一年下來被替換更新的商品超過半數。
另一方面,一家 100 多平米的便利店要如何滿足包羅萬象的需求?
一雙救急用的絲襪,或是醫用碘酒棉花棒;去朋友家時順手帶一小支 MOSCATO 起泡酒;某天心血來潮,突然想吃一顆鹽味溏心蛋……這些分門別類的各色物件要如何被收攏到一起?
你有沒有發現,便利店的貨架永遠放得滿滿當當,但看起來整齊有序,想找什么總是一目了然。
這里頭的學問,是我們想要探討的“便利店的陳列邏輯”,背后涉及到商品部、行銷部、培訓等多個部門的協同合作,確實不是那些不成規模的雜牌店可以輕易習得。
我們還發現,不同商圈、不同店型的便利店賣的東西不一樣;不同的冰柜設定的溫度也不同;便利店的零食包裝和大賣場不同,小包裝零食在逐漸走俏……
一方面,便利店時刻緊跟消費者的需求;另一方面,便利店也在有意識地影響、引導顧客的消費行為和習慣。
“回”字形的店鋪,讓你一定會經過這些貨架
一家標準的便利店,使用面積一般在 100~120 平米左右。便利店會根據店鋪的大小在設備上有所調整,比如 7-Eleven 特別小的門店會設有加高的特殊貨架。
和雜貨鋪不同的一點是,便利店很少會讓你走回頭路。從入口到收銀臺,一直走到最里面的日配商品,然后出門,正好繞一圈。除非是有明確購物目標,一般來說消費者都會按照這條路線逛上一圈。
以全家便利店 K11 店為制圖原型
在這條“主動線”上,你會途經便利店主推的“促銷端架”、自產商品貨架、占便利店 40% 營收的鮮食產品……而在圈的中心則放置非日配商品和雜貨貨架,雜志放在靠窗的位置。
收銀臺一般在店門的一側,店鋪門一般不會開在店面正中,這樣方便顧客結帳后以最短距離出門。
關東煮、包子等散裝即時食品的柜臺緊靠收銀臺旁,一般會挨著一個放飲料的候補冷庫,引導消費者搭配著飲料一起購買。
日配商品(又稱鮮食產品)大部分是需要冷藏銷售的,而冷藏貨架需要靠墻擺放,因此日配商品一般都在店鋪的一側,店鋪的另一側靠墻則是收銀機和柜臺。
頭輕腳重,“強目的性”商品往下放
從小到大、從輕到重是便利店貨架從上到下陳列商品的規則之一。比如,農夫山泉桶裝水、大體積的抽式餐巾紙大多放在貨架的底層。
“從視覺上,如果頭重腳輕確實會有問題。另一方面,如果是小物件,放在底層就更不容易看見了。”王意文表示。
根據物件的包裝特征,便利店的貨架里設有掛鉤,在貨架中還設置了“架中架”。
“集成架是今后陳列的趨勢,讓各自不同品類的小物件能夠很整齊地擺放在一起。”王意文表示,便利店陳列的首要標準,就是盡可能讓顧客看到更多商品。
但也有例外,比如像打火機、絲襪這樣的輕便商品也會放在不起眼的底層貨架。“你想,一個來便利店買絲襪的人該是有多著急,無論放在哪里都會找到的。”
邦迪、紙巾、打火機等應急商品位于底層
同樣的陳列邏輯也適用于飲料柜。冬天便利店會將時下流行的沁檸水、海晶檸檬這樣的“輕口味水”放在最好的排面上,起到引導消費的作用。而可樂這樣的強品牌效應產品放在略微不起眼的位置,原因還是那句“想喝可樂的人,你放哪里他都會找到的”。
“人們對飲料的需求下降,所以我們在陳列上要多引導消費者。”王意文解釋道,“而到了夏天,(飲料都賣得很好)我就直接把賣的最好的可樂放在最顯眼,最多排面的地方就行了。”
另外,冷柜中的飲料、三明治、飯團等也都是“強目的性”消費商品,消費者一早就想好了要買,故而也不需要放在門口的顯眼位置進行消費引導。
每個便利店都有一個更新最頻繁的貨架
進門后,面朝收銀臺的第一個貨架被認為是便利店的“黃金地段”——這里是顧客的必經之地,排隊結賬的時候也不免在此逗留。
全家管這個貨架叫“促銷端架”,7-Eleven 稱其為“特設貨架”,總之都是很看重的意思。
在這個貨架上,沒有一件商品會平白無故出現。以全家便利店為例,目前第一層是專門為春節推出的活動商品,第二層是話題性商品,比如《星球大戰》、《功夫熊貓》的電影周邊。再往下數,“買一送一”、“兩件八折”……每一件商品前都打上了促銷標簽。
全家便利店內的“促銷端架”
“在促銷商品的選擇方面,會和廠家進行合作。但我們也會有所挑選,比如說最近春節,就會多推一些肉干啊,炒貨這樣的零食。”全家方面介紹。
“特設貨架是 7-Eleven 更新頻率最高的貨架,平均 2-3 周就會更新一次商品。”北京 7-Eleven 行政本部本部長吳萌表示,促銷商品“一般是新品和最好的商品,只有讓顧客了解這些最好的商品,才有可能培養持續購買的習慣。”
你發現了嗎?面包的包裝傾角和貨架的傾斜度正好契合
便利店的商品分為日配商品(即每天配送的新鮮食品,比如飯團、三明治、盒飯等)和非日配商品(比如保質期時間較長的泡面、薯片),以及不能食用的雜貨。
日配商品來自便利店專供的工廠,這意味著食物的配方,甚至包裝都經過精心設計,獨家擁有。
全家每天提供兩次鮮食商品送貨,其他商品一天一次。午高峰過后,便利店內的三明治、壽司,以及自產系列的面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脫銷。以面包貨架為例,店員會根據從高到低的優先原則,將面包緊湊地排滿上面兩排,使貨架盡可能好看些。
可以獨立“站立”的盒裝面包
個別的一排面包品種只剩下一個,但也被頂在貨架的最前端,和其他排面齊平。奇怪的是,這個孤零零的面包在貨架上自然立起,背后卻沒有任何支撐物。
仔細查看貨架,會發現包裝內盒子的傾角與貨架傾斜度是匹配的。無需外力的幫助,面包都會直立地“站”在貨架上,向顧客展示包裝全貌。
全家在去年10月推出了“黑標系列”的便當。和傳統包裝的便當相比,這些新品最大的不同就是一眼就可以看見里面的食材。
超大塊的雞腿,精心設計過的擺盤……黑標系列一律采用透明包裝,取代原有的印刷效果圖。全家計劃將“黑標系列”推廣到更多食物品類上,在視覺上統一以黑色包裝呈現,提供差異化的品質服務。
冰柜為什么永遠靠邊?
便利店靠墻放置的一排冷柜,開放式冷藏柜叫 open-case,帶有玻璃拉門的是 walk-in(步入式)冰柜。這兩處冷柜設定的溫度都是 4 攝氏度(誤差正負 2 度)。
前者存放的是保質期較短的飲料、食品,這意味著便利店需要在更短時間內賣掉它們,使用開放式冷柜更加親和,更容易接近、拿取。
不太好理解的是,另外一個 4 度冰柜里儲存的都是常溫飲料(即運輸過程中無需冷藏的飲料)。為什么即使是冬天,也要把礦泉水放在冰柜里賣呢?
“十年前,上海剛有便利店的時候,好多人都會來問‘你們(飲料)怎么都是在冰箱里的,給我拿個常溫的’,現在來問的非常少了。”
根據王意文介紹,這種模式從日本引進,“發達國家和地區對冰飲的消費會更高,尤其是像可樂這種碳酸飲料,冰的味道會更好。”
相對來說,人們對冰飲越來越習慣,尤其是在便利店看重的年輕消費者群體中。
“但到了內陸地區,又會像十年前一樣很多人來問了,這很有意思。”
冰柜貼邊放的另一個好處在于,背后就是倉庫。仔細查看便利店的冰柜,walk-in和背后的倉庫相連通,作為補貨的飲料被預留在冰柜后的貨架上提前冷藏,方便隨時補貨。
通過這種方式,即便是大量消耗冰飲的夏天,消費者隨時打開冰箱都能拿到一罐冰鎮徹底的飲料。
冬天熱飲柜里的為啥都是小瓶裝?
你有沒有發現熱飲都是小瓶裝的?
除了店內提供的鮮煮奶茶、咖啡、豆漿等熱飲,便利店在冬天還會搬出一個小小的熱飲柜,通常是在每年的十一月到來年三月。
左上角的鐵罐熱飲附有紙板套
“冬天人們對飲料、水的需求要少一點,一下子要喝 500 毫升有點壓力,所以(熱飲的)規格都會設置比較小一點。”全家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
“設置”,而不是“挑選”。因為熱飲的瓶子需要經過專門研發,符合耐熱性能等安全要求。熱飲柜內的溫度在 55 度左右,為免鐵罐燙手,會給罐裝飲料加一個紙板杯套。
每一瓶飲料在放入熱飲柜時,會在瓶底打上一個標簽,標明食用的安全期限。
溫度對食品、飲料的質量有很大影響,正常情況下一罐常溫飲料的保質期可能有 9 個月,但是放進熱飲柜后只能存放 14 天左右。不同商品的保質期不同,最短的只有 7 天保質期。
便利店為啥擺滿了性價比很差的小包裝?
一般來說,大包裝食品更加劃算。比如在大賣場我們經常會看到“家庭超值分享裝”、“買三送二”這樣的促銷包裝,總之賣的越多越好,買到就是賺到。但在便利店就比較少看到。
便利店的流行趨勢是:賣小包裝食品。妙芙,一只一只賣。3+2 夾心餅干,兩片兩片賣。
糕點餅干小包裝
自產品牌小包裝
糖果類小包裝
一方面,是受限于陳列空間,貨架位置對便利店來說實在是太奢侈的東西。
另一方面,便利店的消費人群對價格不敏感,不會在意幾塊幾毛的差價,對這部分人群來說,吃下一整條奧利奧反而會是更有壓力的事情。
以毗鄰商務樓的全家 K11店為例,白領等商務人士是便利店的主要消費人群。兩片餅干配一杯咖啡,恰好就是一頓下午茶。
配合消費者“少食多餐”的生活理念,全家在去年秋冬推出了壽司散賣服務。消費者可以一只一只地挑選,自行搭配不同口味的壽司,買滿四只可用盒子打包。
便利店地段不同,貨架上賣的東西也不一樣
即使是同一品牌的便利店,不同地段、店型的便利店里賣的東西不盡相同。比如說,醫院附近的全家便利店里面會增加粥類的進貨量,而毗鄰商務樓的 K11 店則會主推高品質的“黑標系列”盒飯。
攝于全家 K11 店
K11 的冷藏柜面非常好看,擺放了一整排各種顏色的貝納頌咖啡。而在普通的社區店,貝納頌的排面只有三個。
“我在其他門店都沒有看到那么多排面的巴黎水、純果汁,在這種地段的門店,他們是不會在冷藏柜擺礦泉水的。”逛便利店,也是王意文的日常工作之一。
攝于全家陜西南路站店
全家便利店所有類型的貨架都會被展示在一個展覽館,“所有人都要去看一次,我們會向店長解釋為什么這一季是主推這些商品。”以加盟店為主的全家便利店,通過這種方式來貫徹自己的陳列哲學。
商品陳列是新進店員培訓課程的一部分,正式員工需要接受為期 6 天的培訓,兼職人員也要培訓兩天。
各門店的店長有權限調整進貨的品類、數量,不過真正做決定的,還是目標消費者的喜好和購買力。
全家目前在國內的店鋪設計已經更新到第三代,用更加溫馨的原木色替代了原有的白色貨架、地板。除了傳統的一整排冷柜,三代店引入了中島柜,開放更多柜面空間,方便顧客挑選壽司、三明治、盒飯等鮮食食品。
除了地鐵、機場店以外,100 平米以上的全家便利店三代店內多設有10-20個座位的座位區。“坐得越久(可能產生的)消費也就越高。”即便已經過了飯點,全家 K11 店內仍然有購買鮮煮咖啡、關東煮的顧客坐在店內逗留,即便是大冬天也有客人光顧 Fami現制冰淇淋機的生意。
便利店內的廣發銀行廣告
兩個小時的時間里,全家便利店里不帶重復地播放了20+ 首流行好歌,中間還穿插了一段天氣預報的廣播。收銀臺前的顯示屏上,也不停地交替播放全家便利店的宣傳片,以及合作商戶的廣告視頻。
“臺灣的便利店更加夸張,收銀臺上全部貼滿了商家的廣告。”便利店已經成為了商家發布新品的線下渠道之一,來自臺灣的王意文更加明白,便利店的平臺對商家有多重要。
來自:好奇心日報 制圖:林玉堯,記者費麗婷亦對此文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