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聞盒馬生鮮,更多的是熱議獨特的付款方式,在這里,必須用支付寶付款。
當下就想,這不是作繭自縛嗎?排除現金、銀聯等使用最多最廣的方式,而只選擇支付寶?這不符合商業邏輯。商業的邏輯要最大化地滿足人們的需求,為盡可能多的人服務。先劃定一個圈,把圈外的人排除在外,這超出了正常的經營思維。報道的記者在現場看到,一些老年人和外國人都因為沒有支付寶而被擋在門外。
轉而又想,這種明顯的邏輯錯誤,難道干了20年物流的侯總竟然不知道?他不知道,限制支付方式,會把一部分顧客擋在門外?他不知道,付款方式的限定,會讓顧客便利的通道變窄?
這些,我想候總應該知道,或者肯定知道。作為在商海里沉浮了20年的人,不可能連基本的規則都不知道。
也有人說,這是候總在向老東家京東另一種形式的示威。眾所周知,貓狗大戰從未停止過,向貓親近,就離狗遠些。
這些都不足以讓一位富有經驗的商業人士“偏激”地限定門店的付款方式。
就像沒有無緣無故地愛一樣,任何細則的出臺都會有其內在的原因。拋開這層面紗,在看似不符合所有邏輯的背后,可能隱藏著眾多不為人知的秘密。
為什么必須使用支付寶付款?
盒馬生鮮把使用支付寶作為一條界線,人為的劃定了目標顧客人群。現在支付寶普及率高,而使用支付寶并且余額寶有余額的人,大都是線上購物的“老手”,他們熟知線上規則,對線上購物情有獨鐘,從某一方面說,他們是線上購物的主力軍。通過支付寶的分析數據,可為他們畫出群體像,消費能力和潛力一目了然。
在線下,他們又是如何表現的呢?無從得知。因為沒有一個統一的匯總數據,他們分散在各處,如一盤散沙。盒馬生鮮,此次又在線下集結了他們,他們的線下消費習慣通過支付寶可看得一清二楚。
付款方式的限定,當然會把一部分顧客擋在門外,如果這些客群不是盒馬生鮮的目標顧客,可放心地劃在圈外。與其為所有人服務,不如只專注地為一部分人服務。
盒馬生鮮此次與支付寶合作,能輕松獲取大數據,對客流、客群、客單的分析也能輕易實現,支付寶無疑可助盒馬生鮮一臂之力。
為什么盒馬生鮮敢限定這條規則?
從名字可看出,這家店主要做生鮮。生鮮因產品的特殊性,是電商最難攻克的最后一公里。這最后一公里也是電商一直躊躇不前的最大障礙。而此次盒馬聚焦在生鮮,與電商互補經營,填補的是電商的空白。從現場照片看,產品豐富、新鮮度也不錯,這無疑增加了盒馬生鮮限定付款的信心。
同時,也有獵奇心理。因為特殊的付款方式,讓盒馬生鮮輕而易舉地火爆了朋友圈,不費吹灰之力一夜之間聞名全國。如果去上海,盒馬生鮮肯定是轉店的首選。不得不說,盒馬生鮮的開局不錯。當然,一家新開業的門店,就算開業當期的營業額可觀,如果后續經營能力不足,照樣會江河日下。
盒馬生鮮因為獨特的付款方式被熱搜刷屏之后,后面的路還很長。讓一家門店永久有活力的不是付款方式的特殊,也不是誰博得的關注度多,活力需要商品與服務的支撐,這就是老生常談的零售的本質。只有堅持零售本質,才能走得更遠。
為什么要限定付款方式?
限定少,路才能寬,盒馬生鮮一開始就沒有準備走尋常路。
現在到處都在提倡線上與線下的融合,怎樣融合,如何才能融合,目前都在探索階段。阿里京東向線下伸觸角,永輝蘇寧忙著向線上拋媚眼,所有這些,都在表明大家都意識到了線上與線下密不可分。而此時盒馬生鮮的橫空出世,更是驗證了這點。
盒馬生鮮是線上與線下的結合體,不僅僅體現在用支付寶付款。使用支付寶,顧客能線上下單,盒馬生鮮已經覆蓋了周邊5公里商圈,可半小時送達;在線下,掏出手機就可在店內輕松付款,免去了刷銀行卡、點現金的繁瑣,提高了收銀效率。支付寶僅是一個載體,讓盒馬生鮮在線上與線下來去自如。
盒馬生鮮與支付寶是在互相成就。
就在我們熱議盒馬生鮮的時候,或許有更多的線上與線下結合店正在孕育而生。現在是新事物層出不窮的時代,每一種事物的出現,都自有它的生存哲學,這種哲學能否被消費者認可,還需要時間的檢驗。盡管如此,仍然歡迎更多的嘗試被實踐,更多的創新被驗證,沒有試錯就不可能有更多的“正確”。
零售業是一個包容的行業,就因為如此,才會見到如此多的奇異風景。
柳二白